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逸
摘 要:生命教育包含珍惜“我的生命”与尊重“非我的生命”两个核心内容,在双核心观下分析自杀与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推进生命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我的生命;非我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4倍。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此外,大学生暴力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皆反映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不禁追问,提出生命教育以来,为何还有那么多大学生如此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如何推进?
一、双核心观的意义及其内部辩证关系
生命教育是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包含两个核心内容,即珍惜“我的生命”和尊重“非我的生命”,共同推动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
1.珍惜“我的生命”的意义
人的一切活动都在生命的基础上展开,没有生命,就没有感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珍惜“我的生命”,就是要确保这个基础得以保存。“我的生命”是一切追求和情感的基础,且具有不可逆的特征,一旦失去,一切梦想和追求将不复存在。
2.尊重“非我的生命”的意义
人是社会人,大部分重要的情感体验不是产生于自身,而是来自他人或他物,比如感动、幸福、尊严等。如果不尊重“非我的生命”,不但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让自己变得冷漠、漠视生命。所以,“非我的生命”是“我的生命”情感体验的土壤,尊重“非我的生命”是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发展的重要前提。
3.珍惜“我的生命”与尊重“非我的生命”并非孤立存在,二者相辅相成
珍惜“我的生命”有利于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有利于对“非我的生命”感同身受,养成换位思考的好习惯,促进人们尊重“非我的生命”,一个不珍惜“我的生命”的人,很难尊重“非我的生命”;尊重“非我的生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这种尊重和爱让人产生归宿感和幸福感,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有利于人们去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珍惜“我的生命”。
二、双核心观下大学生自杀和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
从生命教育视角审视大学生对生命认识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珍惜“我的生命”,即自残自杀,二是不尊重“非我的生命”,即暴力。两者都可以从个体、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找到原因。
1.个体因素
大学生的自杀和暴力意念的产生与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自卑、焦虑、恐惧、悲观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子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同时,抑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高危因素。而多疑、固执、缺少同情心、缺乏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紧张、喜欢寻找刺激但易受挫折,缺乏自信和过度自尊等是所有暴力心理者共有的性格特征。另外,躯体疾病也使一些大学生不堪病魔的折磨,引发的心理压力增加了大学生自杀和暴力的风险。
2.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杨惠琴认为:缺乏凝聚力、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子女的自伤自杀行为。白小薇认为:高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家庭环境要比正常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显著地缺乏亲密度和适应性。家庭结构有缺陷,子女容易形成孤僻、冷漠、偏激、仇视、懦弱等容易产生自杀和暴力行为的人格特征。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丽丽的研究认为,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回避生育、死亡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缺陷,缺乏对生命的责任感。
(3)家庭经济条件。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相对较高,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贫困大学生,不能够正确解决经济困难的矛盾,而是选择逃避或者走极端的方式面对。另外,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认为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为所欲为,飞扬跋扈,致使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3.学校因素
主要表现为生命教育内容的缺失。在心理辅导方面,尽管不少高校已经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但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仍存在误区,不愿意寻求帮助,另外,心理咨询的工作被动,依赖学生对需求帮助的态度,起不到在问题出现之前就给予引导的效果。而法制教育受重视程度更低,学校大多只从管理责任角度出发,简略介绍周边的安全隐患,不重视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另外,学校还缺乏把生命教育当成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体系开展的意识和举措。
4.社会因素
社会价值观扭曲了对生命的认识。改革开放提出了效率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重视结果的模式,对国内固有的社会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追求的目标逐渐功利化,传统道德观日渐沦丧,影响了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金钱和社会地位逐渐成为他们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衡量事物的标准一旦变得物质化,很容易导致轻视生命的行为,如药家鑫事件。
大众传播媒介渲染暴力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命观。有的媒介为增加经济收入,对暴力行为竭力渲染,使得自控能力低下的大学生们接触暴力场面和暴力行为的机会增多,有的大学生在无数次的“潜移默化”中慢慢接受了暴力,崇尚暴力,并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
另外,我国正处于一个全新经济秩序形成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扩招后的就业体制也不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加上拼爹走后门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仇视社会的心理,增加了自杀和暴力风险。
三、双核心观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举措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我的生命”,树立热爱一切生命的大生命观,尊重“非我的生命”,还应从学校和社会入手,实施以下举措:
1.学校方面
(1)建立有效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生命教育不只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课程,而应是一个可以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课程体系。这要求学校把生命教育思想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同时要求高校的教师要具有正确的生命观和美好的教育信念,具有仁爱之心和教育智慧,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建设融入了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有意识地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鼓励大学生组建以生命为主题的协会,并定期向全校学生宣扬积极的生命观;心理咨询机构应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建立从班级到学校的多层管理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社会方面
(1)完善政治经济体制,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大学生不必要的自卑和仇视心理。
(2)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让大学生有梦可追,有梦能追,心无旁骛地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
(3)各大媒体要有生命教育的责任意识,不能为了利益而丧失社会良心,应避免对自杀和暴力过程的描述,以免心理场效应带来不必要的悲剧;更不能肆意渲染暴力,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反社会情绪等。
参考文献:
[1]刘薇,黄婉,舒勃桥.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高教视窗,2008(5):205-206.
[2]李幼子,顾丽丽,王亚,等.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8(4):12.
[3]王忠诚,刘晋.大学生暴力心理调适[J].教育学术月刊,2009(08):62-63.
[4]王地.我国大学生自杀原因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84-85.
[5]丁绍宏.大学生暴力现象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