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艳 等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认真分析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础上,将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它在高校学风建设发挥十分重要的导向、协调和推动作用,开辟以优良学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学风 学生工作
学风是高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求学精神等的综合体现,它重在培养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方法、严明的学习纪律,还应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1]。优良学风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2]。加强学风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突出学风建设的主旋律,强化学风建设,努力创建优良学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平和实效,也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
1 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也开始稳步提高。但是在肯定学风建设成绩的同时,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新形势,学风建设也凸显出许多涉及面不广但影响深远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制约学风建设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学生、学校,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1.1 学生原因——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良学风的建设
近年来,高校的持续扩招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先天不足”,在西方政治思想、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强烈冲击下,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缺乏学习自主性,产生了“考试范围内的认真学,考试范围外的不学,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错误思想;传统美德淡化,感恩之心削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呵护不是充满感激,成就自己和贡献社会、报效祖国紧密联系的学习理想日趋堕落,打着求学的旗号,挥霍着父母的血汗,少数学生不顾家庭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品质生活,认为社会给予的各项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以自我为出发点,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责任感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受社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始朝经济利益倾斜、功利色彩过重,功利思想的影响在大学生中的直接作用就是很多学生思想飘移、浮躁,学习目标出现偏差,目光短浅地盯着自己的专业和毕业后的工作,轻视文化和基础知识的积淀,失去了根本,造成大学精神的流失,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倒荒废了学业,热衷于四处打工兼职锻炼能力。
1.2 学校原因——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学校自身的因素不容忽视
高校扩招导致教育资源紧张,给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多班集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班授课的教育模式一时还难以适应学生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实际需要。
教师的教风对学生的学风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师风师德都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对本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也会对大学生的学风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部分教师讲课内容陈旧,讲课方法不当,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退化,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有“教”无“育”阶段,不缺乏知识量的灌输,但对课堂纪律不管不问,任由学生自主发展,教学秩序差。甚至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出现,应该属于辅导员教师的工作范畴,自己的任务只是讲授知识,这就造成高校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力量不能形成有效的思想教育的合力,大学生中不良学习风气不能得到切合实际的及时制止,给学风优化带来很大的困难。
高校对于学风建设的宣传上,着重强调学习纪律的严肃性,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们对学风建设理解出现偏差,没有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错误地认为不迟到、不矿课、考试不作弊就是优良学风,学习行为、学习品质等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反而被忽视。
1.3 社会原因——社会利益分配不公、知识贬值等消极现象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 “读书无用论”的不良舆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盲发财、工作分配和升职加薪靠后门,成绩差的学生靠“关系”也能找到好工作等不正之风都成为了“读书无用论”的有力佐证,它日益动摇着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许多自律性不强的青年学生出现道德失控、学习观产生扭曲的现象,面对社会多元化的道德评价标准,许多青年学生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清楚地辨别是非美丑,开始不再把读书、学习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唯一途径,学习热情低落,学习目的功利主义色彩加强,对待学习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开始彼此攀比家庭条件的好坏,效仿社会中个别富人积累财富的投机取巧不法行为,对大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价值意义等开始质疑,从而严重削弱了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的使用和宣传对于大学生的学风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正确形成。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同学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使学生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流失大量的学习时间。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对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3]。因此,我们要大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的学风建设。
2.1 二者在根本目的上保持一致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应具备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营造优良的学风,使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动机的支配下自觉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的学习精神、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正确的学习动机,努力使他们成为专业知识丰富、见识独特、富有实践创新与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在本质上都是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大目标的,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2.2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保障
高校学风建设涉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关系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高校学风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思想风尚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根源,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理想,为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从而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3 二者在内涵上体现包容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使其坚定理想信念,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严谨的求学态度等工作内容恰是学风建设内涵中最核心的本质。同时,高校学风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高校师生中形成一种学习动力强大、求学精神严谨、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目的明确的良好风气[4]。学风建设所倡导的治学态度、学术道德等也包含在其中。优良的学风也会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促进形成高校优良的学风。
3 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着力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从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涵来看,二者是相互渗透、互为影响的有机体。把学风建设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
3.1 以创建优良学风为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花大力气将学生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良好的学风来自于大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认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强大的学习动力等,也集中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扣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使他们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远大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从内在激发学生渴望成才的积极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开展学风建设,这就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了一个有效载体和平台,充分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2 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激励作用
针对当前社会与校园内不正之风蔓延,学风浮躁的现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净化社会风气,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大学生对于自己人生理想不清晰、失去求学目标和方向。通过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念的宣传渗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不良思想,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在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意义,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对学风的发展方向加以引导,确保文明向上、踏实严谨的学习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激发全校成员的参与学风建设的热情,以特有的教育形式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学风建设的任务,使大家为实现学风建设的目标而奋斗。对学风建设具有良好的引导与激励作用。
针对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的问题,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正负强化作用引发大学生思想动机的变化,使之自觉地将学风建设的目标与自身的人生规划结合起来。
3.3 以学风建设为最终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
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发挥着协调矛盾的作用。学校各部门会因为对学风建设的错误理解及职责职权分工不同而产生矛盾,导致学风建设障碍,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其特有的组织机制,可以通过宣传、沟通、劝解、调节、调整等方式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增进学校成员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形成全校师生参与学风建设的合力,使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认识偏差与心理偏差,使其从更深层次理解学风建设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激发学生将学习内化成自身的自觉需求,从内因上解决学风建设问(上接第255页)题。再则,思想政治教育可发挥其组织协调优势,协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缔造和谐氛围,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收集学风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风建设过程中师生的思想和情绪,从而实施相应的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的制度。
总之,学风建设的本质是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育人服务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学风建设工作的突破口,以学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把学风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促成学生全面成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高远.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6):119-121.
[2]李健,夏俊,朱海燕.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3):40-41.
[3]聂智,李革.思政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2):55-56.
[4]宁国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1):147.
[5]刘新庚,杨尚昆.拓展大学生学风建设方法途径新思路[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