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英
摘 要:学科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载体,而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时代所趋。那么,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如何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结合教学实际做一浅谈。
关键词:创新;环境;课堂;数学教学;自学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兴趣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1.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
教师要接受和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明确创新教育的目的。教师应采取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地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地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思维线索和思维创新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以达到正确地引导、点拨、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在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上的潜能,让学生多动脑思考,教师少讲,多启发,少总结,多放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启发、探究、联想、迁移等方式。
2.营造和谐氛围,学生的兴趣是灵魂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交流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教师要善于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又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更浓;课虽尽,趣犹存。
二、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给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创造一种心灵宽松、自主学习的氛围,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他们敢于置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1.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教学就是不拘泥于死记现成的结论,而是着眼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强调现成知识的动态性和能力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教学的特色就是激励发散思维。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以创造性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改编例题为开放题或自己编一些开放题,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培养起来。
2.通过探索实践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挖掘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在“探究实践”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手段启发诱导,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克服思维定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引导学生联想类比,开拓创新思维
联想和类比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经常利用联想、类比思维来解决抽象的新知识,无异于给学生的创新能力插上了翅膀。教学中,教师如能不断引发学生展开想象,就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有了问题,就会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思维就会处于不断运动中,思维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只有想象,才有创造;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才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做好归纳小结,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和领会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技能的过程。
1.培养学生的自读和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自学能力是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或有关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其中重要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长期、持续地进行训练,学生可以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自读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指引了方向。
学生对数学自学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和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层面上,还要在学生深入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贯通,抓住精神实质。只要各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调发展,就会激起学生的思想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做好归纳总结
做总结是学好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步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做好总结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汇集起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提高记忆、加深理解、灵活应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