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菲虹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它直观地再现文章中的情境,是学生的立体教材。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或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创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根据他们的情感态度等因素,创设易被学生接受、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用心感悟语言的美。情感的渲染对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十分重要的,它与创设情境应该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创设故事导入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导入虽短,却是整篇文章讲解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心智并未成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教师在讲授叙事类、启发性文章时,可以采用创设故事导入的情境,配合恰当的情感渲染,为课堂教学增色。例如,在讲解《海伦·凯勒》一课时,教师不妨以讲故事的形式带入本课。如,教师娓娓而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她生于一个小城镇,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见任何声音。大家能够想象吗?在黑暗与无声世界中,她也曾自暴自弃。但是,这一切从她遇见她的老师的那天起就发生了变化,她开始热爱生活,与人沟通。她学识渊博,精通5种语言。她的生命是欠缺的悲剧,但是她却是勇敢的。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学生说:“海伦·凯勒。”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在饱含感情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学生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与课文作者产生了共鸣。故事的内容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在蕴含动人情感的同时,还要能够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将真实的情感渲染出来,感化学生们的心灵。
二、 创设朗读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联想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大脑会再现文章的情境,这是进行记忆的最好途径。它通过语言、视觉、听觉等的刺激,促进大脑接收信息,促进记忆地深化。这一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完成的,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教师只能起到监督作用。另外,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配给学生不同的角色来朗读,引发学生的联想,促使学生用心感悟文章的内涵韵味。
例如,在教授《谈礼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齐声朗读课文。读到岳飞与牛皋的例子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进行情感渲染,模拟岳飞与牛皋的神态、动作、语气等。接着,教师通过礼貌待人实例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与人交往,礼貌地对待他人会使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朗读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咬字、发音等,对文章的中心句要给予及时地点拨讲解。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不断地调动自己的情感,从而对文章的理解更清晰、更全面。
三、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引出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是由故事构成的,会出现许多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師要精心设计,在班级内分配小组,让学生反复演练。同时,表演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让枯燥的文章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之上。在这样的角色扮演情境中,学生热情高涨,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例如,在讲授《负荆请罪》时,教师可先将“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赵王、秦王、廉颇,充分揣摩人物的心理以及其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这样,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与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共鸣,为下一步对蔺相如爱国情怀的感悟打下基础。
栩栩如生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与自己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他们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分析的能力,懂得了怎样用心去感悟文章的真谛。
综上所述,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材的选文是民族文化积淀的代表,每一字、每一句所饱含的情感是需要细细揣摩、慢慢品味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为文章的解读打好基础。而情感的渲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互相配合,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