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2013-04-29 18:53:44许宏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

许宏

摘 要: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教得透彻。教师只有不断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基础教育重点应放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上,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验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验证

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学生、父母、老师共同努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数学情境,联系实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笔者认为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构思某种情境,让学生心动。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创设一种购物情境:家乐福超市和沃尔玛超市为迎接五一,要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家乐福超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沃尔玛超市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让学生自己去购物。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就会主动地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的预算选择去哪边比较实惠。从而可以用相同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调动学生参与,合作交流

教学时,笔者认为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能够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平面镶嵌”一课时,我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得出结论的做法。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普通的全等三角形、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任意四边形、全等的菱形、全等的矩形、全等的正五边形、全等的正六边形、全等的正八边形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先小组内部展示,后派代表把小组内部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的方法,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不一会儿各小组学生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相互学习、讨论、比较,不时还发出热烈的掌声。更令我惊讶的是各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的作品竟已经分了类,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再把规律找出来。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深化理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若小疑就小进,若大疑就大进。质疑是指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并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构建,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例如,教学“轴对称”时,我先是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然后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等。这样学生在疑中学,在疑中解疑,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理论验证,知其所以然

背熟《道德经》,老子跟你一辈子;背熟《孙子兵法》,武圣人跟你一辈子;背熟《论语》,孔子跟你一辈子。你把数学书背下来,还用愁考试么。熟能生巧,每次当学到一个新的定义定理时,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推导能力。比如,三角形中学到了“三线合一”。就尝试着让学生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证明“三线合一”的合理性。以后学生遇到了这类知识,他就能自然地记起自己曾经也推导出过这个性质。

总之,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老师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适当的点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自主研究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积极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他们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根思初中)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来英才(2016年20期)2017-01-03 13:10:55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23:02:53
怎样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5:46:58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09:59:16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小议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14:35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29:31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31:58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