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二则

2013-04-29 00:44徐琼刘怡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小学生

徐琼 刘怡

摘 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教师既要对其人际交往中不良心理进行分析与疏导,更要走进其心里,帮助学生建立快乐成长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人际交往;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12-04

A: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

不良心理分析及疏导

徐 琼

心理素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础,而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人类活动中起着动力和调节等作用。小学阶段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建立起形形色色的人际交往,形成个人特有的人际关系。在关系形成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产生了矛盾,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不协调,进而导致一些不良心理:嫉妒、自卑、自我中心等。下面就围绕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作粗浅的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疏导策略。

现象一:竞争与嫉妒

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形态。小学生自入学开始,就不可避免地涉入竞争环境。他们在校读书,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比赛,都让他们体会到了竞争的激烈。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和使用竞争手段,并辅之于相应的引导教育。

疏导策略:

1.充分认识竞争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加强学生对挫折的忍受力。得当利用竞争能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激发潜在能力。但竞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产生嫉妒、嘲笑等阴暗心理,甚至攻击等过度行为。这些负面影响,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正常发展。为了克服竞争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中的挫折。其一,教育学生通过与他人的竞争经验,得到检验自己的机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加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其二,正确对待竞争的失败,认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将失败作为一种进步的契机,探寻失败原因,深刻检讨自己,找出克服困难之路。

2.积极引进协作手段,减少竞争的负面影响。除了加强挫折的忍受力外,积极引进协作手段,将会减少嫉妒。协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己到达目标的机会是在与群体其他成员的协作中获得的。认识与群体其他成员的关连性,必令其减少嫉妒感。

案例1:钱同学、罗同学是五年级1班的学生,他俩从小都喜爱绘画,可罗同学受美术工作者的父亲影响,基础明显要优于钱同学,但钱同学并没有气馁,而是一直把罗同学当作自己学习的对象,而罗同学也并没有因此和钱同学闹矛盾,两人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互协作,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互相切磋,交流绘画心得,共同进步,两人在绘画上都有了明显进步,四年级时两人一起参加全国小学生书画大赛并双双获得银质奖章。

现象二:去中心化和自我中心

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中,“去中心化”和“自我中心主义”是紧密联系着的概念。自我中心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只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因此他们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常常任性、霸道,唯我独尊,这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阻碍了正常交往。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处在中心地位,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孩子在长辈的眼里无异于小祖宗,久而久之就在家庭中形成了自我中心的个性。这一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案例2:一年级2班的小超同学最近刚跟着爸爸妈妈搬到了新家,他对新家的每件物品都非常喜欢和爱护,他觉得所有东西都是属于他的。一天,他的干妹妹来作客,吃饭的时候两个小朋友为了争一个天线宝宝的卡通碗而吵了起来,谁都不肯让步。就这样一件小事,在妈妈用严厉的语气要求他把碗让给妹妹后,他竟然站起来就往门外走,说是要回奶奶家去了,他妈妈追上时他已经走了挺长一段路。很明显,小超这样的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几年中,大人们都把他当成小皇帝一样地伺候着,便在他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这类孩子往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忽略他人的感受,不能采纳不同的意见。通常,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也会很难和同学和平相处,较为严重的还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行为。

疏导策略:

1.指导健康的家庭教育方法。健康的家庭教育,不能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愿望,也不能命令呵斥。家长要正确分析、对待孩子的自我为中心行为,多谈心,多沟通,引导孩子多关注他人,从他人的感受出发去思考问题。

2.加强家校配合。教师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主动了解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家校共同配合,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多为他人着想,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误区。

现象三:自信与自卑

自信源于自我,是一种自我评估、自我肯定的产物;而自卑感则是对自己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常表现为抑郁、胆怯、忧伤、害羞等自我否定。在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自信与自卑往往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自信的学生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朋友;自卑的学生则总是独来独往,由于本身的自卑感,害怕和人交往,没有知心的朋友,缺少友谊的滋润,严重的甚至会使他们畏惧学校生活,以致影响正常的学习。

小学生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1.生理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貌会越来越重视,在一个班级中,往往外貌、穿着较漂亮的学生表现较自信。2.智能方面,有些学生智力、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自怨自艾,灰心失望的情绪,形成自卑感。3.家庭方面,社会地位低下的、经济境况困窘或残缺畸形的家庭,会造成学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形成自卑感。4.教育方面,在当前就业等社会问题日益严峻的压力下,家长往往对孩子提出较高的要求,施加种种压力,容易诱发和强化学生自我否定意识,强化孩子的自卑心理。

案例3:四年级1班的小琪同学表现非常内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班主任陶老师发现她的情况后,及时与她父母取得联系,共同寻找问题形成的原因。原来,她一直有一种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好,觉得别人不会喜欢和她做朋友,因此她做什么事都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再加上父母简单的批评指责造成她越发沉默内向,在她的自我意识里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扩大化,丧失了必要的自信。

疏导策略:

1.语言暗示法。教师要善于了解班中的学生,和有自卑感的学生多谈心,深入了解其心理,有意识地用“你其实很聪明”、“你一定也可以”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

2.储蓄成功法。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注意发现孩子的进步表现,当学生每有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并为他们建立成功记事本,将每一次哪怕非常微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

