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摘 要 “高原期”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的专业发展中的瓶颈,在这一过程中会给教师、学校、学生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只有突破了才能继续向前进。各方人士也都提出了很多的解决办法。本研究试从校本出发,从主客观等几方面探讨校本研究对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的作用。
关键词 专业发展 “高原期” 校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076-03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一)定义
“高原期”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1977 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家T·P·菲伦斯等将它引入职业生涯领域,用以描述个体由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所引发的诸如疏离感、低效能感、挫折感、失败感等系列职业生涯认同危机。他们将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定义为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后来,J·F·费戈、D·C·菲尔德曼等先后又从晋升、流动和责任角度重新界定了职业生涯“高原现象”,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
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中,几乎所有的划分理论中都包括了“高原期”这一阶段,只是叫法不一,如:教师成长的一般发展阶段(1)特征预备阶段(2)适应阶段(3)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4)停滞和退缩阶段(5)持续成长阶段里的第四个“停滞和退缩阶段”;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及专业化成长须经历四个阶段(1)始发阶段(2)速发阶段(3)高原阶段(4)再发展阶段里的第三个“高原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经历适应与过渡、分化与定型、突破与退守、成熟与维持、创造与智慧五个时期里的“突破与退守”。
综合各种观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与挑战有关的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的缺失所引发的心理与行为状态。这是一个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或暂时后退的阶段。此阶段的教师因感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好像定型了,很难发展了,由此产生了恐慌感、危机感。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这是段相对平寂,止步不前的时期。
一旦进入“高原期”,教师容易对职业生涯出现认同危机。在晋升无望,开始反思自我价值的同时,往往产生失望情绪,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赏识,厌烦本职工作,神情沮丧,失去动力,对于曾经兴奋的事情再也提不起兴致,从而产生很多问题。
(二)随着教师进入专业发展“高原期”而带来的问题
1.职业理想的动摇与成长动机的低落。教学中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对自己职业的责任和义务缺乏清晰的认识,教学态度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热情日渐耗尽,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得过且过或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敏感和认同,不寻求教学创新,满足于以已经获得的基本技能进行单调重复的教学,或无法将新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教学水平、业务技能及科研等方面难以提高,出现了相对停滞的阶段,好像很难再上一个台阶。失去继续学习充电的欲望,专业成长缓慢。停滞期的教师已经在已有从教经验基础上建立自己稳定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及其实践的合理性,一些外在激励因素很少能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导致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2.失去职业方向,职业意识薄弱,消极情绪滋长。在这个时期,教师对教学工作任务、环境已经熟悉和适应,对自己有更高期望,寻求发展上的突破,但是看不到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缺乏合理职业规划,人际关系或生活失去平衡,消极情绪滋长,对待教学工作只是在履行责任。
3.厌倦教学,缺少工作动力,甚至想脱离教师职业。在停滞阶段,教师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分离,教书不再具有吸引力。许多教师在评为优秀或高级教师后,不知道如何继续追求更高的职业目标,对专业的投入也日趋减少。对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产生离职念头。
“高原期”如果得不到再突破、再培训、再提高,无疑会直接制约新教师今后的专业水平发展。
(三)一些帮助教师走出专业发展“高原期”的方法
1.优化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心理环境就是指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一个教师能否立志在十年、二十年之内使自己成为一个造诣深厚的教育专家,能否以大的气量和不懈追求去克服发展中的“高原期”,也直接受社会心理环境的制约。为了形成优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环境,应该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在全社会进一步提倡尊师重教,为教育、教师呐喊,使全体公民真正懂得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发展息息相关,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教师得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得到过的尊重。
这样的宏观环境的优化的确可以给教师走出“高原期”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宏观环境的优化需要一段相对长的时期,并且作用到教师身上时的效用也打折扣了。
2.学校教师成长环境是基础
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性的成长氛围,学校应该努力做到在感情上关心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这样,当教师处于“高原期”时则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和太多的精神负担,从而为逾越“高原期”在情绪、情感上做了保证。实行民主的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许多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既然如此,作为学校,应强化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由于厌倦、自卑等因素造成的“高原期”。
学校是与教师最密切的地方,好的学校环境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3.教师的自我学习与超越
当仅仅靠教师个体的努力时,由于个体之间差别,每人经历环境的不同,对于走出专业发展“高原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校和教师个体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力量,共同努力让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呢,在各式各样的解决办法中,本研究着重探析“校本研究”在帮助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校本研究的内涵和特点
(一)校本研究的内涵
我国研究者对校本内涵的理解在表述方式上各有不同,如郑金洲认为校本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丁伟红认为校本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焦点、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为场所”等。一般认为校本包含三个方面: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要依靠学校的力量,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与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在一般意义上,校本研究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行动研究形式。彭钢认为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李化树指出“校本研究是为了学校发展,立足于学校并在学校中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发展性教育研究实践活动”。总之,校本研究即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而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改变学校实际状态的研究活动。可见,校本研究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校本研究的特点
1.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具有完全的自主性。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反思、自主创造是校本研究区别于其他教师教育活动的内在特征。教师主动学习、感悟、提高,在工作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提升其职业发展追求,是开展校本研究的情感条件;构建积极向上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氛围,是校本研究开展的文化基础;我要学、我要发展是校本研究的内在动力。
2.校本研究具有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规定性。有学者认为校本研究具有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即它能有效地揭示问题、恰当地处理素材、形成新的认识。
3.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研究为手段、以学校为场所的教师研究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校本研究的主要知识源泉,不是培训课程和读本教材,而是教育教学现场发生的实践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思考。研究与思考的主体是教师,在研究中教师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校本研究是一项行动学习,研究的对象是现实当中的教育教学事件。
4.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研究,研究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校本研究的专业性表现在校本研究需要专业引领和学科专业体现。虽然教师研究不是一项专业化研究,但毕竟有其科学性内涵。校本研究需要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学会用叙事、案例等方法研究教育事件,学会科学的表述,学会基本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方法,学会分享,学会合作等等,这些都是专业引领要解决的问题。再有专业引领表现在学科业务水平提高上,校本研究是基于学科教学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
三、校本研究对教师走出专业发展“高原期”的作用
(一)内在观念上的,树立理想,激发动机
进入“高原期”的教师,首先是职业理想的动摇,专业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而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可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从而坚定职业理想、增强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且校本研究具有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规定性。可以让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形成新的认识,这些新的认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认识更有对职业魅力的认识,这些为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二)外在能力上,教、研、学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增长
在校本研究的环境下学校能为教师做的不仅仅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更是给教师一个自主、自由的舞台让教师充分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教师在校本研究下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以问题为研究的起点,用教育理论研究的指导和方法而开展研究,又由研究的结果促进更好的教育教学。在这样一个教、研、学不断交替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从中学到更好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增长,并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以校为体,以生为本,校、师、生共同发展
校本研究搭建了学校与教师良好沟通、共同促进的一个良好平台。学校通过校本研究更好地传达最新的教育政策、教育理论,并通过校本研究更好的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校本研究这个平台与学校和其他教师更好地沟通与讨论,促进教师专业各方面能力发展;学生在校本研究下的教师教育下,能随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更好地学、更多地学,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在校本研究这个促进和谐的平台下又反过来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冬泉,张大均.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 [J]. 中国教育学刊,2006(04):72-75.
[2]苏虹. 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分析与对策 [J]. 现代教育论丛,2003(04):48-53.
[3]金晓敏,刘翔龙,卢真金. 促进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操作模式之研究 [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5):7-12.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