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三功”走转改

2013-04-29 19:40:15刘冰石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走转改

刘冰石

【摘 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已成为新闻战线“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然而,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常流水不断线,深入基层接“地气”,脚板底下写“生气”,作品出手冒“热气”。笔者认为,必须把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放在练好学功、苦功、磨功“三功”上,否则走了基层,并不代表抓住了“活鱼”,抓住了“活鱼”,并不代表写出了“生气”,写出了“生气”,并不代表“正能量”快速传播。

【关键词】学功 苦功 磨功 走转改

一、练好“学功”是基础

新闻学书籍上有个观点叫“功夫在笔外”。这是因为,一方面,新闻报道绝不是客观事实“照相式”的翻版,记者的立场,思想、认识和情感,都影响和规定着他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另一方面,新闻写作是各种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运用有一个信息的输入与积累的问题,也有一个“临场发挥”问题。这些都与记者的品德、学识、智慧、气质、思维、阅历以及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说到底都是与记者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想修养联为一体。而要加强以上三个方面的修养,练好学功,无疑是最好途径。就“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而言,记者更要加强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想修养三个方面建设,更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规根底、群众观念根底、知识杂家根底,新闻业务根底。否则,其一,“走基层”变成了走过场,转作风变成了“转场子”,因为记者的知识理论根底不够厚实,虽然身入“宝山”但不一定识“宝”,只能胡乱转、胡乱看。其二,即便记者在“走基层”中,下了深水,也抓不到“活鱼”。倘若如此“走基层”,与当个“电话记者”、“鼠标记者”、“剪贴记者”恐怕相差不多。其三,即使抓到了“活鱼”,但由于灵气不足、立意不高、也不能做出吸人眼球、食之有味的好作品来。

新闻界前辈范长江说过:“记者写一篇报道需要有广泛的知识、深厚的积累。报道的时候,别人提供的材料要尽量少用,只能占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应该是记者自己的积累和观察。这样,才能写得深刻丰富,仅仅就事论事难免干巴巴的。”对此,我深有感悟。在安徽日报合肥记者站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0多年里,由于当时的合肥市所辖三县四区,记者站人手又少,以致我岗位在“省层”,实际工作在基层,每年的三分之二时间均与基层打交道。开始,我总认为,自己对基层最了解,文字功底也还算可以,搞新闻宣传岂不是“囊中取物——手到擒来”,因而在做强学功上,只图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对于其他知识学习不多。结果采访时经常对专业术语听不懂,采访后写起稿来角度旧、立意低。从而,写出的稿件时有被编辑部退回。后来我把理论和业务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的“养料”,把学习过程作为吐故纳新手段,把学好用好知识作为新闻策划的引航,从而在短时间内由“不熟识”成为“专家”,走起基层来,不仅“活鱼”抓得住,而且,“制作”味道鲜,上稿率不断提升。在合肥记者站工作期间,我每年都发表200多篇的鲜活稿件和图片,其中有20多篇获得省、市和报社评选的好新闻奖。

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和安徽报业的同行们带着浓浓乡情,带着真诚的尊重和认同,走进乡村社区,走进农民的“精神家园”。在田间地头、河边山脚、炕头小院、葡萄架下与被采访者坦诚交谈,从而学到了一些新鲜知识,掌握了生动感人的素材,也写出了一篇篇如《摩天岭上的特岗女教师》、《倾心为民的好支书》等受到欢迎的好作品。

二、练好“苦功”是条件

唐诗中有名句叫:“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而一位县级媒体记者在谈及多年走基层的体会时,发出的却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新闻上报章”的由衷感叹。

这位在县级新闻宣传岗位上奋斗了30年的记者,由于所在的县域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南北距离狭长,三年两头遭灾,百姓生活困难,基础设施极差,以致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把全县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决战贫困的事迹及时报道出去,这位记者30年如一日,以基层实践为题材,以基层苦乐为苦乐,以基层百姓为亲人,不辞劳苦,忘我工作,先后写下了3000多篇“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新闻作品,推出了100多名受国家以及省部级表彰的基层典型。宣传部门给这位记者算了一笔账,说他30年新闻生涯路,在前20年中,每年都要有180多天时间生活在基层,采访在基层,写作在基层。其中有15个年头的大年三十,都是在基层百姓家度过的。2003年,江淮地区先是“非典”盛行,后遭洪水袭击,这位记者在长达7个多月时间里,几乎是每天都下到基层一线,采写抗击非典、抗洪抢险的先进典型,共计在中央、省、市媒体上发稿200多篇。

这位记者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完成“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历史使命,必须“扑下身子苦作伴,汗作春雨写人生。”“走基层”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舍得身子,吃得苦头,常登百姓门,常住百姓家,常吃百姓饭,常与百姓谈。决不能当“蒲公英”型的记者,不是在“访”字上下功夫,而是在“走”字上做文章。2011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安徽报业集团一名驻站记者来到淮北矿业朱仙庄矿采访瓦斯治理。瓦斯治理,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真正了解这个矿的做法,除了提前上网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工作之外,这名记者还乘着罐笼深入到这个矿的500米的井下,展开采访。从综采工作面的矿工到矿里的安全矿长,从采煤一线到瓦斯电厂,他都做了全面的采访。一天采访下来,他全身已经被蒸了几遍桑拿。在此后写稿过程中,他用一个个文字描述的画面诠释了瓦斯变废为宝的过程,文中使用的也都是矿工们说的话。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记者不奔赴500米的井下,是很难将这样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文章写活的。

