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

2013-04-29 00:44:03曾丽花
考试周刊 2013年6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曾丽花

摘 要: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有效思维的创建是新课程课改对初中数学改革所提出的两大基础要求。作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引导是数学教师应该加强思考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本文主要以学生的数学心理引导为切入点,就悦纳心理、求知心理、顽强心理和自豪心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 有效思维 数学心理 初中数学教学

学生有效思维的激发是新课改现阶段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改革所提出的教学改革观念,要想课改施行的效果有所保证,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决定课改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在认清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数学教师才能够以引导者的思想和心理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建,进而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核心——学习心理是个体发展的“基土”,再加上适宜的“环境”创造,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执教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1.创设悦纳心理启迪学生的有效思维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数学教育培养,悦纳心理的培养建立在接纳他人并对他人有所赏识的基础上,这样的心理状态能够满足内心世界的自由和安全的需求,而这两种基本需求的满足也正是有效思维创建的首要条件。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都达到了高度满足的状态,没有消极负面的压力感。除此以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充分结合民主教学的思想,营造出一种融自由、平等、民主、和谐于一体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中逐渐形成创新学习个性,并通过大胆质疑和主动探讨构建起健康的学习心理。这样,一来有利于形成悦纳心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二来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进而实现有效思维的构建。

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时,就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事物和现象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讨论的课题一经确定,学生立即就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空调支架、房顶梁木的结构,以及自行车梁架的构造等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种开发性的课堂讨论,对于一些概念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而言效果极佳,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彼此,同时也对传统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观。悦纳心理的形成有利于后期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幅度提升,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课改目标。

2.创设求知心理激活学生主动思维

现阶段数学教学研究表明,求知心理的激发是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更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数学课堂中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所无法达到的。笔者认为,学习求知欲应该是在与教材知识接触前就应该具备的学习条件,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以发展,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引导、调节、支配作用的一种心理。因此,笔者在激活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中,注重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进行引导教学,构建求知心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

以上已经能够明确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某一教学目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结合教学资源,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引入一些开放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探索,比如提出“A地区和B地区直线距离相距50千米,货车的行驶速度为40千米/小时,摩托车的行驶速度为35千米/小时”的条件,让学生补充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其作出相应的解答。这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而是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思维完成学习任务。问题提出后,学生踊跃举手,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许多问题是笔者在课前设计时也没有想到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由此不难看出,求知心理的创设在学生主动思维的激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初中数学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起这一教学重任,保质保量地完成新课改的任务。

3.创设顽强心理深化学生探索思维

笔者在对新课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对顽强心理的创设十分不理解,在后期的教学摸索中发现,所谓顽强心理就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那种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坚持和毅力,这是保证学生数学知识理解消化的关键,同时也是深化他们探索思维的首要条件。学生发展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的重点,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尊重,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笔者一直强调,在做题前要对问题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有所理解,在经过独立自主思考后,再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质疑是开启探索思维构建的起点,知识学习的难度既是促进学生顽强心理构建的推动力,又是深化学生探索思维的关键,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带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进行思考和探索,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激发他们潜意识中的批判精神和问题意识,有利于其今后的终身学习。

如笔者在教学一些比较典型的图形运动问题时,就会先让学生了解到该类题型的基本性质,让他们产生“质疑”,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独立分析探索,说出自己在解决这类数学问题时的想法和看法,笔者在综合了学生的各种看法和思想后认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抓住该类数学问题“运动”的特征,再结合自己的解题思路找出适宜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整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在笔者看来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在画出了图形在各个时刻里的不同变化后,再对其进行分步解答,最终得出问题答案。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该类问题时,都是采取例题讲授的方式,这样看似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图形运动类问题的解题技巧,其实并不利于他们学习技能的掌握和巩固,更不利于他们顽强心理的构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审视,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4.创设自豪心理激励学生乐于思维

笔者对自豪心理的理解是,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合作伙伴及团体所取得的荣誉、成绩、成就而感到骄傲、光荣。这是学习生活进步的一种动力,针对这一数学课程学习心理的构建,笔者认为应该秉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引导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进步,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将他们推向合适的展现舞台。学生会在循序渐进的成功表现中,建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自然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投入,进而为其思维运用频率的提高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不断地充实自我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能够赋予他们克服难题的勇气,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

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引导下,笔者通常会采取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布置一些稍有挑战的数学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之中,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找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在团体合作的和谐氛围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有进一步发展,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开展几乎不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构建和发展,并抑制了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在后续的学习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积极主动了,越来越敢于也越来越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要想学生的有效思维得到激发,必须对学生的数学心理进行创建,如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是当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坚信,通过不懈努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胡振刚.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3).

[2]陈小丽.关注差异,进行多元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1:15:08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59:48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组教学方式的探究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37:38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46:00
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