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的悲剧成因及其启示

2013-04-29 00:44:03余雄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性当代

摘 要:祥子的悲剧意义对当代人们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对当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的改善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骆驼祥子》 悲剧性 当代 农民工

从现代意义来说,《骆驼祥子》塑造的祥子“城市外来者”形象可以称之为旧时代的农民工形象。该形象所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对于当今社会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

祥子进城之后为生存而奋斗到最后的悲剧结果,是旧时代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失败的典型。祥子的奋斗尽管失败了,但是他一生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他奋斗后的最终结局——失败,反映出了进城农民工的种种生存困境以及作为农民自身局限等的致命性缺陷。

一、祥子的悲剧性成因探究

祥子作为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谋求生存的社会底层车夫,他身份的特殊性,注定了他城市生存之路的不平坦。祥子身处的社会与人本身的复杂性,使得造成祥子式悲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祥子个性的局限、恶劣的客观环境以及国民劣根性三个方面去探究祥子悲剧形成的原因。

(一)祥子个性的局限:祥子式悲剧形成的主观动力

《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自信而要强的形象,不过这种自傲是基于祥子自身的优势,面对跟他同一阶层的车夫而言的。他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自尊自信。刚进入车夫这一行,不善言语使祥子跟其他车夫很少有接触,但是他与其他车夫表现出来的格格不入,正是因为祥子从内心里鄙弃那一班洋车夫的沦落。祥子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所拥有的恶习,他相信他的聪明和努力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他必须拉车,他也能在这一营生里证明他的聪明和能力。“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然而,他这种美好的品性并不能使他逃脱与生俱来的局限所带来的悲剧结局。祥子的这种局限主要体现在祥子作为一个农民固有的狭隘的“小农意识”。这种“小农意识”,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心理素质上表现为求稳、怕变、盲目和狂热。祥子的一生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他强烈的小农意识。他把生活目标定在有自己的一辆车上,也不能就说他目光短浅,因为这是祥子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决定的。但是,祥子把车夫视作一生唯一的职业,又把买一辆自己的车畸变为一生奋斗的唯一希望,便是祥子小农意识的体现了。他对待车,犹如对待地一样,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倾注在了车上。他单纯地认为车可以给他想要的生活,尽管受了挫折,也不会想要去另寻出路。他死守在车上,不愿改变这种稳定。他把车视作唯一的希望,有着对车的拥有的狂热,不惜身体。车脏了,他马上会为它擦拭,尽量避免车的损害。而对自己的身体,一点也不顾风风雨雨的摧打,即使病了,也不在意,舍不得花积攒买车的钱去治病。祥子的这种对车的畸形感情,是他一种盲目的狂热的表现,而付出的代价便是他身体的垮掉,以致酿成悲剧。同时,他把他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意识带入了他的车夫生活里,具体表现在他的自私自利上。他加入了车夫这一群体,但是他并没有融入到这种集体里去。这里所说的融入是指车夫间的关心与帮助。祥子一直是沉默地拉着自己的车。有时,连摆放车的地方都与其他车夫隔得远远的。其他的车夫有什么事需要帮助,他不管。他们有什么高兴的事呢,祥子也不愿沾点喜气。他只顾自己今天拉了多少趟车,扣去车租后挣了几毛钱,距自己买车还差多少数目。各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祥子就这样过着孤单的车夫生活。这使他失去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使他不得不走上了车夫的悲剧之路。

强烈的小农意识,使祥子慢慢丧失了人生的方向,一步一步走上了悲剧之路,成了酿成祥子式悲剧的主观动力。

(二)恶劣的社会环境:祥子式悲剧形成的客观动力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里,人面对客观世界,除了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律,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方面。这种主观能动性是指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但是,当遇到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尤其是还未能正确地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时,人难免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沦为这种社会里的悲剧。

按理说,祥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过上独立与稳定的生活,实现自己买车的志愿,但客观上却失败了。刚买不久的洋车旋即被军阀乱兵抢去。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是,命运并未因祥子的悲苦而给予他福运。当祥子从乱兵中侥幸逃出来,把捡到的三匹骆驼卖了,准备买第二辆车时,祥子的钱却被国民党侦探敲诈去。当祥子再一次准备从头做起时,虎妞设下的“爱情”陷阱再次给他带来磨难。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被迫把车卖掉,为难产而死的虎妞办理丧事……

