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林
摘 要: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一位教授这样说:“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快乐课堂;数学的魅力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人们普遍适用的技术。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课堂当做了知识的传输平台,在学生的思想里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就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灌输的知识,没有一点激情,没有一点乐趣。所以,教师要想真正地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真正让学生走进数学,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将学生熟悉的环境引入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创建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打折销售》时,为了不让课堂像以往那样枯燥,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创设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情境:某超市在国庆期间,对某种衣服的价格进行了这样的调整,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20元,这种衣服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这种商场、超市打折销售的情境,在各大节假日期间都会出现,学生也是经常看到的。所以,在导入时,将这样一个学生都熟悉不过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快乐进行数学的探索和应用。
二、借助小组自学,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自学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引导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进而使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如,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了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授课时,我让每个小组动手前先进行假设,之后,通过动手制作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来判断自己的假设正确。若是正确,则该条件就是满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整个活动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展示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满堂灌的形式,学生每节课都是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中度过的,学生被动的学习使其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要给学生建立展示自己的平台,逐步让学生找回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已知AB=CD,AD=BC,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这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的一个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在解答这道试题时,我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展示给其他学生,并引导学生转化角色,把自己当做小老师,进而使学生逐步找回学习的信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将每一节数学课都打造成快乐的、轻松的课堂,最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龙先英.如何引导初中生快乐学习数学[J].读写算,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