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舆情的演变与应对策略

2013-04-29 21:35刘昕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网络舆情

刘昕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

【关键词】微笑局长 网络舆情 政府治理

2012年,“微笑局长”事件引发了网络沸腾的舆论,当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原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达才在事故现场面露微笑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引发了诸多网友的谴责。“微笑局长”也因此得名。随后,细心的网友发现,杨达才所戴的手表是价值不菲的名表,在强大的人肉搜索之下,杨达才又被曝出拥有价值十万多元的眼镜和名贵腰带,再次引发热议。2012年9月21日,陕西省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职务;2013年2月22日,杨达才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近年来,互联网上“一呼百应”的盛况时有发生,从“周老虎事件”到“躲猫猫”、从“天价烟局长”到“欺实马”、从“郭美美”炫富到“我爸是李刚”,以及引起轩然大波的“微笑局长”事件,由此形成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对于政府而言,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已经威胁到其公信力,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视角谈谈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一、网络舆情及相关概念

首先来说网络舆情是什么?舆情的概念由三个要点组成,第一,它的主体是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第二,所针对的对象是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人物,最近几年,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突发的社会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特殊场合下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引发一定的舆情;第三,舆情是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舆情必须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效,如果意见的发生过于分散,那也无法形成舆情。所谓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平台,对各种公共事件和公众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形成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在网络上,舆情并非像舆论和民意一样需要大多数民众的广泛认同。

在“微笑局长”事件中,舆情所借助的社会空间就是网络,网络舆情主要是网民针对“微笑局长”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是态度不一的网民针对杨达才本人和潜在贪官的情绪、意见和态度的自由表达。

二、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和传统的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因为其载体的特殊性,也具有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

1、自由性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 都会扩大信息传播和言论发表的自由度。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交互性,这一点在网络时代显得更加明显。从“微笑局长”事件的传播来看, 其名表不仅价格不菲,而且仅凭合法工资是不可能买到的,网络上对这些的质疑不受拘束,这也正是网络舆论自由性的体现。

2、互动性

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动,对舆情的发生和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在“微笑局长“事件中,2012年8月26日事件发生。传统媒体随后跟进,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关于此事的第一则纸媒报道刊登在8月27日的《东方早报》。很快,这篇报道被广泛转载,又引发了更多网民的关注,促使更多的传统媒体跟进,新闻报道和时评加剧了网络舆情的热度,并且为更多的网民提供了带有倾向性的观点。在网络环境下, 这种互动,让舆情的传播和表达具有了互动效果。

3、双向性

2012年8月29日晚间,在一个微访谈中,杨达才回应有关微笑和名表等质疑,表示“我很内疚”,连连道歉,但也“感觉委屈”,他简单地解释了现场微笑的原因:想缓和现场的紧张气氛,并表示名表是他和儿子所共有。杨达才作为受者接受到了作为传者的网民的质疑,随后他化身为传者反馈和传递关键信息——事故现场微笑的原因,这是网络舆情具有双向性的呈现。

4、隐匿性

在网络时代, 每一个传播者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个IP地址,虽然我们可以从技术上将IP地址与人对号入座,但无疑,网络使得人们更为隐匿。这样我们看到,在“微笑局长”事件中,在论坛、贴吧之上,充满了声讨与鞭笞,公众真实地宣泄对杨达才等官员的不满,人们无需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顾忌过多,可以畅所欲言。

三、网络舆情下的政府治理

应对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门必修课,对网络舆情应对不当,一方面会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甚至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社会事件,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危机公关能力。在网络时代,针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危机处理能力,将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

1、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

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回应网络的质疑,而不能永远跟在“谣言”的身后。在“微笑局长“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应对方式无法让人满意。比如说,三峡大学学生刘艳峰曾向陕西省财政厅申请公开杨达才的工资,但遭到拒绝,据《新京报》报道,陕西省财政厅的答复称,杨达才的工资不属于陕西省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这给人造成一种感觉,就是相关部门似乎认为网络传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以采用拖延的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另外,且不说陕西省财政厅是否有权力公布杨达才的工资,但它无形之中给网民造成了“官官相护”的错觉。

笔者认为,这本来可以成为“微笑局长”事件的一个转折点,如果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介入并且发布权威信息,那么可以避免造成更恶劣的影响,结果,在“杨达才被查有83块高级名表”、“某仓库被查有现金800多万”、 “搜出的文物价值最低评估价值可能达7000万以上”等小道消息传播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工作反而更加被动。

2、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

“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通常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的人。

事件最初由某网友上传照片到网上,数小时内便被转发上万。在关于杨达才的各种消息传播过程中,一些资深网友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潜在网络中的民间观察家们可能比传统报纸和电视台对公众的影响更大,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左右网民观察和判断“微笑局长”事件,并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由于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身份林林总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其发表的言论并不都是客观公正的,这直接导致网络的舆论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也应该得到重视。

纵观“微笑局长”事件,我们发现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和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对治理网络舆情、防止其危及政府公信力,是有必要的策略和手段。

参考文献

①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1)

②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0(4)

③姜胜洪,《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J].《广西社会科学》,2009(1)

④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新闻知识》,2006(10)

⑤夏临,《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研究现状综述》[J].《东南传播》,2010(7)

⑥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⑦鲁津、徐国娇,《论政府危机公关的效益——“躲猫猫”事件的媒介传播案例解析》[J].《现代传播》,2009(3)

⑧王欢明、刘鹤,《从“钉子户”事件看政府危机公关》[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2)

(作者:山西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网络舆情
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探究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网络媒介的政府治理:对“网络问政”现象的解析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