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 张曦文
【摘 要】目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简单、快捷,疗效确切的优点。方法:将13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中药消风散加减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加葡萄糖酸钙20毫升、地塞米松10毫克、维生素C针剂3.0克静脉滴注液配合皮炎宁酊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针药合治神经性皮炎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消风散;针灸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属于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损对称分布、苔癣样改变、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多见于成年人,病程缠绵,多数年不愈,一旦发作常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本病目前病因不清,精神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的诱因,中西医治疗多为对症处理。中医称之为“牛皮癣”、“干癣”、“摄领疮”等。《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之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1]本病好发于项部,证见初起皮损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久之疹可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稍有脱屑,呈阵发性剧痒。本病属皮肤科常见病,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痛苦。笔者采用针灸合并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对本病治疗宜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为原则。西医很多临床医生以抗过敏治疗为主,往往复发或加重,而笔者通过对神经性皮炎136例的观察,发现早期针灸合用中医药治疗得当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元月至2013年6月收治确诊神经性皮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8例,年龄10~72岁,平均56岁,疗程1月,对照组56例,年龄10~70岁,平均55岁,疗程1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科学会、中华皮肤性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神经性皮炎诊断依据和疗效判定标准”。
1.3 神经性皮炎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抗过敏治疗 发作时生理盐水250ml加葡萄糖酸钙20ml加地塞米松10mg加维生素C针剂3.0g静脉滴注射,外用皮炎宁酊三次每日,一疗程半月,连续2疗程,半年随访。
1.3.2 治疗组:中药消风散加减 《外科正宗》卷四杂疮毒门方。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20g,甘草、木通各10g。夜痒甚者加茯神15g,百合15g;水煎服,每日3次。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2项针灸治疗方法配合治疗:神经性皮炎在年轻体壮或病属新起,证属风湿化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取穴手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年老体弱,或病程已久,属血虚风燥者,治宜健脾,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针用补法。
针灸主穴:风池、大椎、血海、曲池、内关、委中、神门、照海、阿是穴。配穴:风湿化热加配阴陵泉、太白、太渊;血虚风燥加配三阴交、足三里、膈俞[2]。
1.3.2.1 三棱针刺血法
取穴:耳背静脉。操作方法:常规消毒,以三棱针刺破显露的静脉,挤出血数滴即可,隔天1次。
1.3.2.2 梅花针刺血法
取穴:病灶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以梅花针重叩皮损区及其周围至发红,并有轻微出血为度,隔天1次。[3-4]
1.3.2.3 耳背静脉放血配合针刺法:
取穴:耳廓后上部比较粗大的静脉。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选耳廓后上部比较粗大的静脉1条,用三棱针刺破3处,然后挤出血9滴,隔天对侧放血1次,并针委中、曲泉等穴。[5]
1.3.2.4 艾灸
取穴 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皮损区。采用着肤灸法。先用纯艾绒制成麦粒大小之艾炷,置于阿是穴周围施灸,灸点之间相距1.5cm,灸前可于灸点上先涂以蒜汁,以增加粘度。待艾炷燃尽后,扫去艾灰,用生理盐水轻轻拭净,盖以敷料。如为惧痛者,可于未燃尽前用压舌板压灭,并可在灸点周围以手轻拍减痛。每次只灸1壮,每周2次,更换灸点,不计疗程,至皮肤正常为止。此法不化脓,如出现水泡,可穿刺引流并用龙胆紫抹涂。化脓者,用消炎软膏,痊愈后不留疤痕。[6]
1.3.2.5 皮肤针
取穴 主穴:脊椎两侧、阿是穴。配穴:头面颈部皮炎加曲池、内关、太渊、合谷;上肢加内关、曲池、肺俞、心俞;下肢加血海、足三里、肾俞;会阴及腹部加脾俞、胃俞、关元、三阴交;播散型加风池、曲池、血海、足三里;巩固调理加肺俞、心俞、脾俞、太渊。
脊椎两侧位置:从颈椎至尾椎两旁离正中线约4厘米处。据皮炎的部位和性质而选用不同节段:头面颈部皮炎选颈椎两侧,上肢皮炎选颈椎4至胸椎5之两侧,下肢皮炎选腰骶椎两侧,腹及会阴部皮部皮炎选胸椎3~12及腰骶椎两侧。播散型皮炎选胸椎3~12作为重打叩刺区。
选主穴为主,据症酌选配穴。先叩刺阿是穴,以重度叩打法,令轻微出血,继叩打脊椎两侧,用轻中度叩打法,使之潮红。配穴在穴区叩打,亦使之潮红。一般叩打3~5遍。病损区叩打法为:先在周围叩刺,轻度刺激绕打一周,再在病损上反复叩打,叩打时间视病损大小而打,直径10cm的病损区约叩打4~6min;脊柱两侧叩打法: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叩打。为增强疗效,叩打后可采用艾条薰灸皮损区至潮红,或涂以癣毒灵。大面积者可用滚剌筒滚剌。皮肤针叩打每日或隔日1次(癣毒灵隔日涂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针3~7d。[7-9]
1.3.2.6 电针
取穴 主穴:大椎、灵台。
配穴:皮损在头颈部、双上肢者,加曲池;皮损躯干及双下肢者,加委中;皮损泛发全身者,曲池、委中轮换取之。
以主穴为主,根据皮肤损害部位选取配穴。治疗时病人取俯卧位,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每一导线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频率用密波,400次/分以上,强度以患者右耐受为宜。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w,再行第2疗程治疗。一般需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它任何治疗方法。[9]
1.3.2.7 穴位注射
取穴 主穴:肺俞、心俞、脾俞、至阳。
配穴:曲池、血海。
