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琼 许修斌 沈奕峥 段林华
对海南大学实行三学期制,设置冬季小学期吸引高端人才到学校进行讲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资源配置,一直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两个着眼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都受教学安排的时间表——学期制的制约。因此,学期制改革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着手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就有高校开始探索适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的学期制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不少高校纷纷进行了学期制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高校中的相当部分最后又把学期模式改回了传统的二学期制。
海南冬季温暖,阳光明媚,既适宜度假,更适合治学。海南大学因地制宜,以海南特有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开放式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于2008年开始了在冬季增加一个冬季小学期的三学期制教学运行模式。5年来,海南大学三学期制的教学运行模式在不断完善,也一直平稳有序地向前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海南大学三学期制的基本情况
与大多数实行三学期制高校把小学期安排在暑假不同的是,海南大学三学期制的小学期安排在冬季,即把传统两学期制中第一学期(秋季学期)的后面几个星期作为一个单独的学期(简称冬季小学期)来开展教学,形成第一和第三学期长,第二学期短的两长一短学期制。在第一和第三两个长学期中,学校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工作,小学期则主要安排选修课和实践课。其中选修课主要安排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校讲授的课程,实践课除了安排学生国内实践外,还安排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到境外研修。
二、两学期制对提高海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桎梏
1.难以体现学分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宽松的育人环境
海南大学实行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为选课制,其学习计量单位为学分,其特点为弹性管理,其表现形式为: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修读原来入学时候的专业外,还可以修读第二专业、辅修专业,修够规定的学分,还可以提前毕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计划修业年限的基础上延长修业年限。而两学期制使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必须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这要求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既要完成每个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活动,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的自主选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延长修业年限和提前毕业学生课程修读等的安排以及学生个性发展、文化素质教育等活动等的安排,这种安排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容易造成多种活动在同一时间重叠进行,使教学运行缺乏弹性可言。也导致了因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之间上课时间的冲突而使学生在选修课程时顾此失彼,无法自主选课、正常修课。这些都难以体现学分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宽松的育人环境。
2.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而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关键在于对本专业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在两学期制下,教师既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又要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常常因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对专业研究往往是力不从心。
3.不利于学生的成才
在两学期期制下,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处于齐头并进的态势下展开,使得学生所修专业与辅修专业课程上课时间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延长修业年限与提前毕业学生所选修的课程之间上课时间冲突也常有发生,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难以相顾等等,这些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参加其它有益的和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不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两学期制下,每学期的安排都是以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为主,第二专业、辅修专业等其它教学活动穿插其中。各种教学活动都在抢夺教师、教学场所及教学设备等有限的教学资源,但对于每一种教学活动而言,教学的主体:学生却是唯一,对于学生而言,时间也是唯一的。这种在唯一的时间段内,多种活动在面对唯一对象的态势,就使得教学资源在特定的时间段异常地稀缺和紧张,而在另一个时间段却出现相对地闲置和宽裕。例如,以一学期20个星期为例,前16个星期教学资源一般都是较为紧缺的,而后4个星期由于一部分课程的结束,学生实习及考试等原因,通常都较为宽裕。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认为,木桶所能装水的最大值不取决于木桶中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理,在学校所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中,它们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取决于学校最丰富最多的教学资源而取决于最少的那种资源。学校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指向学生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时间是唯一的。因此,制约学校教学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是学生的时间,所以,改革学期制其实就是改革教学资源配置的方式。
5.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国内、外经济、教育的不断交流,学生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高校再进行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发展的大潮所淘汰。进行开放式办学,不断吸收和利用校内、外和国、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来补充校内资源的不足已经势在必行。而在两个长学期内,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在按部就班地实施既定的教学工作,教师的工作任务相对较为繁重,难以请到优质的教师,学生要完成课内学习任务,也没足够的时间可灵活安排,教师和学生这一对教与学的主体都脱不开身成了高校开放式办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总之,两学期制的教学安排中,多种活动的同时展开,使管理部门疲于奔命,学生无所适从,就象写文章不分段落一样,没有层次;也像一篇文章中有多条主线同时展开,使作者心力交悴,读者顾此失彼。
这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运行方式之间的矛盾在现行的教学管理中日益突出,而教学运行是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因此,现行的学期制对海南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形成了种种阻碍,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海南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运行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
1.有利于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专家们渊博的知识,对本专业知识深厚的积累和深入的了解,以及他们作为本专业研究中最前沿的领军人物,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讲解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点点滴滴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渗透着他们多年治学成果,让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2.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
