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学案设计的几点认识

2013-04-29 18:53:44李千山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认识学案设计

李千山

摘 要:学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结合实际教学,针对实施学案设计过程中,针对内容设计、思路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等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学案;设计;认识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化,许多学校开始推行学案教学的模式,以此来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学案教学对我们来说是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个较好的选择。我市的崇雅中学、黄冈中学等许多学校的学案教学所取得的成功已是一个印证。但我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实践,发现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问题较多。学案发下去后,学生要么不做等着上课时同学展示答案,要么四处寻找答案,要么等着抄袭;很多新课课堂上成了练习课堂等。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不是学案教学这种模式有问题而是学案设计有问题。

学生不愿意做学案,除了预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以外,可能学案自身也有问题。现列举如下:

一、学案的内容囊括的知识太多

学案除了链接跟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习方法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引导。一篇课文,本就可以从千百个角度去解读,每个角度解读都有着许多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喜欢将很多种解读或什么知识都编入学案,追求面面俱到。致使学案知识点过多,辐射面过大,而课堂上时间只有40或45分钟。导致课堂学习浅尝辄止,掌握的知识只是皮毛致使课堂效率低下。我认为:要改变此现状,我们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研读教材,领会教研编写意图。只有领会了编写意图,才能把握教材中有价值的东西。其次,研究单元提示,把握编者意图,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再次,研透学生,掌握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内容。一句话,学案设计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需求,力求数量和深度的恰到好处。

二、学案设计的思路混乱

所谓的教学思路,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执行方法的设想。它有两方面的特性:系统性和切合实际性。教学思路的系统性源自于学习者自身要求的系统性。它包含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累积、不断递进的过程。前面所学的内容为后面所学的内容作了准备,后来所学的又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之上,这里需要一个次序和过程,倘若这个次序混乱了,学习势必难以顺利进行,学习效率势必大打折扣。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引媒介,学案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就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自主学习的效率就影响着课堂学习进程和效率。

教学思路的切合实际性的提出,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前提,不能脱离现实将一些学生还达不到的要求强加给学生。因此,学案思路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三、学案的教学环节繁杂

由于尚存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赶时髦肤浅演绎新理念,徘徊在新旧理念之间,因此教学环节还存在过于繁杂的现象。这种繁杂不但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使学习成效低下,而且滋长学生浮躁心理,还让教师离教育规律越来越远。将这种繁杂设计成学案,即使思路清晰,也会让学生感到茫然。“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物理教学也同样如此。高明的老师上课简单利落,学生学得轻松扎实;不太高明的老师上课不胜其烦,学生学得迷迷糊糊。”我想谁都愿意做那高明的老师吧,那就把环节简单化,细节精致化,让知识踏实化。

四、学案问题设计烦琐或难度过大

学案除了提供解读文本的相关资料和相应方法外,还将文本问题化,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解读文本。问题烦琐难以突出重点而又浪费时间。总之,问题的设计就关乎学案质量的高低,关乎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那如何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1.要“研透”教材

只有完全掌控教材才能确立教学目标,把握主攻方向,也只有研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学案设计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要“掌控”学生

对本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了如指掌,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其实际水平,在其已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上做文章,当然,有些经验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有些则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摸准学生的专注力、心理与思维障碍,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障碍的地方设置合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加深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引爆学生思维,启动内驱力,激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3.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

学生在不同阶段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不断成长与变化的,在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一般课堂的常规教学过程是:首先整体感知;其次是重难点突破;再次是拓展延伸。我们也要按这一过程进行问题设计。

4.要避免问题琐碎,就必须对问题进行整合

一堂课确实可设计很多问题,但教师必须立足本节课重点,设计最能体现学生思维效度的问题,这就要对问题加以组合,而这又建立在对教材和学生作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后的问题更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有更大的思维容量。

总之,如何设计出好的学案,让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引,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是值得我们一再深思的问题。但一个好的学案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有生命力,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更亲密。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认识学案设计
乡愁导学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0:03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36:3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22:59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