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民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09-02
归脾汤是临床上的常用方剂,对治疗某些疾病可取的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在临床应用归脾汤的点滴体会简述如下:
1本方的来源与发展:
归脾汤见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1253年),源出四君子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51年),当归补血汤(李东垣《内伤外伤辩惑论》1231年)加入枣仁、桂圆肉、木香等药,治疗脾阳虚弱、心阴亏损而气血两虚之证。罗东逸:“方中龙眼肉、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芪、术、苓、草,所以补脾也。薛立斋加入远志,又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而特名归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志,其出为意。是神志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经营之久而伤,脾以意虑之郁而伤,则母病必传诸子,子又能令母虑,所以然也。其症则怔忡,怵惕烦躁之证见于心,饮食倦怠,不能运思,手足无力,耳目昏眊之征见于脾。故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而心阴何以养,次取坎填离者,所以必归脾也。其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键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伤之态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理气醒脾,使能急通脾气以上行心阴,脾之所归,正在斯尔。”《名医方论》。现代实践用归脾汤治疗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丰富了运用本方的经验,扩大了本方的应用范围。
2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白术30克、茯神30克、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枣仁克、人参15克、木香15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水煎服。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醒脾理气,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故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亦即益气补血药相融之剂,但其目的主要在于治疗血虚。
3性能功用:
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统血、主四肢、主肌肉,“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之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全身肌肉及四肢活力,都要依靠脾运化水谷精微来濡养;脾气充足、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充盈、人体健壮。气是生血的动力,血是化气的物质基础;心血要依靠脾气运输水谷精微而化生,又要靠脾气的统摄,使血不致溢于脉外,而脾脏的功能又赖于心血的滋养,并在心脾统管下正常进行。若劳伤心脾,使脾氣亏损、健运失权,则不能充分地吸收和输送水谷精微到心,或脾不统血而致失血。脾虚血少、心失所养,因而导致心血不足,出现心悸、眩晕、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萎黄等证。反之,若心血过度消耗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血,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倦怠乏力等脾虚证候。脾虚不能运湿,则湿浊下注而为白带。
归脾汤,能温补营卫、益气补血,具有强壮、滋养、镇静、宁神、抗贫血等作用。因此,对化源不足所造成的气血亏虚、“脾不统血”所致的出血和过度暗耗而引起的心血不足,均可以本方治疗。
4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归脾汤的指征为:心脾两虚的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脉细缓,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等。现代应用:神经衰弱、心脏病、神经官能症,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末梢神经炎;耳源性眩晕,女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及机体机能和抵抗能力低下的某些慢性疾病;按中医辨证属于心脾气血亏虚者。
4.1治疗气血亏虚所致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
患者多因劳倦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所致。归脾汤能健脾、补心,益气养血,用此方治疗每多取得满意的效果。
例一、刘某某,女,45岁,农民,患失眠多梦半年余。近一月来又出现头晕、心悸、自汗等症状;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为神经官能症(气血两虚型)。首投归脾汤三剂(方中重用黄芪、枣仁、茯苓);五天后复诊,自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消失,头晕、汗出减轻;继续服用本方三剂后,症状全部消失。临床中本人用归脾汤治疗神经衰弱患者400例,痊愈者占2%,接近痊愈者46.5%,好转者28%,总有效率为76.5%。
4.2治疗脾气虚、寒湿带下:
中气不足、脾失健运,使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于全身、反聚为湿,水湿之邪流注带脉,出于胞宫而成带下。根据中气气化转机不同,出现寒化者为寒湿带下、热化者为湿热带下。对于寒湿带下,用归脾汤治疗可获显效。但对湿热带下,非本方所宜。
例二、谢某某,女,33岁,干部,患者自述半年来白带量多、质清稀、无臭味。2003年5月16日来诊,患者面色无华、全身乏力、背寒肢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诊为脾气虚、寒湿带下。方用归脾汤治疗,服药六剂后,复诊自述症状明显减轻;本方继续服用六剂,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4.3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不调:
气虚者大抵是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血虚者大抵是经期后延、量少、色淡质稀、甚则闭经。以上两型月经不调,虽以气虚、血虚来划分,但气血总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脾气虚弱则统血功能减退,又因化源不足或过度暗耗而导致血虚证候;血不足则气必虚(因血是化气的物质基础),因而气虚或血虚的证候,每多相互兼见;所以对这两类引起的月经不调均可用归脾汤治疗。所不同的是,偏气虚者以补气为主,重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以补脾气,佐以当归、元肉、枣仁补心生血;偏血虚者以补血为主、佐以扶气,重用熟地、当归、元肉、枣仁补心血,佐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以扶气。
例三、治疗气虚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多属肥胖体质、中气不足,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崩漏不止。用归脾汤治疗效果满意。张某某,女,52岁,干部。阴道流血、间断发作八个月,血量时多时少。曾在市级医院妇产科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甲基睾丸素治疗、流血曾止;但一个月后复发,且流血较多;又给予丙酸睾酮治疗后,症状虽有些改善,但仍间断的淋漓下血,时间达六个月;后因流血突然增多,又行刮宫治疗。两个月后又复发,2003年7月10日就诊中医门诊,查,证见形体虚胖、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脉细弱,属气虚不能摄血,投用归脾汤治疗,重用黄芪40克、大枣20克,服六剂后即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体会:通过应用归脾汤的临床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4.3.1 “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理论,对临床实践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3.2 加深了对“异病同治、同病异治”这一理论的理解,不同的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可用同样的方法来治疗(异病同治)。同时一种疾病,由于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阶段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症候群,因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同病异治)。归脾汤的临床应用充分说明此问题。
4.3.3 祖国医学的组方用药,不但药物变更可使其作用发生变化;即使药物相同,由于药量的加减变化,作用也就不同;归脾汤的药物用量可随病情变化而灵活加减。如:兼自汗出,方中可改用黄芪30—60克,党参、元肉各15克,以补气固表;血虚而无汗出者,改用当归15克、枣仁30克,以补血润燥;兼腹胀者,重用木香以达调中理气;兼有出血者,重用黄芪、党参,以补气摄血。
4.3.4 归脾汤是气血双补、心脾同治的平补剂,它确能增强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抗病能力,只要辨证准确、对症用药,每多取得良效。
4.3.5 临床应用归脾汤,当归不但能补血还能活血,对各种出血证应慎用;用归脾汤治疗无出血现象的血虚证,当归的用量宜大;对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出血证,方中当归只作引经药,用量要小。故临床中应根据症状加减其药物的剂量。通过临床证明归脾汤确是一个气血双补、心脾同治的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