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
【摘 要】目的:研究双叶小产钳在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进行的剖宫产术270例,分为观察组:术中用双叶小产钳助产,对照组:徒手取头分娩,比较两组在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平均U-DI)、新生儿窒息情况、子宫切口撕裂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新生儿面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上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在平均U-DI、新生儿窒息情况、子宫切口撕裂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的比较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双叶小产钳运用于剖宫产能有效缩短U-DI,减少术中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双叶小产钳;剖宫产
剖宫产术开展至今已是一项相当成熟且安全的手术,能有效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但剖宫产也有其不安全的一面,比如:术中大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子宫下段裂伤、膀胱损伤等等。其中胎头娩出是剖宫产的关键步骤,如能迅速娩出胎头,则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及术中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双叶小产钳能有效帮助胎头娩出,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产科医师的关注,笔者就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进行的剖宫产术270例做一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进行的剖宫产术270例,均为单头胎位,术中有胎头娩出困难(1min尚未娩出头[1])。观察组:152例采用双叶小产钳进行助娩(年龄18~36岁,平均24岁;孕周37~43周,平均38周;体重61.4~75.6Kg,平均66.8Kg);对照组:118例采用徒手取头分娩(年龄20~40岁,平均26岁;孕周36~43周,平均37周;体重60.1~73.8Kg,平均65.8Kg)。手术指征为:头盆不称、骨盆狭窄、胎儿窘迫、妊高症、社会因素、前置胎盘、过期妊娠、羊水过少等。分析两组在年龄、孕周、体重及手术指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消毒铺巾后取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约3cm横切口,长约12~14cm,逐层进腹,取子宫下段横切口长约10cm,刺破羊膜囊后吸尽羊水。助手按压宫底,术者右手伸入宫腔,左手持产钳左叶置于胎头左侧,产钳右叶置于胎头右侧,扣合产钳,往母足方向牵引,当胎头位于子宫切口下时往上提取,娩出胎头,取下产钳;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娩胎头法。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种方式从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U-DI)、新生儿窒息情况(新生儿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7分[2])、子宫切口撕裂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新生儿面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由表1可见,比较两组在平均U-DI上有极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新生儿窒息情况、子宫切口撕裂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新生儿面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剖宫产已成为一项处理产科危急情况的常用手段之一,近年来,剖宫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新式剖宫产中娩头困难占剖宫产的5.5%,胎头高浮、子宫切口过小、麻醉效果不佳、胎头深入固定、产妇过度肥胖、巨大胎儿、术者经验不足等因素均可导致取胎头困难,有统计资料显示,造成取胎头困难的原因中以胎头高浮最多,达51.5%[3]。有许多研究已表明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时间(U-DI)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就是U-DI越长Apgar评分越低,也就越容易出现新生儿窒息,原因可能为:切开子宫吸尽羊水后刺激胎儿,引起胎儿呼吸,长时间呼吸,吸入大量羊水而出现新生儿窒息。在没有产钳的情况下,术者往往会采取延长子宫切口,或者借助外力(加腹压)协助分娩,这样会增加手术的创伤,也容易发生子宫下段撕裂、外力压迫引起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甚至羊水栓塞危及产妇生命。本组实验显示双叶小产钳能够缩短U-DI,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子宫切口撕裂延长等,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产钳位置放置要正确,动作需轻柔,与助手密切配合,以免造成新生儿头面部的损伤。
参考文献
[1]严海燕,曹瑞霞,李娜.剖宫产术中使用小产钳6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6):38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60.[3]何旭东.小产钳在剖宫产出头困难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