谛听专家的授课为教师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本校教师对比自身的教学活动找出差距、找准目标,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还缩短了本校教师成长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三学期制也给教师合理安排自身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使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相互兼顾,相互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3.促进了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
合作促进交流,交流也同样促进合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与专家的交流中,通过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容易找到彼此合作的切入点,达成科研合作的意向,客观上为学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构建了平台。
4.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期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不同类别的教学活动在时间上间错开来,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就像分流泄洪一样,把相同时间段内对教学资源过于集中的需求分别疏散到不同的时间段去,使得每一个时间段内的教学资源都能保持一定的使用率并相对宽裕。既避免了因资源的过度使用而缩短寿命,又由于存在相对余量而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5.增强了学术氛围,有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
专家的智慧给学生带来了享受,也带来了思考。专家的点拨,激起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有学生表示听专家授课,使自己开拓了学术视野,启迪了学术思维,有利于自己提高专业素养。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强了学校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校良好学风的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1.校外教师上课时间不确定,不利于管理
省外教师离本校路途遥远,而相关管理部门在向学生公布选课信息和组织学生选课等工作又必须在授课之前一段时间完成。在确认教师并向学生公布教师信息到教师上课的这一段时间里存在很多的变数和不可控的因素,使教师上课的具体时间不好确定或确定后又发生变更,而这些信息都必须在上课之前通知学生并做好相关的安排,这些都对管理部门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不利于管理。
2.小学期时间过短
海南大学现行三学期制的第二学期只有三、五个星期的时间,学校选修课的计划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学时数的教学工作使得每门课程的授课时间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3.第一学期的考试与第二学期的教学时间部分重叠
现行的三学期制中,个别学院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间与第二学期,也就是小学期的教学时间相重叠。造成教室等教学资源既要满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安排,又要完成小学期的教学安排,不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学生一方面要复习第一学期的课程应考,另一方面又要参加小学期的课程学习,一心二用,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展探索
1.就地寻找本省“候鸟”型专家
海南是度假的天堂,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尤其是海南的冬天温暖怡人,空气清新,特别适合老年人养老避寒,目前我省人口中就有一个被大家称为“候鸟”的特殊群体,他们当中有一些每逢冬季就到海南来避寒休假,这些人中不乏专家、教授和学者,如果能使这些人在度假之余再发光发热,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不但节约了办学成本,还能保障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
2.把三学期制中的小学期作为完全独立的一个学期管理
现行的三学期制中的小学期其实质只是把第一学期的期末时间进行再利用,这种两个学期重叠的三学期制还笼罩在两学期制的阴影中运行,还不能完全达到学期制改革所希望达到的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的目标。也因此对小学期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都产生了种种不良的影响。如果把小学期作为完全独立的一个学期管理,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工作结束后再来单独开展小学期的教学工作,将能克服现行三学期制中的多种弊端,提高小学期的教学质量。
3.在小学期中安排更多单独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
海南大学现行的三学期制只在小学期中安排了部分实践教学工作,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等一些可以独立开展的实践教学都应纳入到小学期的教学安排中去。一方面,这样可以减少第一和第三学期的教学内容,把相应的时间让出来让学生进行其它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课程安排中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的难以协调而被迫分解成段进行的现象发生。使学生能够连续地、专心地投入到实践操作的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4.把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放在小学期开设
海南大学每学期均开设上百门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这个数字对于通常教学时段内紧缺的教学资源而言是一个庞大的需求,而面对全校选修的学生又常显得课源不足,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内的任务,已无心和无力再开新课。另外,学生也常由于时间安排的原因,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一来就难以体现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让学生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旨。如果把全校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放在第二学期即小学期来安排,将减轻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教学资源紧缺的压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设新课,而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修课计划,选修到更多自己喜欢的课程,更好地体现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5.把第二专业、辅修专业选修学生人数较多的专业(课程)安排在小学期开展教学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上升,学校选修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可以把选修人数较多的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小学期,这样在形式上避免了这部分学生在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时所产生的时间冲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觉确实是学的两个专业的知识,在思维上可以呈直线地向一个专业的纵深发展而不用象两个专业的课程同步开出那样,思维呈点状的形式在两个专业的知识间跳来跳去。
6.集中开设短期交流和研修课程
海南的冬季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因此学校在学期设置上没有使用国内大多数三学期制高校把小学期设在暑假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地把小学期放在了冬季,这一创新在吸引岛外人才进校讲学上显示了充分的优势,但受益对象仅限于本校师生,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和外校到本校交换的学生逐渐增多,如果把一些短期研修和培训的项目放在冬季小学期来开展,将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本文受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hdjy1011)和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Hjsk2011-2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