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学生深刻理解有关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实验的价值及作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动手实验
在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是建立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实验的价值,所以,新课改下,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实验的价值,使学生在形象化的展示中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是由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展示有关化学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解有关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取》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将一块电石(CaC2)投入水中,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要改用广口瓶和长颈漏斗,发生的反应是CaC2+2H2O=Ca(OH)2+C2H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收集的乙炔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样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乙炔的物理性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所以,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主要实验仪器有: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带导管的橡胶器、集气瓶、水槽;实验药品:无水乙醇与浓硫酸,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观察酸性高锰酸钾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写出实验方程:CH3CH2OHCH2=CH2↑+H2O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轻松地掌握有关知识点,同时,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进而为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利芳.浅谈实验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