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松
化学研究的对象非常的广泛,由于物质世界丰富多彩、又千差万别,到目前发现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学生不仅要知道物质的个性,而且要掌握物质的共性,因此化学这一学科既有文科知识零乱、机械性记忆知识多的特点,又有理科知识抽象需严密推理、计算的特点。如何在短短的一年中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呢?下面我就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教学要成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使学生保持对该学科的兴趣,逐渐由想学变为乐学,才能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实验的基础地位,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化学现象直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巨大的想像空间,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都在化学知识,时时都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化学实验素材,用化学实验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中的问题,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还能学以致用,学生自然学习,化学兴趣浓厚。例如学习《燃烧和灭火原理》,让学生设计加速燃烧、灭火、爆炸等小型实验,进一步探讨如何经济安全的使用燃料,发生火灾如何灭火,如何逃生,生死攸关,学生不可能没有兴趣。
2、学会知识是使兴趣长久保持的关键
任何学生都想学会所学科目,学会相关知识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反之就有一种挫折感,这两种感觉的持续的连续性是学生学好学坏的关键,学习好的学生往往是不断的被肯定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努力给每个学生创造肯定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走向成功。例如有意识的降低某些学生的学习要求,设计问题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及时给学生恰当的鼓励,让成就、愉悦伴随着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学习充满快乐,永远对学习充满兴趣。
3、加强师生沟通,为学生兴趣的延续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以老师为典范,爱屋及乌,进而伸到效仿领会老师的思想和方法。为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同学,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以理服人,民主化管理,求得同学的理解和支持,融洽师生关系,教学相长,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突破化学用语关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既有科学的规定性,又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化学的概念、原理、计算都通过它来考查,可以说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学生最容易化学用语当成死记硬背的符号,忽视它们的深刻内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的方法是分两步:一是课堂上解决记忆关,二是生产、生活实例解决应用关,如让学生搜集食品、药品标签,说出标签中化学用语的含义,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拼图游戏来熟悉化学用语的应用规则,三是可以编顺口溜、取谐音玩游戏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通过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趣的游戏,使繁难的化学用语生动起来,学生变的爱学、乐学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扫清了障碍。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初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现状,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化学教学必须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此我将课堂时间分为三部分,把每节的1/5的时间巩固前一节的重点、难点,3/5的时间解决新授内容,1/5的时间完成本节的记忆内容,每节课做到记忆性的知识当堂记住,每个知识点的应用都要当堂训练,课堂作业精心选择,作到精讲精练,及时指导。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在教学上也是如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知识是无限的,而且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应对将来社会挑战。因此化学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教材,初步理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教师可列出阅读提纲,布置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题可以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与实际联系点、知识与知识的衔接点等处去设问,使之起到导思、导读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正确的整理知识 清晰的把握每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熟悉的教材框架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的用户脉络,找到线索,善于从纷繁的知识体系中抓住核心和重点内容,编制知识结构图表,让学生制成图表进行交流,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这样长期的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 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复习是对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的迁移的过程。学生通过对章节内容的整理,找到知识间相互联系,能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复习主法,如易混淆的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复习;有关联的应用联想方法复习,支离破碎的知识用归纳法复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能否学好化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认真钻研,大胆改革,通于实践才能找到较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千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