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组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3-04-29 00:44王立红
学子 2013年12期
关键词:分组探究实验

王立红

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物理规律,在创造和成功中学习物理知识。它集听、说、想、做、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与一体。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教学效果还不如演示实验教学,甚至连“黑板粉笔”实验的效果都不如。下面我就对当前分组实验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和相应尝试。

1、现状一: 学生兴奋过度,相互干扰

由于大多数小学中科学课的实验设备较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验教师,以前很多应做的分组探究实验都无法开设,实验只是“纸上谈兵”或是看老师演示。当他们进入实验室后就觉得非常稀奇:这是谁的照片,什么仪器?那个是什么镜片? 如砝码、光学镜片随意用手乱拿,用嘴吹灭酒精灯等等。议论纷纷,大声喧哗,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状态,相互干扰、思维混乱,观察、记忆、应变能力减弱,更谈不上分析、推理,实验后几乎一无所得。

对于这些头脑发热的学生,笔者以为可以两个方面处理:

1.1一进实验室就要使学生明白:这是在做科学实验,要时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打破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操作定势,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强调遵守实验纪律。不能高声谈笑,更不能“热血沸腾”,对于乘机捣乱的更加要严肃批评,否则将干扰所有同学的观察和思维的正常展开,失去实验的教学功能。

1.2安排学生早点到实验室。给他们点时间熟悉一下环境和器材,当他们都熟悉了,摸够了,再一声响亮的“上课”,把学生都拉回来。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上课时安心听课,如果只是强压,可能纪律是很好,可实际是暗涛汹涌,一边教师上课很吃力,一边学生手不动,心在动,压根不在听。

2、现状二:分组学生能力差异,坐享其成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个班的学生,彼此的学习能力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不管在笔者本班课堂还是外出取经听课的课堂中,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些镜头:①同组几位学生,在老师令其探究的过程中,一位学生灵活动手,全程操作,另一位学生只是个观众而已。②一些组基本完成探究的时候,总还有几组学生这摸摸那弄弄,一副无从下手的模样。老师要学生归纳总结了,让他们总结什么呢?这种情况若长期延续,势必会加大学生的两极分化。 这都是因为学生的素质不同造成的。同样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确实有智力上素质上差异,造成理解动手能力的差异,怎么办?笔者认为:

2.1良好的分组,安排一个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指挥安排。他可以起到调节同学关系,协调大家配合,也是一位小老师可以指导其他同学的学习,在他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小组成员都能得到提高。

2.2合理的安排实验,每位同学分工负责。记录数据,观察数据,按秒表,保证每人都有事可以做;或者一个人做,一个人找错误,这样学生都能学的有动力也很开心。

3、现状三:预习准备不足,盲目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要求的实验一些是验证性的,还有一些是探究性的。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而很多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导致实验目的和操作程序不明确,操作方法不规范等,甚至仪器都不怎么认识,最后草草收场。笔者认为:

3.1如果是探究实验,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必须事先拟订预习提纲:问题的引入?猜想?需探究的问题?要求、注意事项等,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确保实验成功。

实验探究,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或需要验证的问题展开,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猜想,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要允许学生自己探索,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要结合学生自觉探索的空间,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每一次实验时都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

3.2如果是验证性实验,那么课堂的前五分钟一定是必要的复习,实验仪器介绍,方法的讨论等等,务必使大家都清楚任务了再去实验,这样的目的性更强。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去做,恐怕仍然会洋相百出。

4、现状四: 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上课时间无法把握,正是由于学生能力的不同,所需的探究时间不同,要想让所有学生都能探究到实验结果,就不得不放宽时间,再加上归纳整理,就一个内容的探究也需花费很多时间。这对能否完成一堂课的预设任务就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听其他老师的课过程中,因学生实验探究时间长,而造成“虎头蛇尾”的课,我们经常遇到。“如果实验探究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应该怎样取舍?”这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

傀儡式的实验探究,为解决上面的问题,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建议式的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所需仪器、探究方法甚至结论,都先跟学生说清,学生只需按部就班,被教师牵着鼻子,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即可。这种探究充其量也只是做了一次验证实验而已,最多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等能力培养毫无作用。

现在进入新课改已经好几年了,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经过反复思考,我产生了以下想法:①翻遍教材、教参、大纲,发现对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已作了很大程度的淡化。所以,除了一些有安全隐患的实验(事实上课本中这类实验很少,有的书上已经强调过注意事项),教师已不必再在操作规范上多作讲究,放手让学生自由实验,让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也许,这也是探究的目的之一。这样做,或许能加快一点实验速度。②在传统的想法中,一堂课如果连预设的内容都没能完成,对其评价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在对新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能否真正做到多元化评价?也就是说,不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要素之一,而是以课堂形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为主要因素,这样有可能解决问题。

面对课堂改革,应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分组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组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