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梁启超启蒙小说观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深受东学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深厚的儒学根基,以日本为媒介接受西学的方式使得其启蒙观与西方有着实质性的区别,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他的启蒙观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关键词:启蒙 东学 儒学 社会价值 本体诉求
一、启蒙作为一种时代话语
何谓启蒙?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认为,所谓“启蒙”,首先是一种西方话语,在法语中,启蒙是Siècle des
Lumières,即“光明”的意思,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康德把启蒙定义为“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譹?訛。19世纪中叶,中国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新变,闭锁的国门被迫打开,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不断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形成保守与开放、传统与新锐的强烈碰撞,落后的中国在一次次丧权辱国的体验中努力寻求着新生。如果说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形成了早期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器物观”的启蒙,那么洋务运动则体现了“中体西用”观在政治、教育、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改良。戊戌变法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志士推上了政治舞台,在他们的提倡下,中国走上了以日本为中介的学习西方的道路,梁启超正是这条启蒙道路上的积极引领者和建设者。
二、启蒙——贯穿梁启超小说理论的核心因素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重要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一生论著宏富,出版书稿计有一千四百多万字,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其中专门论述小说的文章有《〈蒙学报〉〈演义报〉合叙》《译印政治小说序》《饮冰室自由书·传播文明三利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新小说〉第一号》《告小说家》《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论文学与小说之关系》《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论写情小说于新
社会之关系》十一篇,与友人合著的《小说丛话》十四篇,还有仅部分章节涉及到的《变法通议·论幼学》“说部书”一章,1902年11月14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文学月刊《新小说》,介绍翻译外国小说数种,以借助小说实现启民智、兴国家的理想。小说之所以能够被奉为“文学之最上乘”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与改造国民精神息息相关,这也是与传统文学观区别最大的地方,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其启蒙思想的产物,他把新文化的建设转向普通民众,平民地位的提升、国民意识的自觉是新文化、新思想产生的前提,因此,启蒙也就成了新文化的代表——新小说与生俱来的使命。
纵观其小说理论,无论是对小说价值的肯定,还是对这一文学本体艺术性的追求,最终都可归溯到梁启超的新民强国这一目的上来,而新民强国的最基本的方式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启蒙”,梁启超的启蒙观不仅来源于西方,也渗透着传统儒家的烙印,这与作者所处时代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作者求进求新、忧国忧民的个性品质和个人政治生活遭遇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对梁启超小说理论启蒙观的源头与构成做详细的论述。
三、梁启超小说理论启蒙观的背景及内涵
1.东学的影响
翻阅梁启超所编撰的报刊杂志,会发现其译介的文章素材多取自日本人的著作或日文西籍,如在《清议报》上连载的《佳人奇遇记》,便是日本作家柴四郎的著作,又如日本作家矢野文雄的政治小说《经国美谈》随后也被连载在《清议报》上,梁启超所接受的西方思想,其实是一种“日本化”了的西方思想。而对于日本文化接受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可以分为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是指接受了日本维新思想的华人,主要有康有为和黄遵宪等。梁启超曾叙及求学于万木草堂之时,“先生为讲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以比例推断之。余与诸同学日札记其讲义,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譺?訛。康有为的著作《日本变政记》和《日本书目志》都对梁启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梁启超早期的维新思想与康有为是一脉相承的。与黄遵宪的相识在1896年,梁启超对其著作《日本国志》大加赞赏,并为此书作《后序》,自言:“中国人寡知日本者也,黄子公度撰日本国志,梁启超读之,欣怿叹黄子,乃今知日本,乃今日本所以强,赖黄子也。又懑愤责黄子曰:乃今知中国,知中国所以弱,在黄子成书十年久谦让不流通,今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也。”?譻?訛戊戌变法之前梁启超在写《西学书目表》时,便将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都列为必读书。可见黄遵宪的思想对梁启超产生了很大影响。除此之外,还不能忽略的是当时在国内大范围传播的一些日本书籍报刊等的影响。
