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依然神圣

2013-04-29 00:44邢小利
参花(上) 2013年3期
关键词:陈忠实神圣文学

陈忠实说,“到50岁才捅破了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虽然只是个人兴趣,但陈忠实并没有把文学当成一种消遣,相反,他在心里,一直把文学看得很重,骨子里还是认同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高考落第回乡当了民请教师,发愤自学,以文学寄托理想并企图以文学改变命运。“文革”后期,在文化环境稍有松动而文学环境出现暖象、政策扶持工农兵新作者的时代背景下,他重新拿起笔,第一个短篇小说就引起文坛强烈关注。此后的短篇小说创作几乎篇篇引起较大的反响,在那个荒凉的文学时代格外引人注目。他在这个时期写的小说,虽然带有政治概念痕迹,但是生活气息浓郁,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当时特定生活环境中较为真实的人物,并鲜明地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特点,是我们解读和研究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的典型文本。

新时期开始,陈忠实弃政从文,开始以文学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来追求。他的小说紧密追踪时代变化的脚步,着力展现时代巨变中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注重人的思想特别是道德观念的变化,同时融进了作者在时移世变时期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和思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陈忠实的文化视野更为开阔,艺术探索更为深入,他的文学笔触也更为丰富多姿,探索从地域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觉醒与生命的关系以及文化观念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描写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

陈忠实把文学当作终生的事业孜孜以求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创作时有自觉地反思。面对变化着的新时期的社会生活,他更足从理性高度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学观念,博览群书以广视野以得启迪,深刻反省以吐故纳新,用他的话说,就是“剥离”自身的非文学因素,进而“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正是有了自觉的和不断的“剥离”和“寻找”,陈忠实的创作才有了大的跨越以至超越。

《白鹿原》就此诞生。《白鹿原》成功地塑造了富有深刻历史文化内含的农村地主、长工、乡村贤哲以及一批叛逆传统乡村社会的年轻人形象,展示了他们追逐时代的步伐或被时代的车轮驱裹而彤成的或凌乱或跌宕的人生履痕和复杂多变的命运,深刻地触及了中国近现代半个世纪历史行程中的深层矛盾和历史搏动,展示了一个民族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轨迹和心理行程,揭示了民族的传统观念和人格精神在现代文化背景中的深刻矛盾和裂变。该作突破了狭隘的政治斗争视域,超越了简单的阶级斗争模式,以宽阔的历史视野观照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幽深的文化眼光打量历史行程中的各色人物,是一部史诗般的巨作。

陈忠实是坚信文学的神圣性的。面对商潮冲击,不少人对文学应有的价值产生了怀疑,陈忠实提出:文学依然神圣!他说,看一样事物的神圣与否,应该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之所以说文学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认识到文学特有的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从事文学创作这一工作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把文学创作与其他工作比如商业活动做类比,更不能用挣钱多少来类比。上帝造人,造的是各式各样的人,有不同兴趣的人,各种人自有其自身不可被替代的价值。陈忠实强调,要搞文学,有时就得能耐住寂寞甚至贫穷,文学特有的价值和神圣性有时恰恰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参花》是一木坚守纯文学阵地的刊物,祝愿它越办越好,成为纯文学园地中的一方胜地。作者简介

邢小利,1958年生,陜西省长安县人。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副主编。兼任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作家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秦岭》杂志执行主编。主要著作有:文艺评论集《坐看云起》《长安夜雨》,散文随笔集《独对风景》《回家的路有多远》《种豆南山》《义无再辱》《长路风语》,中短篇小说集《捕风的网》,以及《陈忠实画传》等。

猜你喜欢
陈忠实神圣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神圣大陆(下)
FOR YOU, O DEMOCRACY
神圣的使命 光荣的担当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神圣的简约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参考资料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