药液: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2ml)、当归注射液。
每次选2~3主穴,疗效欠佳时配配穴。先在背部穴位周围仔细按压,寻找出棱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然后任选上药1种,吸入注射器后,用5号齿科针头刺中阳性物,待有酸胀感,即作雀啄状提插以加强针感,然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0.3~0.5ml(每次总量在2ml左右;配穴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d。[2]
1.3.2.8 耳针
取穴 主穴:分2组。①肺、内分泌、皮质下、三焦;②耳背静脉、膈、阿是穴。
配穴:痒甚者加神门,热甚者加耳尖,因情志不畅者加心,病久不愈者加枕,热甚瘙痒剧烈者加耳尖放血。
阿是穴位置:皮损的耳廓相应部位。
主穴任选1组,配穴仅与第1组穴配合,第1组穴操作: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均取双侧。先以毫针刺一侧耳,获胀痛等得气感后,留针1h,留针期间可间断运针,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2组穴用放血法,以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次选1~2穴。刺血时,以左手固定耳廓,将针速刺入约2mm深,挤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揉片刻,隔日1次。上述均7次为一疗程。[10-11]
1.3.2.9 刺血
取穴 主穴:颈1~骶4督脉循行线、膀胱经第1和第2侧线。配穴:耳背静脉。
一般仅取主穴,用28号1寸或2寸毫针5~7根撮合在一起,自上至下对经脉线进行点刺,使轻微出血,每次2~3遍,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日。急性期加配穴,点刺耳背静脉,放血2~3滴,每周2次。[12-13]
1.3.3 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 临床痊愈:瘙痒消失,皮损完全恢复正常;显效: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尚有少量皮损有轻度苔藓化,瘙痒已止;有效:皮损范围缩小,瘙痒已止;无效: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68例,痊愈:25例;显效: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68例,痊愈:24例;显效:2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 68%。
3 讨论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文献报导每年发病率在(15~20)/10万人,多见于成人,其发病急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然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中医认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注意事项为 ①忌搔抓:搔抓可以不断地刺激到患处的皮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患处受到感染。搔抓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由此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②忌热水烫洗:在患上皮炎以后,由于患者表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在皮肤上常常会出现红肿、丘疹、水疱等症状。如果使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就会加重,甚至会有液体渗出,加重患者的病情。③忌肥皂洗:肥皂一般都是碱性的化学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长期使用碱性肥皂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若需用使用肥皂的时候,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④忌刺激性食物: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日常的饮食,切勿食用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⑤忌盲目用药:神经性皮炎治疗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如果治疗不当还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些患者因为治疗心切,在没有经过医生的同意下就盲目使用一些治疗的药物,结果不但没治好皮炎,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中医医治神经性皮炎,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治疗手法上,对神经性皮炎,都具有副作用小、效果显著、不易复发的特点。针灸取穴配合中药治疗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费用低廉、痛苦小、不易复发等特点,神经性皮炎的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其疗效已为广大患者和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参考文献
[1]罗汉超等.艾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初步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4):298.
[2]钟梅泉.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41例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杂志 1986,7(8):30.
[3]刘桂良等.梅花针与癣毒灵治疗神经性皮炎[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5,9(1):54
[4]王敏华等.皮肤针治疗神经性皮炎2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0,9(3):23.
[5]桂云超.七星针治疗神经性皮炎23例[,].针灸学报 1990,6(2):43.[6]刘 华.小艾炷治神经性皮炎[J].中医杂志 1980,(2):47.
[7]刘继先.电针围刺治疗神经性皮炎86例[J].上海针灸杂志1985,(3):19.
[8]高洪宝.围刺法治疗神经性皮炎40例临床小结[J].吉林中医药1982,(1):44.
[9]杨庆林.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37例[J].上海针灸杂志 1987,6(2):23.[10]刘继先.针刺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1989,8(1):21.
[11]陈巩荪等.耳针研究[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07.[12]王梅花等.针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J].新中医,1993;25(8):31.[13]陈守龙.针刺治疗神经性皮炎[J].新中医,1993;2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