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
艾捷克,历史悠久的弓拉弦鸣乐器。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伊朗、伊拉克、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的民族音乐中广泛使用,展现着各地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以古老的刀郎艾捷克为原型并结合小提琴的制作方法创制出一种新形制的艾捷克,称为“改良艾捷克”,广泛使用于新疆各地。本文中,笔者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民族音乐学、乐器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重点论述制作改良艾捷克的使用材料及制作方法,阐明改良艾捷克制作工艺体现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对当代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改良艾捷克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一、改良艾捷克的制作材料
制作艾捷克的材料以木料为主。在民间,制作艾捷克的木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除了根据维吾尔人选择木料的经验选择适合制作艾捷克的木料,还会依据维吾尔人对神灵鬼灵的传统观念选择木料。在他们的观念里,树分成吉树和凶树,用吉树做乐器也会给人带来好运,反之会招致厄运,因此多使用桑树、核桃树、红枣树或黄杏树的木料。这些木料不仅适合制作艾捷克而且都属于吉树。
笔者请教的热则克师傅与民间技师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阅历。他学习制作乐器的环境是在原乌鲁木齐乐器厂,接受的不仅是爷爷传给他的传统制作方法,更多受到来自上海的乐器制作技师科学而先进的制作方法及理念的影响,在选择制作材料上更加注重木料的材质,同时还会考虑选择便宜且方便得到的木料。目前制作改良艾捷克最好的木料是黄杏木,是一种新疆常见木材。黄杏木材质坚硬、密度高、干燥且共鸣好。制作精良的艾捷克会选择纹理清晰、没病害的木料。树要长到满足制作乐器需要的尺寸至少要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由于木料匮乏,材质不太好的也会使用,但这样自然会影响乐器的音色和使用寿命。其它的木料如:核桃木材质软而轻;桑木质地更软且共鸣不好;红枣木质地太硬,待干透切割时容易断裂,都存在不足。
古老形制的刀郎艾捷克共鸣箱表面蒙马皮、驴皮或羊皮,这是受当地材料的限制和古老游牧文化遗存的影响。现代形制的艾捷克前共鸣箱蒙一块圆形薄木板,木板一般选择梧桐木,梧桐木的密度相较动物皮革及其他木料更小且质地轻软,使琴弦发出的声音穿透力更强,声音通透响亮。
与古老形制的艾捷克共鸣箱制作的最大区别还在于音柱的使用和蒙皮内置两个方面。由于改良艾捷克的音箱结构非常特殊,由前后两个共鸣箱空心处对扣粘和而成,因此前后共鸣箱之间的空隙非常大,于是采用小提琴琴体内置音柱的制作方法,并保留古老制作方法中的蒙皮习惯,改良艾捷克的前共鸣箱下方也安置了一个同小提琴一样的音柱,下方顶在蒙制在后共鸣箱表面的蟒皮,使更好传音共鸣。小提琴一般使用松木制作音柱,松木轻软、密度较高,传感振动能力较强,改良艾捷克也使用松木。琴码较小,一般使用剩余的黄杏木料制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改善,人们对乐器制作材料也有了更高的追求,高档改良艾捷克还会选择法国产梧桐木制作琴码。琴码的作用非常重要,上面的圆弧状部分用来支撑琴弦,下面的左支脚顶住左边面板,右支脚顶住右边面板上的舌形音窗。琴弓拉奏琴弦时,弦的振动传递给琴码、琴码又将这种振动传递给舌形音窗的音柱及蟒皮,而法国梧桐木在这些方面比黄杏木更适合制作琴码。
蟒皮,在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使用较多。古老的艾捷克表面蒙制的是羊皮、马皮等材质的皮革,一方面是受到当地物质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游牧文化的音乐观念及审美观念。但蟒皮的普遍使用也证明它在传感声音和配合琴弦振动方面的优越性能。维吾尔族把生骆驼肉的肋骨、黑牦牛角这些常见材料碾割成三角形小颗粒,组合成不同图案装饰到乐器表面,反映出维吾尔人的审美观念。切割成条状的牦牛角还用来制作支撑乐器的支架,给支架刷上油漆美观且结实实用,支架的月牙形状,代表了伊斯兰教对维吾尔人的深刻影响。
胶也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包括:皮胶、鱼胶和塑料胶。皮胶是目前较多使用的一种,适合粘和各种木质的乐器。塑料胶一般用来粘合黑白色骨头制成的乐器表面的装饰花纹。热师傅从市场上买到他在乐器厂当学徒时上海师傅使用的风干鱼鳔,他说这种鱼膘加工后是最好的胶,用凉水泡软,去除杂质,再捣碎成粉末,之后在火上将之烤化调至粘稠状就可以使用,待胶凝结成块状时将它挂起来风干保存。维吾尔人聪慧好学的品质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
琴弦一般使用钢丝弦,这是因为钢丝弦比马尾弦的共鸣更好、音量更大、发出的声音更悦耳。定弦完全采用小提琴的方式,所以琴弦的材质和每根弦的粗细都与小提琴一致。艾捷克的琴体比小提琴略长,琴弦也比小提琴稍长。琴弓一般使用小提琴的琴弓,弓杆木制,弓毛马尾毛制。
随着乐器制作方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交通和信息的便利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制作乐器的材料也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由不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的审美观发生变化而产生,同时也是制作乐器的人们交流学习更好、更新方法的结果。维吾尔族改良艾捷克在选择制作材料上的独特性和与其它弓弦乐器的共性,不仅体现出维吾尔人的族群文化特征,更体现了新形势下改良艾捷克所具有的适应性和进步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改良艾捷克的制作方法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体现着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新特征。
二、改良艾捷克各部分的制作方法
2009年2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北京农展厅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热则克师傅作为专家受邀出席,足见国家对维吾尔族乐器制作传统技艺的重视和保护。2009年12月,笔者得到热师傅同意来到他的作坊,说明来意之后,他很快答应笔者跟随他学习制作乐器的步骤及方法,在这期间笔者观察并学习到了制作改良艾捷克的全过程,通过对这些制作方法的客观记述,进而从民族音乐学及乐器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其进行深层阐释,为我们在未来传承和保护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工艺提供一些依据。
共鸣箱的初步制作及存放:
共鸣箱是艾捷克的主体部分,先按照共鸣箱的尺寸,将黄杏木料切割成比共鸣箱尺寸大5厘米左右的立方体木块。过去在民间一般都是用手工锯,现在维吾尔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又赶上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年代,在城市的作坊以及民间规模较大的作坊都使用了现代化的工具,现在都用立式切割带木床将大块的黄杏木料切割成小块,省时省力,尺寸也好把握。把用厚纸壳做成的模板在木块上比对着标记尺寸,模板尺寸一般比实际尺寸大3厘米,再用加工圆形木料的大型削木床按照标记削出两个实心的半圆球形。之后用特殊钻头将半圆球形的木头挖空至适当的厚度。之后将这一批挖空的半圆球形的木料表面刷一层木器漆,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表面刷漆,是为了使木料在晾干过程中不会因为太过干裂变形而不能使用,存放越久木料中的水分越少,这些都是制作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