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音乐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我在《花之歌》一课音乐教学中,侧重点就落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陶冶情操上,运用多种方式来创设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在感知中体验音乐美
首先,欣赏《花之圆舞曲》,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圆舞曲三拍子的特点,为此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听赏歌曲。一是听:让学生初步聆听乐曲,随音乐用动作或身体表现所听到的感受;二是看: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由听觉转向视觉,体会乐曲所营造的意境,通过观察花仙子的舞步,感受圆舞曲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听赏兴趣;三是动:在介绍乐曲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乐曲的段落及节奏特点。通过听、看、动三个环节,进一步熟悉音乐作品的旋律及风格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圆舞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结合本单元“花之歌”营造花的意境,自然地引入歌曲教学。
二、在理解中表现音乐美
1.美丽的花朵音符。这首歌曲旋律简洁,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就能掌握,在教学中我运用花的图片,通过听辨旋律让学生找一找相同颜色的花朵,从直观上理解旋律重复的创作手法,接着运用竖笛的吹奏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再用接口唱的形式模唱歌谱(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完全相同)教学环节层层相接,学生在游戏中听辨、感受、模唱。针对歌曲以级进位主的旋律特点,设计了音阶的模唱环节,趣味性地运用花朵音符的形式,增加了学生识谱的兴趣;利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从直观上体验音高概念,并在教师的带动下完成四度跳进的难点。
2.歌唱音乐美。歌曲学唱环节,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感受歌曲、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并在唱会的基础上尝试背唱歌曲和进行二声部轮唱等,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分层教学,逐步达成教学目标。每一遍学生学唱都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歌曲、表现歌曲。
3.舞动音乐美。如何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体验的理解,使歌曲更具魅力?在设计中我反复考虑、斟酌,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集体舞教学,把舞蹈融入歌曲,将歌曲的演唱形式用集体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齐唱、轮唱形式的深刻体验,在集体舞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在创造中发现音乐美
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音乐创造。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学会歌曲以后我结合圆舞曲的欣赏,将《五月的夜晚》4/4拍改编成3/4拍,启发学生体验改变拍号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审美体验。
从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来看,我注重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力求让学生在感知中体验音乐美、在理解中表现音乐美、在创作中发现音乐美。在几次的教学和评课环节中,我深刻地体会到:
1.在教学中设计的音乐审美体验应该是一个逐层递进的活动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充分地聆听、观察、思考和参与每个活动,才能将体验和感受到的内容自由地表现出来。
2.审美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打破学科界线,为给学生以灵活的体验方式。作为音乐老师,要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始终学教结合,才能使音乐课上出自己的风格。
3.兴趣激发情感,情境吸引情感。审美体验要注重情感和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以及社会本身的流行给予学生的兴趣影响,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从实际的社会生活出发,找出最佳结合点,创设体验情境,升华情感。
4.审美体验教学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创造成果,教师要能理解每个学生感悟能力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设计出多样的体验情境和体验活动,让每个学生可以自信愉快地获得创造成果的快感。
总之,审美感觉的培养是长期的,是通过多次的美感发生与发展不断养成的。我想,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悟音乐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使音乐教育不只停留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启迪、陶冶、激励和唤醒上,让“音乐美”净化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