直接影响则来源于梁启超居日期间所接受的日本友人的思想与文化,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长达数十年的日本流亡生涯中,梁启超正是以日本为媒介来接受西洋文化的,在日本期间,他“肆日本之文,读日本之书,畴昔所未见之籍,纷触于目,畴昔所未穷之理,腾越于脑,如幽室见日,枯腹得酒”?譼?訛。在认识日本文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在日本盛行的思想观念都被梁启超所接受。当时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中村正直等对梁启超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启超对福泽谕吉极为钦佩,称其与西乡隆盛为“日本维新二伟人”?譽?訛,其《文明三界之别》明显承袭了福泽谕吉的文明三段论,福泽谕吉“只有一身独立,方能一国独立”的观点更直接影响了梁启超的启蒙观:“为国民者,而不自尊其一人之资格,则断未有能自尊其一国之资格焉者也。”?譾?訛他们都认为要自下而上地开始启蒙工作,要想国家独立强盛必须从国民素质做起。其他如中村正直的“古今东西道德一致论”等也对梁启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传统的根基
笔者以为,以文学作为启蒙工具以期达到“新一国之民”的目的,这一思想并不完全来源于日本,实际上,这也是对中国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观的进一步升
华,《礼记·大学》中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譿?訛儒家以德治国的传统,以德修身,作为君子的行为规范也历来被知识分子们所沿袭,但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角乃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和贵族,而梁启超的新
民思想却是面向每一个人,平民或者贵族,甚至于女
子,都有义务成为一国之“新民”,担当起复兴中华力挽狂澜的责任。梁启超作为一个从小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知识分子,把传统的“新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民”的意义有所扩大,“新”的含义也与古代有所不同,古代的“新民”观是为了统治阶级更好地选拔人才、治理国家而设,而梁启超的“新民”观,则更闪耀着变革,打破传统窠臼、向国外学习的光芒。
3.梁启超的启蒙观与西方的不同
由于中国与西方经济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以及以日本为中介学习西方的特殊方式等,都必然导致中西方启蒙内涵的不同,西方启蒙强调“理性”和“主体性”精神,主要原因在于扼制个体发展的是“神性”,即教会权威,是宗教信仰带来的蒙昧主义,是基于“人”这一个体的自由发展,而梁启超的启蒙观体现了人民与国家政治的必要联系,针对的是专制集权,是出于救国的目的来救民,并不强调个性的自我发展,这主要根源于中国古老的国家至上、牺牲个人的传统价值观。
四、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作用与局限性
1.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文学的外部关系来看,用小说来启发民心,提升小说的位置,肯定了小说的价值。
另一方面,从文学的本体诉求来看,首先是对于小说语言表达的改进,文字与形式的改进——提倡俗语文学,改造语言形式。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中,梁启超先是提出了语言与文字相脱离的弊病:“古人文字与语言合,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缕言之矣”?讀?訛。而后又提出“但使专用今之俗语,有音有字者以著一书,则解者必多,而读者当亦愈夥”,继而又提出“今宜专用俚语,广著群书,上之可以借阐圣教,下之可以杂述史事”?讁?訛,这些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语言形式的改进,一方面属于时代要求,另一方面,改进小说语言使之通俗易懂,更是为了小说让平民百姓更易接受和熏染,这是从途径上进一步为小说“新民”这一最终目的服务。
另外梁启超小说理论对小说的艺术特性也进行了揭示,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指出小说为文学之最原因有二:其一,“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也”?輥?輮?訛;其二,从情感、经历出发,认为人对于所经历之事“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輥?輯?訛,由于表达的局限不能自宣,“有人焉和盘托出,澈底而发露之”?輥?輰?訛,一旦接触到作者真实细致的描绘,那么读者与作者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感人之深,莫此为甚”?輥?輱?訛。简洁地说梁启超所阐释的两个原因,正是小说的“境界”与感染力。梁启超继而又提出:“由前之说,则理想派小说尚焉;由后之说,则写实派小说尚焉。小说种目虽多,未有能出此两派范围外者也。”?輥?輲?訛这可以说是在中国最早对西方创作方法上的写实派与理想派的引进,自有其历史意义和价值。“抑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輥?輳?訛,这四种力分别是:“熏”“浸”“刺”“提”,即从小说感染力之范围、时间、外力、内力这四方面说明小说对于“新民”的意义,“此四力者,可以卢
