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提高写作才能

2013-04-29 00:44林恩菊
成才之路 2013年7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意识作文

林恩菊

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阅读是一种高级的人类精神需要。作者也好,读者也罢,作品满足了他复杂而丰富的心理交流的需要与渴求。正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与对话需要的存在,好的作品才层出不穷。在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对话过程中,除了借以传达信息的作品之外,不存在第三者。

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理论与运用必须兼顾作者、作品与读者三方面要素,才算完整。根据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决定作品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及意义的只能是各种层次的读者。一方面,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另一方面,因为作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读者,一千个作者的头脑中也许有千万个读者。因此,创作的过程并非仅仅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沟通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作者必须要面对自己头脑中的读者进行创作,向自己头脑中的读者叙述故事并表达情感。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考虑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能力、审美水平和思维方式等因素,预测读者的期待与需要,据此来安排作品内容、建构作品结构,引导读者深层次地理解与认可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

因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强调和树立起“读者意识”。作品的创作除了极个别纯粹的自娱自乐以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与读者的某种交流和反应。所谓“读者意识”,从学生作文角度考虑,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让其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倡导诱发与培养“读者意识”是极其必要的。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与诱发“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从写作的本质而言:写作是对话,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是原我与超我的对话,是生命与世界的对话,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的过程也是作者实现自我价值这一人生最高需要的过程,但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在与读者、与大众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完成,只有作者在其作品中完美地体现了“读者意识”的写作才是有价值的写作。

从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而言,其包括:渴求作文心理的自由,渴求作文价值的实现,渴求作文成就感的体验,渴求来自外界的反馈,渴求找到作文成功的捷径。

从读者对写作的价值体现而言:作者劳动价值的体现对象是读者,一定程度上读者的阅读反馈决定了作品的成败,也决定了作者的劳动价值。读者的阅读反馈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动力和热情,作者根据读者的阅读反馈,了解一定阅读人群的兴趣、心理、情感特点、价值观及各种阅读需要,调整着写作的方向和内容,从而调控写作行为。不同阅读人群多种多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造就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而又各有所成的各种作品和作者。闭门造车、孤芳自赏为作品大忌。王维弹琴长啸,可是幽篁独坐,无人唱和,故以此成诗。高山流水,才是千古佳话。贾岛《题诗后》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写作作为一种双向交流的社会行为,离开读者,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品很快就会飘散在时间的风尘中。

但在现实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写作只是一项硬性的必须按时完成的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整个过程没有学生自我主体的存在,表面上是学生写作文,但实际上,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学生是在为老师写作。在一次对本校学生关于“学生作文”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47%学生作文的读者就只有老师一个人;批改过程直接由老师全批全改,占了86.5%,这两个数据的比例还是很令人担忧的,明显的,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忽视了“读者意识”的存在及其重要性。没有乐趣,没有动力,对自身发展的成效又小,学生因此对写作产生害怕恐惧甚至排斥心理。这一现状的很大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偏离了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导致的。

基于读者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要改变现况,我们必须让学生树立起自觉的读者意识,自觉地把读者意识纳入自己的写作活动中,从构思、动笔、修改直至发表,都要把读者意识考虑进去,提高作文水平。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与诱发“读者意识”的途径与策略

(1)学习与应用。认识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贯彻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作理念。据我了解与观察,多数的学校基本不上“作文理论课”,有的只是粗线条的点评课,有的甚至连点评课都没有。作文课就是一个题目,然后学生自由发挥。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写作理论修养,是创造不出优秀作品的。“读者意识”的理论,教师要在作文课堂中适当地加以阐述,并通过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知其然,进而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如金庸老先生在其著名作品《笑傲江湖》写道,衡山派刘正风“金盆洗手”,朝廷派人来给刘祝贺并加官赐爵。受邀而来的群豪对此各怀其想。有的想:“他一心想做官,那是人各有志,勉强不来。反正他也没得罪我,从此武林中算没了这号人物便是。”有的揣测别人家事:“此举实在有损衡山派的光彩,想必衡山掌门莫大先生十分恼怒,是以竟没有到来。”更有人认为江湖庙堂,历来泾渭分明,不免寻思:“五岳剑派近年来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好生得人钦佩,刘正风却做出这等事来。人家当面不敢说什么,背后却不免齿冷。”也有人幸灾乐祸:“说什么五岳剑派是侠义门派,一遇到升官发财,还不是眼巴巴地向官员磕头?还提什么侠义二字?”上述对群豪四种不同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其实就是作者在创作时对读者在阅读这一情节时根据个人的经历、情感与价值观的不同而有可能产生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推断和预估。在作者眼中,书中人物所见,即读者所见;书中人物所想,即读者所想。

(2)开展情景作文教学。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与活动倾向,它能促成写作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下完成,而不是把写作当做一件苦差事。所以在完成写作理论的教学后,可以安排情景式作文课,一改传统的单调、乏味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催生写作冲动,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状态,而不是逼迫式的。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提倡由学生自己扮演角色,并进入真实场景。平时学生的座位,都是横排纵排排列,作文课上我们可以打破原先的排列,创设开放的交流空间。此外,在教学中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文章的品评活动,使学生从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亲身体验读者对于文章的阅读感受,由此增强他们在写作中的服务读者的意识,

(3)调整作文评价方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写作文交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码字,教师批阅,学生写作与老师批阅处于分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作文,也是事倍功半。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必须调整。英国艺术心理学家冈布里奇说过:“艺术家倾向于去看他所画的东西,而不是画所看见的东西。”瑞士画家克利也曾说过:“美术并不重视人们已经看到的东西,而是通过创造使人们看到事物。”这里的“看”并不仅仅是指看到真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创作者更注重的是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领悟,注重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再创造。通过对自我不停地“看”,才能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以臻完美。所以,一个作者,应该有“看”自己的文章的意识,懂得修改自己文章的必要性。通过不断地“看”,作者自己才会更深入地明白写作的意图与所要表达的情感,才会不断地分析、比较、选择适当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从而完善作品。作品的修改其实也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是别人来修改文章,会更多地用别人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与改动,体现别人的理解,有时会出现王国维所说的艺术上的“隔”与不“隔”的问题。

基于这一点,学生的作文,不应该仅仅是教师一个人改,而应该分发给学生,采取自己评价自己修改,多人交换修改或者多人评价修改同一篇文章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过程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且也可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起“读者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自己写作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可建立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体,使“读者意识”深入学生心灵。

(4)拓展作品发表渠道。上面所提到的学生相互交流批改作文,还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没有面向大众与社会。其实老师的策划能力要充分展示出来,尽量找到更宽的发表渠道,持久地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动力。班级内可以开办作文天地,也可以把优秀的作文投寄给各种报刊,并努力把读者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真正的有效的互动。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培养与诱发学生的“读者意识”无疑是必要的。以“读者意识”这一角度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可以克服当前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没有什么可写、不知从何写起、觉得老一套没意思”等困难。而通过写作前,写作时,写作后“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就能清楚把握自己的所要与所求。

总结:写作中“读者意识”的渗入,不仅只是确立了读者在写作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确立了自我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认识自我,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确立和增强又会有力地推动写作水平的提高,使作文教学呈现出满园的春色。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意识作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