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花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作业可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并将教学延伸至课外,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对此,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由生本教育理念出发,对语文作业设计加以研究,以便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作业,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理念;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尊重学生,并充分依靠学生,发挥学生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然后有效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从而让每位学生实现最优化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教师教学活动外,还包括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作业,这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对课堂教学的拓宽,既有助于学生强化知识巩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为教学方案的改进提供有力依据。由生本教育理念出发,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我们需要以学生发展为设计依据,精设多类型的语文作业,通过语文作业来诱导各层次的学生主动融入作业活动中,使其形成创新与创造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各有发展。
一、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尊重差异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本身具有明显差异性,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促进学生优化发展,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每位学生,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意弹性设计,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语文作业,诱导学生根据自身实情来自选作业,完成练习,选择练习,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例如:当教学《狐狸和乌鸦》之后,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机会:①自主认读:认读课外中的一些生字生词,如“馋”、“掉”等。②自由朗读: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并让大家评一评你读得怎样。③自由摘录: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同时有感情地诵读。④想一想:猜猜在第一次讲话之前狐狸“想了想”什么?⑤议一议:在课文中,乌鸦还是傻傻地上了狐狸的当, 如果当时同学们在场,提醒提醒它,也许它就不会上当了。那么你们会怎样对乌鸦加以提醒呢?⑥故事新编:请结合课文,发挥丰富联想,编写一个新的童话故事。这些作业由易及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与能力来自主选择,可激发各发展水平的作业主动性,使其各取所需,实现最优化发展。
二、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注重趣味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应试教育的束缚, 作业大多以机械、刻板的抄抄写写为主,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作业热情。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设置作业时,教师需要分析学生身心特点,研究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精心设计一些极具趣味、新奇或新颖的作业,以诱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学习乐趣,自主获取知识,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如《乌鸦喝水》的教学,当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譬如:课文中乌鸦是通过什么途径最终喝到水的?开动脑筋想想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呢?通过这一实践性作业,可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作业,并形成创造意识。再如学习《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调查访问活动,譬如采访自己身边的亲人或者老人等, 听他们说“裹足”、“小脚”等陋习,然后写一篇采访报告。学习了《夕阳真美》一文,教师可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夕阳的诗句,选出最喜欢的诗句并把它画下来,细细感悟夕阳美景。
三、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放作业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自己体验知识,感受学习,把握学习真谛,自主探究,拓宽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革新作业设计方式,放开束缚,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营造自由而富有活力的作业氛围,为每位学生创造自我才能展示的平台与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般而言,在设计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时,教师需要把握如下原则与要求,以强化增强作业效果。首先,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还可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类作业。其次,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内容。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应突破书本,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各尽其能。另外,则是开放性的语文作业结果。作业的开放性则意味着答案、结果等方面不再是唯一性、单一性,而是多样化,从而突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如学习《“你必须把这个条鱼放掉!”》时,设计了以下这样的作业:(1)倘若你喜欢写作,请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的感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探讨;(2)若擅长课文朗读,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精彩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比如配乐朗读;或者在其他学生的协助下进行表演朗读等等。这样,通过开放性的作业,可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使他们积极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