三、练好“磨功”是关键

我认为,“走、转、改”活动不仅要走下去,沉到底,更主要的是要“磨”好采访,“磨”精作品,“磨”出影响力,“磨”出为百姓排忧化难的解决力。因此,对记者而言,练好“磨”功,是做强“走、转、改”的关键。

这里,我以对长丰草莓宣传“十年磨一剑”的事例予以说明。

长丰县是安徽省的一个农业大县,该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草莓,至今已有28年历史。但在前10多年里,由于不重宣传,粗放种植,规模过小,产品低劣,“提篮小卖”,效益一直低下。从两千年初开始,安徽日报合肥记者站在下基层采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连续10多年进行跟踪采访,共发稿100余篇,最终促使长丰草莓扬“莓”天下,声振五洲。现在长丰草莓年种植量已近20万亩,产品热销京、津、沪、深,并飘洋过海,销往日、韩,长丰成为中国草莓第一大县。在这“十年磨一剑”的历程中,我们主要施展了以下三大“磨功”。

一是“磨”好采访强度。十年间,我们在“磨”好策划的同时,走田头、入户头、访专家、问客户、进市场、帮推介,几乎“吃”尽了长丰草莓种产销方面的所有素材。采访中,我们改变华而不实的采访作风,注重与采访对象的心灵融合,注重多搜集采访对象最为关注的信息,注重摒弃琐碎拉杂,保证了取材渠道始终畅通无阻。

二是“磨”伸题材宽度。在新闻路径的选择上,我们始终确立“唱响长丰草莓品牌,鼓起长丰莓农腰包”这一主题,以安徽日报为宣传平台,多角度、多体裁齐头并进,“磨”伸题材宽度,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追求新闻资源的最大化。如当该县草莓滞销时,我们写下了《长丰草莓路在何方》的新闻调查,旨在引起各级重视。当长丰草莓销售引起领导重视时,我们在安徽日报头版头条发了《长丰召开书记办公会助农卖草莓》的消息,给莓农吃下“定心丸”。当长丰草莓规模扩大,并初步打开了销路,调动了莓农的种植积极性时,我们写下了《十万莓农不忙年》的新闻特写,借鼓励农民继续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当长丰草莓需要科学发展时,我们又写下了《“草莓皇后”的种植经》专访,引领莓农采用标准化技术,产品向“绿色”发展。当长丰草莓需要向国内外推介时,我们先后写下了《透红的草莓经济》、《长丰草莓畅销的奥秘》等深度报道,同时做出了《长丰草莓“吆喝”进了人民大会堂》消息。当新春佳节来临、四面八方的草莓客商云集长丰、长丰县领导与他们共庆佳节时,我们写下了《“莓”迎八方客,共闹如意春》的现场新闻,倾力宣传长丰的市场环境。

我从对长丰草莓的跟踪宣传中深刻体会到,记者在“走、转、改”中,一定要把握思想厚度,要从百姓利益出发,去打磨新闻题材。

三是“磨”精作品亮度。新闻记者开展“走、转、改”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写出的东西,必须新颖、闪亮,“诱惑力”大、阅读率高,否则,所写稿件如同一堆烂泥,无人理睬,无人愿瞄上一眼,如此,“走转改”就失去了本应有的意义。为此,我们在采写草莓经济的稿件时,总是发扬古人那种“为得一佳句,捻断千根须”的精磨细炼精神,总是一遍又一遍对主题、语言,结构进行过细推敲,总是将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贯穿文中,从而产生了“稿件出手竞相阅”效应。

通过多年的基层采访实践,我深深感到,要练好“三功”,就要坚持“走转改”,要以“走转改”活动为平台,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十八大为我们吹响了前进的号角。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新闻工作的时代坐标,紧紧抓住“走”这个前提、“转”这个关键、“改”这个目的,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永不懈怠地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深入开展。

(作者:安徽文摘报刊社副总编辑)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走转改
县区台记者也要努力“走转改”
声屏世界(2016年11期)2017-01-10 15:34:24
地铁报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走转改”新路
新闻前哨(2016年12期)2017-01-03 23:33:12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中国记者(2016年4期)2016-12-20 09:48:35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故事细节语言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8:08
浅谈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走转改”采访实践经验
科技传播(2016年13期)2016-08-04 21:52:00
浅论如何在“走转改”中锻炼和提高
驻站记者:“走转改”中“先得月”
新闻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33:33
深化“走转改”,让党报新闻更有“温度”
老区建设(2015年8期)2015-06-15 10:12:51
深化“走转改” 找好着力点
记者摇篮(2015年4期)2015-05-20 18: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