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 09:11张婷婷
艺术评鉴 2013年7期
关键词:母音音区声乐

张婷婷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声乐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 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主要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其授课方式不同于其他以教授专门知识为主的学科,声乐教学有着它的局限性,它不具备其它技能课教学的直观性,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世界上没有心理和生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声乐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

(一) 了解歌唱的器官

声乐是一种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人声乐器本身存在于人体中,看不见摸不到,很多时候是通过抽象的感受和想象力来控制完成,作为声乐学习者应该清楚声音的发生过程以及在歌唱中每个器官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我们的发声器官,这有利于声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准确的判断学生出现问题的部位,学生也能理解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调整自己的声音。歌唱的发声需要发音体,共鸣体和发声动力协调统一的配合,我们的声带是发音体,头腔、咽腔、口腔、胸腔等是共鸣体,横膈肌、腹肌、肋间肌和腰部肌肉则能调控气息,而气息就是发声动力。我们的身体同时是乐器和共鸣箱,了解和掌握人体各个发声器官就是为了更好的演奏我们的嗓音乐器。

(二)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声乐艺术是听觉艺术,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要学好声乐,光唱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明确怎样才能唱好,什么样的声音是一个好的声音,一个好的声音唱出来时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很多学生唱歌状态时好时差,甚至徘徊不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心里没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标准,唱的是对是错自己也没有感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中外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培养他们形成较好的声音鉴别能力,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对自己的声音有正确客观的认识。正如兰培尔蒂所说:“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好的标准解释给他听,但是,更有益的是让他们去听好的歌唱家的演唱。”当然,让学生去听并不是要求他们去模仿别人的声音,而是通过倾听去分析、学习他们的发声方法,感受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细节上的处理。有了正确的声音概念,学生的声乐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三)唱出最自然的声音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嗓子唱自己的声音,不要用自己的嗓子唱别人的声音,如果盲目的模仿别人的声音,不但学不到别人的声音,甚至会丢掉自己最宝贵最自然的音色。对于唱歌而言,任何的技巧方法都要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唱的是否自然正确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自己唱的是不是舒服,别人听了是否舒服。唱完嗓子不适,那是喉咙紧,用力过多的原因;声音没有弹性没有共鸣,是因为没有把字唱到腔体里。好的声音应该有呼吸支持,有共鸣,灵活有弹性。唱歌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能,学习演唱的技巧方法是为了帮助我们的音量收放自如,音色赋予变化,音区状态高低统一,让原本自然的声音更有美感。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练声方法

(一)找到学生最好的音区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发声各不相同,在人的自然音区中一定会有几个声音最好,唱得舒服自然的音,这几个音的音区就是他们的最佳音区。在练声时,教师就要从他们的最佳声区开始,在最佳声区找到最好的状态,再进行上下的练习。如果不考虑每个人的不同,千篇一律的让学生从低音区往中高音区唱,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和麻烦。有的学生在低音区发声时使不上劲,找不到着力点,声音很虚,在中音区声音状态好,但受到低音区状态的影响,导致中高音区的音色也不理想,长此以往,不仅没法让学生快速的找到最佳状态,还会使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受到打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从中音区往高音区进行上行旋律练习,再从高音区往低音区进行下行旋律。这样的调整会使声音的发生很大不同,好的状态和声音会增强学生的自信,经过中音区的过渡,使整个声音的位置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不仅高音区的状态好,低音区的状态也得到了改善,高低声区得到了声音的统一。

(二)从最佳的声音循序渐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为学生选择唱的最好的母音和音高。比如在声乐训练中我们常用a母音作为基本的练习母音,但有的学生唱开口音时找不到声音的发力点,声音发空,而唱闭口音时,声音集中,气息通畅,那就可以先从i母音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逐步过渡到a母音及其他母音。以我们常用的五个元音“a、e、i、o、u”为例,如果学生唱闭口音好,可以按照“i、e、a、o、u”的顺序进行练习,但要注意嘴动状态不动,也就是说前一个母音和后一个母音进行转换的时候,口腔里歌唱的感觉要尽量保持一致,如“i”和“e”,唱“e”时要在保持前面“i”的高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喉咙唱“e”,让“e”的音色跟“i”一样集中,这样才能保证声音位置的统一。练习一段时间后,还可在元音前加“m”或“l”等辅音加强训练。

(三)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侧重于训练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基础练习,一类是侧重于训练连音、跳音、装饰音及音量控制等各种演唱技巧的训练。这两类练习在声乐训练中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要有计划分阶段的合理安排,内容要前后衔接,遵循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根据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长短、领悟能力、演唱时暴露出的缺点毛病,随时进行方法的改变,难度的调整。对于基础好、领悟力强的学生,需要有一定难度的发声练习,帮助他们提高演唱技巧,解决会在演唱歌曲时出现的难点;对于学习时间短,基础不深的学生,尽量选择音程跨度和难度都偏小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已有的基础和技能。例如,帮助初学者建立歌唱的呼吸时,就可以多用打“嘟”的练习,让学生感受气息与声音的搭配和平衡;对一些声音发白发直,没有共鸣声音的学生,可多做一些哼鸣练习,帮助学生找到让声音集中的共鸣点;对于一些声音不灵活、不轻巧的学生,可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弹跳练习;对于声音位置偏低的学生,可以多用一些自上而下的音阶练习。

(四)慎重选择演唱曲目

很多学生把练声和歌曲演唱当成两个部分进行练习,不能把练声时良好的状态运用到声乐演唱中,要知道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演唱,练声和歌曲演唱应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在歌曲演唱中某个字或是某一句唱不好时,可以停下来通过练声找到良好的状态,再将这种状态保持住去演唱歌曲。而在选择曲目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演唱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超出学生声音范围和音域达不到的曲目不要选择,那样不但不能自如的演唱,歌曲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例如,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尽量选择篇幅不长,旋律起伏适中,音域不宽,节奏张弛有度的曲目。对于中级程度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可以选择篇幅较长,旋律抑扬顿挫,音乐跨度较宽,节奏变化比较大的曲目。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他们不但具有全面的演唱技巧,而且能对作品有较深刻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可以选择篇幅较长,难度较大,节奏旋律变化较多,感情对比强烈的曲目进行演唱。

三、教师的声乐教学

(一)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

声乐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法,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缺点和毛病,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是作为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发声中的长处、短处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绝不能千篇一律的将一种模式用在所有学生身上,更不能将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喜好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丢掉了自己声音的个性特点。声乐教学要具有个体性和针对性,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和个性特点,才能让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稳步提高。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积极的课堂互动

声乐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个彼此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中的闪光点,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细微进步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能学生一出错就批评,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有些教师上课时有很高的热情,会反复的讲解、示范,可是弄的很累却经常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才是主体,而自己只是引导者,过多讲说范唱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课堂中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学生也要积极与教师配合,只有师生之间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努力,才能让声乐课丰富生动,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曹文海.声乐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母音音区声乐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关于女生声种的鉴定
探究圆号各音区的练习方法
换声区唱法在男声歌唱教学中的训练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琴声无边,乐韵悠扬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