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思政课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013-04-29 21:10赵慧
新课程·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赵慧

摘 要:为了解榆林学院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认知及满意程度,本次调查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状况;二是当前开设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三是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程度。旨在收集真实、有效的信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一、调查目的、内容、方法及对象

高等学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解当前榆林学院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认知及满意程度,思政部特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状况;二是当前开设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三是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向榆林学院2010级学号为奇数的851名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838份),其中有效问卷681份,有效回收率为80.02%,之后采用相关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进而对思政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二、调查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一)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

为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调查组围绕学生喜不喜欢思政课(其中又特别追问了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基本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

1.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态度不容乐观。以问卷中设计的“请问你喜不喜欢上思政课”一题来看,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上思政课。在对为什么不喜欢上思政课的原因的进一步追问中,学生反映出的原因也体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具体而言,62%的被调查学生承认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是思政课内容太枯燥,自己不感兴趣;26.5%的学生则表明不喜欢上思政课是因为在课上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只有不到5%的学生将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归于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强调自己不喜欢其讲课。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政课上课效果不理想,课程受欢迎程度有限的部分客观原因。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内容枯燥或者上课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不可否认,这两个原因都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相较于这部分同学,另有49%的同学则表示自己喜欢上思政课。就这一结果来看,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可以说截然不同,喜欢上课或不喜欢上课的学生都有各种主客观原因。

2.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

为了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整体认知状况,尤其是客观上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本次问卷设计了一道可多选的关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题目。整体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理论性较强(70.9%的学生选择该项)、二是枯燥无趣(47.4%的学生选择该项)、三是抽象难懂(28.5%的学生选择该项)。这三大特点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思政课的一般认知。尽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有部分课程贴近时事(如形势与政策)或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总体上,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现出了更明显的理论性、抽象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实际也使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带有一定的排斥、质疑乃至反感、否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尽管思政领域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相较于大学生思想的变化之快、获取信息渠道之多,思政课的改革(特别是课本内容的改革)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基于以上原因,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整体认知在符合实际的同时,总是带有一定的“前见”。而这一现状也应该成为以后思政课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调查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围绕目前榆林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展开。包括:第一,思政教师如何讲授思政课的;第二,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情况等。

1.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

本次调查对于教师如何授课进行了可多选的提问。被调查的学生中,66.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29.4%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授课比较传统,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37.9%的学生则强调授课教师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另有17.8%的学生在作答时,表明自己的教师在授课时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作为可多选的题目,有23.8%的学生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12.6%的学生则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两项;另有8.5%的学生选择“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与“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以上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榆林学院思政教学中教师授课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目前思政教师队伍的一些组成特点)。整体来看,目前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令人满意,近7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时事、生活入手讲授思政课,不仅弱化了思政课理论性强而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纯粹理论内容的矛盾,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听课和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凭着多年的学识魅力、讲课技巧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学效果理想。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授课时以课本内容为主,紧紧围绕课本或教案,比较枯燥这一现象与目前榆林学院思政队伍的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了解,榆林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5%以上,而作为新进的或者从教时间很短的青年教师,真正的授课中多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围绕课本进行备课、授课,故而受到教材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教师以课本为主的授课实际上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在积极地拓展上课思路,提升专业素养、讲课技巧等。

2.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

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良好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不仅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目的顺利实现的保障之一。思政课作为有名的“大堂课”,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针对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提问,反映了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一些困难。调查中45.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上的思政课很有秩序,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互动良好;29%的学生表示思政课上课堂组织与管理一般,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上经验欠缺;17.6%的学生则指出思政课课堂秩序较差,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另有1.2%的学生认为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掌握。数据显示,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现状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由不同专业学生所组成的大合堂班,既不利于教师的授课(例如部分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互动(例如课堂提问次数有限,很多学生都没有机会回答问题)。②部分年轻教师,从教时间短,课堂组织与管理经验欠缺,存在着不知如何组织与管理、压不住堂的困难。③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政课,不认真听讲,上课聊天、看闲书、睡觉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度分析

无论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识的调查,还是思政课教学基本情况的研究,归根结底,思政课开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使思政课成为帮助学生,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因此,本次调查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就针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程度两个问题而展开。

1.思政课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解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本次问卷调查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帮助和作用”为维度进行了考察。调查的学生中52.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34.8%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学生更加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成才;27.3%的学生则承认思政课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精神;25.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理论思考的能力;另有23.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从以上数据来看,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学生的帮助,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帮助较为突出。无论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素养的提高,抑或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及个人成才意识的培养,又或是理论思考能力、实践精神都有显著作用。这其中对于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最明显。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自己对于个人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国家大事、国际关系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自己的理论思辨能力,力图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2.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分析

本次问卷最后一项是关于学生对于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表示满意,其中6.6%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4.7%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另有15.4%的学生表示对当前开设的思政课不满意,其中5.4%的学生承认自己对思政课很不满意;最后33.3%的学生强调自己对思政课的开设态度一般,无所谓满不满意。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的满意度一般,仅有50%左右的学生表示满意。尽管不满意的比例只占15%左右,但是思政课教学不得不面对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这一部分学生在思政课上既可能成为喜欢思政课的学生,也可能成为不喜欢甚至否定思政课教学的学生。因此,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使思政课成为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应该成为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与改革的努力方向。

三、关于思政课改革与提升的几点思考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诸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基于此,针对上述分析中出现及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试图对以后榆林学院思政课水平的提升及教学的改革给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从思想上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正向情感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树立科学、理性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寻找到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需求,从大学生的思想及思维特点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真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提高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思政课各项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面。针对榆林学院思政部教师队伍构成偏年轻化,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技巧等各环节经验欠缺的特点,思政部形成了一套专门提升青年教师各方面专业素养的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确保每一位新任课教师在政治方向、教学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达到任课要求。本次调查结果也证明,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特点很突出,他们一方面积极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技巧,累积经验,表现在教学中是“中规中矩”;另一方面他们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努力运用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课堂。这看似矛盾的两极,恰恰反映出榆林学院思政部在思政课改革与创新中制度建设和教师培养的科学性与前进性。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9%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课的上课方式有点陈旧,需要改革创新,尤其是新任课教师,由于对教材内容掌握相对有限,在课堂授课中无论是理论的阐释、案例的选择,还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要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一味地采取“拿来主义”,别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什么先进就用什么。而是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教学的长处,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思政理论课从其课程性质来看,理论的特质更明显,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纯粹理论学习这一实际,要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大学生把理论转化成自己切实理解、认同的东西便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深刻理解理论,最终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本次问卷调查针对以上情况特设了关于实践教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应该开设实践课,尤其是部分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榆林学院思政部自成立以来,就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依托陕北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优质的红色革命资源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经济资源,思政部先后建立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榆林市展览馆、榆林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榆神煤炭公司等多个实践基地。通过定期的参观、考察与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切实了解榆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已成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以上途径不仅巩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旭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2]姜金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路径再审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作者单位 榆林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