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语法过于强调句法,忽视了语义,对动词的分析停留在句法层面。而配价语法打破了主谓核心说,从以动词为中心出发,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并将语义引入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用配价语法解释英语动词,不仅可以避免母语思维的干扰,减少二语习得中动名搭配与名动搭配的失误,而且对英语动词的教学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配价语法;英语动词
1 配价语法
“价”(valence),也称为化合价,是化学术语,指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五十年代法国语言学家L.Tesnire把这个概念引入到语言学中。价在语言学中指核心词(名词、动词及形容词)支配其他类词语的能力(夏保利,2001)。1953年L.Tesnire在他出版的《句法结构概要》(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rale)中首次使用“配价”这一概念。1959年问世的《结构句法基础》(Ele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标志着配价语法理论的正式形成。配价语法理论的基础是依存语法。它从句子成分相互依存或从属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配价语法理论中,L.Tesnire借用化学中原子价(或称化合价)“价”的概念,目的是把动词对句法结构中依存的名词性词语(或称“行动元”)支配能力,比作原子能钩住多少个其他元素(徐永生,2004)。
根据配价语法,构成句子的并不只是表面所能看到的词,更重要的是词与词之间的关联,这种句法关联建立起了支配词与从属词之间的关系。述位动词具有支配名词词组或副词词组的性能,前者构成“行动元”.后者构成“状态元”。理论上讲,状态元的数量可以有无限个,而行动元的数量却不能超过3个,即主语、宾语l和宾语2。行动元的数量决定着动词的价.有几个行动元就是几价动词(郅友昌 & 刘万义,2000)。
20世纪60年代, 配价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德语语法研究中。初期的配价研究只针对动词,并且只停留在句法层面,以动词为中心,即一个动词旁边有几个空位, 这个动词就是几价动词。只有当一个动词所有的空位都被填满时, 才可以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后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句法配价所组成的句子与实际情况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于是把语义引入配价中就非常有必要,使组成的句子既合乎句法, 又合乎语义。语义与配价语法相结合,不是单纯地描写某个句子成分的语义格, 而是描写动词与它的补足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配价语法的研究由此从句法层面面转入到语义层面, 两者相互补充。有学者总结,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被广为接受(夏保利,2001)。
2 从配价语法看英语动词
2.1 英语动词的配价语法分析
传统语法中讲到名词、代词、非谓语动词都可以作宾语,然而宾语的选择也应当考虑语义问题。配价语法打破了传统语法中主谓核心说以及把句子作为主谓线性结构进行描述,而是把动词看成中心,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因此能更好的从句法和语义层面来解释名动搭配和动名搭配。
关于动词配价,需要明确其三个前提:
(1)动词在句子结构中是支配成分,即处于中心或领先的位置;
英语动词的配价结构可以分为五类:
①零价结构:(虚主语)+动词
例:It hurts. It drizzled.
②一价结构:主语+动词 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一个空位
例:The dog barked.
It doesnt work in the long term.
③二价结构:主语+动词+表语/宾 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两个空位
例: Jane becomes a teacher.
Johnson closed the door slightly.
④三价结构:主语+动词+宾语+状语/宾语补足语
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三个空位
例:Mum lead him downstairs.
Miss Zhang taught us physics.
Foods give your body all the energy it needs.
⑤四价结构:主语+动词+宾语+副词+限制语+介词准宾语
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四个空位
例:She played me off against the doctor. (陈脑冲,1986)
(2)动词在其周围给配角成分和说明成分开辟一定的数量空位,配角成分和说明成分受动词的支配;
在以上例句中,填补空位的词及词组包括配角成分和说明成分,其中配角成分有名词dog, Jane, teacher, Johnson, door, mum, physics, foods, energy 以及名词性词组(代词或名词词组)it, your body;说明成分有副词slightly, downstairs以及修饰性词组in the long term。
(3)配角成分有数量限制,不得超过三个(张博尧,2007)。
2.2 名动搭配的配价语法分析
不同动词的配价结构不同,该结构对主语有语法和语义层面的要求,这是由动词的类型和含义所决定的。反之,主语确定后,对所搭配的动词也有要求和限制。受到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中国的二语学习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王小军,2009)。
例1:Our life level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body is strong, so the life expectancy is high.
例 2:Speak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learning. If we were not practice it every day, our ability in it would decline.
例 3:We can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by watching TV, listening to the radio and so on. These are able to let us know the vivid world.
以上例句均选自CLEC语料库中大学英语四级子语料,我们不难发现母语思维对英语表达带来的负迁移。例1中increase指数量、财富、权利增大或者增多时为二价动词,开辟两个空位,其配价结构为主语+动词+表/宾语,而且要求主语为施事,即引起增加的原因,宾语是增加的对象,例句中life level 显然只能作为对象而非原因,因此不能作主语。该句一定程度上受到母语“生活水平提高”和“提高生活水平”的负迁移,只考虑到语义而忽略了主语在结构上对动词的限制。例2中increase 作“降低、减少”时是一价动词,配价结构是主语+动词,并要求主语可以表示数量或者状态的改变,而例句中ability 没有此语义项,故此处名动搭配不当。例3中 be able to 要求主语是具有施事行为能力的主体,而these 所指代的watching TV, listening to the radio 从语义层面讲不符合配价条件。
2.3动名搭配的配价语法分析
根据上文提及的配价前提,处于中心地位的动词支配其说明成分和配角成分,与动词搭配的名词应该从句法和语义上都符合配价要求。
例4. The food structure we eat changes much.
例5. Most people know an idea that is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例6. With those protect problems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surely will increase.
以上例句同样选自CLEC语料库中大学英语四级子语料。例4中,动词eat 为二价动词,其配价结构为主+谓+宾,即sb eats sth, 宾语要求可食用,food structure 显然不符合语义要求。例5中 know 也是二价动词,配价结构主+谓+宾,通常用于sb knows sth, 其宾语必须具备可以被认知、体验或感受的特质,而idea 只是大脑内部主观性强、短暂易变的想法,不能作为know的宾语。例5中的动名搭配错误很明显,二价动词protect 显然不能搭配problem 作为其保护对象。
3 小结
传统语法描述的是句子的表层结构,即用来传达信息的句子的最后形式,时态、语态、被动、省略等传统语法项目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配价语法探讨的是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句子在形成表层结构之前的状态。动词配价探讨了动词与其说明成分和配角成分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把动词研究从句法层面扩展到语义层面,但是配价语法没有涉及到时态、语态等传统语法项目(夏保利,2001)。因此,在英语动词的教学中,应该有效结合传统语法与配价语法,一方面要以语块为单位,加强作为整体词块的搭配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动词语义结构的分析与讲解,准确传达信息,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脑冲. Valency and the English Verb[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4) :67-69.
[2]徐永生. 配价语法理论引发的有关问题的思考[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4-26.
[3]夏保利. 动词配价语法与英语教学[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2-65.
[4]王小军. 从配价语法看CLEC中动名搭配失误[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2009(5):127-128,140.
[5]郅友昌,刘万义. 配价语法与配价语义补偿[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8-11.
[6]张博尧. 配价语法与英语动词学习[J].考试周刊,2007(8):50-51.
作者简介:刘佳婷(1988-),女,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