祥子的命运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里被迫成为悲剧的。祥子所处的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因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农村渐趋破落,祥子失去了田地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谋求生存。在这样的社会里,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一是军阀的混战,社会的动荡,乱兵、特务侦探的抢劫给祥子带来的灾难。二是以刘四为代表的车厂主的剥削。没有自己的车,就必须向车厂主租赁车去拉。祥子辛苦挣来的那点钱,既要向车厂主交一笔租金,还要维持自身基本的生活与积攒钱买车。这样就使祥子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拼命的劳动也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三是以杨先生、杨太太为代表的包月主人对祥子直接或是间接的伤害,给祥子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四是与虎妞的婚姻,给祥子身心带来的创伤。这主要表现在不平等的夫妻关系上,虎妞对祥子的控制与摆布,更加深了祥子痛苦。最后,造成祥子式悲剧的客观因素还有自然环境给祥子身体的摧残。拉车这一行业,天气越不好的时候,活儿可能更多。祥子为了积攒钱买车,不论风雨,都坚持出车拉客。久而久之,风雨给祥子带来的摧残日渐明显,加速了祥子身体的垮掉。作品中曾生动地描写了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的凄惨情景,表现自然界的风雨给他制造的“苦刑”。这种“苦刑”不单是祥子一个人的,也是给整个社会的受苦者的,作品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雨的不公道,其实就是社会的不公道,表现了作家揭示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的深刻性。

(三)国民劣根性:祥子式悲剧形成的因袭动力

祥子悲剧的酿成,除了社会客观原因及其个性的局限,深藏在祥子灵魂深处的国民劣根性也是致成祥子式悲剧的一个强大的隐性因素。

这种国民劣根性的影响首要体现在祥子面对客观现实的卑怯与思想的愚昧上。祥子对现实的卑怯具体表现在他面对乱兵的抢车、侦探的敲诈、以刘四为代表的剥削以及虎妞婚姻的控制与摆布,祥子没有奋起反抗,争取自己应有的生存权利,维护自己应得的尊严与利益。反而,他选择的是对强权压迫的驯服,对剥削的容忍,对欺辱的屈服。在祥子的生活希望与精神信念被现实毁灭之后,祥子也不能从失败中爬起,继续寻找生活的出路。他从来没有认真地去面对这个社会,也未曾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命运。卑怯,是他外在处理问题的手段,更是他内心深处对自我的一种否定。而愚昧的思想又使祥子在城市谋求生存之时,把所有希望押注于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上,幻想单凭自己的努力可以换得来生活的自由与自主。祥子辛苦而得来的“车”一次一次失去,充分印证了祥子想法的愚昧。在与虎妞的关系上,祥子的封建愚昧意识尤为突出。被虎妞诱惑上床后,祥子曾因虎妞不是处女而愤恨,因与虎妞婚前发生关系而负有深深的罪恶感,觉得“心中的污秽是永远洗不掉了!”面对现实的卑怯与思想的愚昧,使得祥子在现实面前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到最后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之时,最终酿成他的悲剧命运。

其次,这种国民劣根性还体现在祥子冷漠而麻木的现实态度上。祥子刚开始拉车时,他的心全部聚焦于自己即将拥有的车上。在所有的车夫中,他沉默寡言,一心只关注自己的车,眼睛里也只有车的存在,车就是生活,车就是生命。在威胁他生存的客观环境时,除了切身的利益受到威胁或遭受损失后,祥子才会对社会或自我质问几声,有时甚至连质问也没有,仅是自认倒霉。对现实的冷漠,使祥子完全成为社会的奴隶。他在冷漠中淡忘,在淡忘中不了了之,继而接着面对如是的灾难,终究对这一切都麻木了。从此,他没有了羞耻心与罪恶感,把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作笑话来说给车夫们听。他没有了对车的热情,不再在乎车子的新旧与好坏,甚至也不在乎车上客人的死活。他也没有了以往因之而自豪的美好品性,丧失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由对社会和他人的麻木进而到对自身肉体与精神的麻木,祥子完成了由人到非人的转变,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主人公。