牟一世,亭毒群伦,教主之所以能立教门,政治家之所
以能组织政党,莫不赖是。文家能得其一,则为文豪,
能兼其四,则为文圣。……而此四力所最易寄者,惟
小说。可爱哉小说!可畏哉小说!”?輥?輴?訛可见梁启超对小
说感人之力虽罗列有四,但它却也可为宗教主与政
治家共有,未免牵强,梁启超对于小说之力极尽夸大之辞,从这点来说,梁启超其实还未真正懂得小说艺术的本质特征。他所强调的四种力之巨大作用,只是在进一步说明必须利用小说为政治服务,并未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去探求小说自身应有的理论。
其三创办《新小说》等刊物,引进国外多种类型、多种题材的小说,以《新小说》为例,将小说分为政治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法律小说、写情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十四种体裁,共刊登包括《新中国未来记》《东欧女豪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二十六种著译小说,丰富了中国的小说种类。《新小说》发行之后,很快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小说》是晚清最早倡导“新小说”的小说期刊,是“小说界革命”的发源地。它的编排体例、文章内容、小说观念都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梁启超以《新小说》为舞台,提倡打破陈规、改良群治的“新小说”,充分肯定了小说的社会功能,领导了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小说界革命”。
2.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局限性
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弊端在于,他过分强调了小说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视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艺术性的本体诉求。一方面,梁启超把小说的社会作用提到一个极高之处,对于小说价值的肯定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但以冷静理智的眼光来看,他的理论核心是不能中肯的,他心目中的所谓小说,不是作为文学性意义上的小说本体,而是要使小说为他的改良主义政治服务,他倡导“小说界革命”,创作翻译小说,编撰多种文学报刊等,也只是为了“发表区区政见”。因此他未能真正认识小说真正的艺术特性,并全盘否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在1898年发表的《译印政治小说序》中,作者认为:“中土小说,虽列之于九流,然自《虞初》以来,佳制盖鲜。述英雄则规画《水浒》,道男女则步武《红楼》,综其大较,不出诲盗诲淫两端。陈陈相因,涂涂递附,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輥?輵?訛在梁启超看来,一部辉煌灿烂的中国小说史,从头到尾就被一笔勾销,剩下的就是“诲盗”与“诲淫”这两端,无外乎他把小说的政治教化功能当作小说最应该宣导的思想,而对于小说的艺术性则搁置不顾了。其实,小说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它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梁启超之所以出此言,是服务于时代需要,是可以理解的,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不保则民何存,梁启超从人的根本生存需要出发,利用小说去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也是无可厚非,因为与其他文体相比,小说具有最广阔反映社会现实的特性,因此,利用小说来使民众认清现实、惊醒国民意识、启发国民意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如果对于政治观念强化过度,则会使小说走向一种对最原初真实的遮蔽,这与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要遵循文学创作的自由与真实原则是截然相反的。而以偏概全抹杀中国古代的所有小说,则更是盲目的、不合理的。
康德:《答“何谓启蒙”之问题》,见李明辉:《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2年版,第27页。
梁启超:《三十自述》,《饮冰室文集》之十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6页。
梁启超:《日本国志后序》,《饮冰室文集》之二,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50页。
梁启超:《论学日本文之益》,《饮冰室文集》之四,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80页。
梁启超:《日本维新二伟人》,《新民丛报》第七号。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尊》,《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90页。
冯国超主编:《礼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429—430页。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84页,第884页,第884页,第884页,第884页,第884页,第885页。
?輥?輵?訛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
社1999年版,第172页。
作 者:迟畅,暨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