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体验式实践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3-04-29 19:14钱凌平
新课程·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钱凌平

摘 要:在现行教育中,品德与社会不作为考试科目,使该课程成为冷门、无用学科。重理论轻实践体验,有教学无落实反馈,陷入尴尬的境地,进而影响了德育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外延,落实体验式实践作业,是阐述的观点,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育回归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品德发展;落实作业

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新创生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关注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现代公民具有积极引导的作用。但在学校课程中,主要科目课程往往是教师和家长、学生重视的对象,而对不需作考试要求的德育课程却不甚关注,以至无意中,德育课程成为边缘学科。

针对脱离生活的品德教学,笔者将解决问题的重点落在课堂教学的作业落实反馈上,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外延,落实体验式实践作业,以此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育回归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一、合理设计作业,促进课堂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它按照“生活领域”范畴扩大的方式划分为: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世界。每个年段的课程安排就是以此为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所以,以中段为例,主题式探究型作业成为最常用且合理的作业形式。

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分为社区的公共设施、和睦相处、精彩的社区生活三个板块。从教学的一开始,《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就和教学同步,布置相应的作业:

1.实地观察所住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位置及其使用情况,并简单记录下来。

2.留意身边社区里的人们关心爱护公共设施及维护社区安全的行为。

3.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设施和社区的安全,作为社区小主人,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表现出很浓的兴趣,作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做书面作业那样费时费力,学生的积极性很强。而且在课堂上,对观察到的社区人们对公共设施的使用及维护,请他们讲讲所见所闻,他们看到了许多好的现象,也留意到了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并对这样的现象,明显感到了不满甚至是反感。这样的体验之下,学生很容易将社区的文明及安全卫生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再请他们说说如何发挥社区小主人的作用,这样在如何做好自己的环节中,学生的意识自然就提高了。

在第二课《和睦相处》中,由于学生对社区是我家的意识还不够强,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很重要,你体会到了吗?请留意这样的行为,并写成小小新闻。

2.为社区成员的和睦相处,你可以怎么做?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就是社区小主人的体验,并在行动中,感受到做好一个小主人的满足感和责任感的同时,在第三课提及的“爱心园”春风行动中,我还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找需要帮扶的对象,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与在同一个社区的几位同学一起行动。

学生很高兴,在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生活节目单调的节假日里,有了这样的作业,他们既完成了作业,又能与同学有更多的交流。“德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学生懂得这些道德方面的知识,还要真正让学生用实际的行动体现自身的道德水准。”这不是我们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吗?

这样的主题式研究型作业布置可以在很多的单元中落实体现,如,三年级下册《生我养我的地方》,可以按照“找找我的家乡—当回小导游—展家乡特产—讲家乡名人故事”的方式,深入了解我们的家乡。

二、结合教育活动,渗透品德发展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孝心献老人》一课时,正好赶上重阳节,学校里也正在举行“孝老敬老月”的活动,借此东风,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知道了各个国家对老人节的相关法定内容和节日活动,以及各国是如何孝敬老人的。在课堂上,他们还在课前的观察访问活动作业中,了解到了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关于祖辈们的故事,祖辈为自己所做的许多事,知道了哪些是让他们操心的事,哪些是让他们高兴的事。

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到让他们操心的事时,有些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因为许多孩子都是双职工,从小都是由祖辈辛苦地拉扯大,在其中,他们联想到自己对祖辈还曾经顶撞、抱怨、不理解他们的时候,深深感到了自责。

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了“我为祖辈做点事”的作业,分列了几项内容:

1.我陪祖辈过一天

2.我为祖辈献份礼

3.我想对祖辈说

正逢学校开展“敬老孝老月”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了“我陪祖辈过一天”的摄影图片展、“我和祖辈”的征文比赛、“孝老敬老”黑板报评比三大内容,并且还设了“十佳小孝星”的评选活动。我请学生将品德作业与学校的活动结合完成。活动展示中,在张张照片里看到的是温馨的祖孙两代人,在征文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学生对祖辈深深的爱,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了祖辈是自己永远敬重的老人,应传承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与校内外活动相结合,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这样的学习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无源之水,它深入活动的土壤中,学生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三、学科交叉渗透,深化落实作业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综合了许多学科的性质,也与许多的学科内容有交叉渗透,可相互结合落实作业。

如,三年级语文就有专门的一单元,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及如何改善环境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结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的《多元化垃圾处理》一课,根据如何减轻环卫部门的工作难度,更有效地处理垃圾,减少污染和浪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一教学目的,设计了如下活动作业:

第一步:小组合作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并作出归纳和整理。针对市民不懂垃圾如何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这一社会问题,设计小组合作调查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表。并在调查中,了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并掌握区分的方法。

第二步:根据前期的垃圾分类调查表,对自家一天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学以致用,向家人传授垃圾如何分类的方法。

第三步:结合语文学科的环境调查综合性学习,开展“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综合实践活动。有小组对农村污染状况调查,有小组了解社区居民废旧电池的处理情况,并上门回收废旧电池。有的小组制订下一阶段环保宣传计划。

在多种形式、多种学科教学同一种意识的强烈冲击下,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更深入的思考。

关注学生的生活,真正落实学生的体验式实践作业,努力让活动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学校的减负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去体验,发展独特个性。

参考文献:

[1]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A].人民教育:增刊,2002:1-3.

[2]吴慧珠.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人民教育:增刊,2002:16-19.

(作者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