总而言之,祥子身上因受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而根植在他灵魂深处的国民劣根性,使祥子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中受到自身内在的个性局限与国民劣根性的双重包围,加上强大的社会阻碍势力,祥子的个人奋斗道路不可能成功,只会是失败,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二、祥子式悲剧的启示

本文所探讨的祥子式悲剧对当代的启示,主要是以祥子的特殊身份——“城市外来者”这一层面,对当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一些启示。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一形象,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与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问题,这也是《骆驼祥子》这一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受难者和压迫者,也可视为现代意义的“农民工”。他悲剧的一生对他所处的黑暗社会是一种强烈的控诉和无形的抨击。而对于当代社会,祥子的悲剧意义对当代人们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对当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的改善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一,保持农民本性纯朴的同时,要自尊自信,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利益,学会做到不卑不亢。

在祥子的经历中,曾在杨家做包月时,祥子遇到过一个有尊严与地位的仆人——张妈:“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是她敢破口就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苟且忍让的人是难以在欺善怕恶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只有敢于去反抗不平的现实,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利益,不卑不亢,才能有像张妈一样尊严与地位并存的仆人在。

当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环境尽管没有祥子所处的环境恶劣,但是欺善怕恶、弱肉强食的不良习气依旧生长在当今社会的土壤里。尤其是,当今社会是一个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的时代,当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中更要学会不卑不亢,维护好自己的尊严与利益。

第二,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学会团结起来去面对生存中的困境,打破人情关系之间的冷漠,摒弃孤立的个人发展之路。

祥子是一个“个人主义奋斗的末路鬼”,他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特殊身份者,他们要学会团结起来去争取生存的境地,维护整个团体的利益。作者在作品中多次暗示或明确地表示:个人主义奋斗的道路是难以成功的,须团结起来。例如在严寒的冬季里看到那些孱弱的老车夫的遭遇时,祥子联想到了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是难以成功的,最后往往可能就是悲剧的下场。

作为当代的农民工,尤其是生活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更要学会团结起来去维护自身合法的权利。同时,相互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努力营建良好的人际氛围。

第三,要充分抓住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多学习各种技能,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提升在城市发展的实力。

祥子的悲剧不可以说是因为祥子只会拉车,但是祥子只认拉车为他在城市的生存之道,也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一方面。也许,祥子还会做其他的活,但在他跟曹先生的谈话中:“‘还得拉车?祥子又点了点头。他不会干别的。”可以看出祥子认了拉车这一获得生存的唯一途径,除了拉车也没什么别的路可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祥子的出身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使祥子缺失了许多其他生存发展的机会。

而作为当代的农民工,已有足够的社会条件支持一定的学习机会。因而,当代农民工要充分抓住这些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学习机会,为自己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保障。

此外,当代农民工应避免盲目入城,要学会寻求立足于农村的发展之道。当代的农民工,相比于祥子被迫从农村来到城市谋求生存,他们多数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而只身奔赴城里。农村存在的现状多是农业生产成本高与产值低,致使农业生产的效益低。当代农民工还拥有着一定的土地。这就为当代农民工立足于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现代科技的发达与农业生产的多元化,为农民依靠农业致富提供了保障和途径。农民依靠土地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可能性。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并不是作者有意去构造的,而是受到祥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个性特征和国民劣根性的因袭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自然形成的。祥子的悲剧性意义,最大之处在于:个人主义奋斗的道路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是行不通的。

祥子的时代虽离我们远去,但是祥子式悲剧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农民工生活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生存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宽。但是祥子式悲剧所折射出来的社会、个人等问题,尤其是其中暴露出来的個性的局限与国民的劣根性,依旧是影响与制约着当下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农民工的美好生活,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使我们仍需谨慎地去对待可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参考文献:

[1]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1917—2000[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老舍. 骆驼祥子[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3] 焦仕刚,杨雪团. 两种命运悲剧中的文化宿命[J].文化学刊,2010(11).

[4] 高华.论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J].理论界,2007(6).

[5] 张治安.《骆驼祥子》:下层市民生存的悲剧[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作 者:余雄辉,本科,供职于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悲剧性当代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考试周刊(2016年98期)2016-12-26 15:48:45
从《骆驼祥子》看祥子的多重性悲剧
试谈《骆驼祥子》中两大女性形象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32:36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2016年6期)2016-11-03 18:09:25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