3.发挥长处法。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长处和优势,为他们提供表现机会和条件,尽可能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表现出优秀的一面,并刻意在班级中放大他们的长处,让同学们一起真心地肯定他们的能力,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上述对于小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嫉妒、自我中心、自卑等不良心理进行了粗浅剖析,并提出一些教育与辅导的建议,意在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更好地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心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贯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的思想,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成为心理健康的社会有用之人。

B:心心相印 助其成长

刘 怡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对于孩子们的养尊处优,他早有提醒:“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希望教师能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走进心灵——那个憨憨的笑容

小波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他的学习习惯很差,基础不扎实,学习跟不上。但他也很想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他努力写作业,从不拖拉,虽然字写得东倒西歪,正确率几乎为零;课堂上他也经常举手发言,虽然常常答非所问;他还常围在我身旁,说要帮我搬作业本。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不能用寻常的标尺来衡量他表现的优劣,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的努力和变化。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所以无论他交上来的作业是如何的龙飞凤舞,我都会仔细批改;即使他课文读得含糊不清,我都会让他给大家读上一段,并表扬他读得好的地方;哪怕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我都会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教他该如何正确表达。

上次有位作家来学校做讲座,签名售书活动,他也很积极地向爷爷要钱来买(其实他看课外书是很吃力的),谁知才半天工夫,他就把钱弄丢了。他来找我,眼睛哭得通红。我询问了具体情况,原来他把钱塞在了牛仔裤口袋里,而那个口袋很浅,里面的东西很容易掉出来。我安慰他后向班里同学打听,又叫了几个同学帮他一起沿路找,但是没找到。看到他那么难过的样子,我拿出三十块钱给他,叫他先去买书。然后我马上给他爷爷打电话,告诉他这件事,并希望他们不要责怪他。

第二天,他来到我身边,拿出三十块钱说要还我。我说不用了,那是老师送给他的书。他听了惊奇地叫了一声“啊!”然后朝着我憨憨地笑着,两只手不停地搓。他盯着我看,好像仍然不相信,在我身边站了一会儿,看我不像是开玩笑,才高兴地回去了。

从小波身上我也明白了: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的感情,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哪怕是一些细小的地方,你理解他,关心他,热情地帮助他,他会永志不忘。反之,如果你伤害了他的感情,他同样会“刻骨铭心”。

走进心灵——那盆绿绿的幸福树

陶行知先生讲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小豪是班里的闯祸大王。他每天总会变着花样“玩”,而这些令他快乐的“游戏”常常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伤害。所以,我耳边总会传来同学们的告状声:“老师,小豪上课时拿小橡皮屑扔我,我不理他,他就一直扔我。”“小豪今天带来一大盒陀螺来玩,可他作业还没完成呢。”“老师,刚才排队时小豪来拉我的裤子,连拉了几次,我的裤子差点被拉下来。”……刚开始,我以为他就是调皮,故意捣蛋,所以每次同学们来告状后,我总会叫他过来,问问情况,跟他分析分析其中的利弊,教育他以后要怎么做。但连着几次后,我发现他捣蛋的花样仍是层出不穷,看来光教育教育是不够的。我就开始细心观察他。

果然,大课间时,小倪同学拍球时没把握好,结果球就撞到了小琪的身上。这时,小豪就走上前去,跟小倪说起话来,但没说几句,两人就吵起来了。我走上前去一打听,原来是小豪替小琪打抱不平,才跟小倪吵起来的。

中午,大家排着队去食堂吃饭了。小豪因为个子高,排在后面。只见他要么弄弄前面同学的帽子,要么就拉拉别人衣服上的带子。这样一路走去,他一点儿也没闲着。

饭厅里,我端着饭盆在给学生们添饭。唯独添到小豪时,他总会照例说声“谢谢”。

布置班级图书角时,我提议让学生从家里带点绿色植物来,结果第二天小豪就带来了一盆绿绿的幸福树。它的叶子长得很茂盛,青翠油亮,透着生机,很像小豪的那双大眼睛。

……

我又从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原来在他的小时候,父母去外地工作了,把他留给了爷爷奶奶照看。老人们带孩子,能做到的是保证他吃饱穿暖,不怎么关注他的性格、习惯的养成等,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他任性、自私、不会与人相处。

之后,我找他又谈了一次,在这次谈话中,我先夸奖了他的优点,如正直善良、懂礼貌,并说这两个优点是班里其他许多孩子所没有的,所以老师希望他能继续保持下去。他听了我说的话,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我就趁机说到了与人相处之道,告诉他朋友之间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不是靠用一两个玩具吸引或是用拉拉扯扯就能维系友谊的。希望他能把他的正直、善良同样用在与同学相处上。然后我又举了几个他曾经遇到过的一些情况,跟他分析当时他应该怎么样做会有更好的效果。在我们的共同讨论下,他意识到了自己当初的做法是不妥的,马上承认了错误。

自从这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小豪的表现好多了。他不会再去捉弄同学,跟同学们的矛盾也少多了。但我知道,这只是他跨出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要继续用心引导他走好每一步。

冰心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他们不会计较你曾经指责过他,也不会因为你会跟他的父母告状而跟你保持距离。他们总想找到享受快乐与努力学习的平衡点,总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都能做到最好,但也正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所以总是显得那么的经验不足,以至于有时会玩得忘了写作业,会为了朋友间的义气而做错事。

但不管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或逆境,他们始终不会放弃自己,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的眼里有他,心里有他,所以他们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让你感受到他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每天享受着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也深深感受到陶行知先生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浅析社会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