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为此,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习兴趣;自信心;家庭教育
以往的“教学大纲”是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几个方面作出规定,现在的课程标准是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规定。教科书在编排上也有所创新,书上留有较多的空白,原有的一些知识不再直接给出,而是空在那里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后总结归纳出规律。这样的改革对于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是极其有利的,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对于那些小学阶段在数学学习上已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有所不适应,加剧了两极分化。
了解这些原因我不禁暗暗自责,学生的这一举动,教师要负很大的责任。为什么他们那么自卑,连抬头看教师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他们会认为数学没劲、枯燥?难道教师就不能传导给学生一些爱心、一些信心,让他们有勇气抬头吗?难道教师就不能把课上得精彩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觉地把头抬起来?我决定尝试一下,和学生一起把这个低头上课的不良习惯改掉。
首先,帮助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走出阴影,让他们有正常的心态上课。重视一个人的优点,那么优点就会强化;轻视一个人的缺点,缺点就会弱化。教师应为自卑的学生搭建能展示他们优点的平台,提供他们取得成功的机会。譬如每单元的测试,如果那些学生的成绩太差的话,就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会使得他们感到自己是那么失败而把头低得更低,这使你前面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往往会在考试前,对他们进行特别的辅导,以便获得相对满足的分数。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形成良好的循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勇于面对你,那么在上课时就不需要教师的提醒“请把头抬起来”。
其次,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把头抬起来,不认真听讲的原因,在于他对学习数学没兴趣。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就是反反复复的运算,是一种机械运动。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关键,这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而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深钻细研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当然,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而在课堂上,我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努力移情地理解学生的各种问题,尊重他们的思考,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这节课的主人。这样“漫长”的45分钟,虽非“余音绕梁”,但也耐人回味。这样的课就不需要教师一再提醒“请把头抬起来”。
再次,初中学生处于发育阶段,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成熟、稳定下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学习的态度也时而端正,时而马虎。其中家庭影响尤其厉害。有些学生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有许多不良习惯,跟家长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班内有位男生,上课经常不集中注意力,低头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尽管你的课上得生动活泼,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很难引起他的注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课后虽多次找他谈话但收效甚微。从侧面了解到,他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他的父亲忙于生意对他缺乏关心,所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事后,我和他父亲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跟他讲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一些想法,并且另约时间,我们三人坐下来,让孩子当面说出了他的心声。他的父亲也意识到忽视了儿子给他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也深感懊悔,当即表示今后一定改过,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第二天,他的精神状态就焕然一新。他私下对我说,自从那次谈话后,他的父亲就取消了晚上的应酬在家陪他,共同把以前落下的课程补上去。现在他觉得很开心,也有信心了。通过这一事例,我看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都会和班内的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不时地交换信息以便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希望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关注一下身边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关注一下向青春期转变的新个体,成为他们最依赖的人,给他们营造健康、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他们自觉地从“我不想学”转变为“我要学”,从教师的一再强调“请把头抬起来”转变为自觉地把头抬起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东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