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玲
摘 要:课堂的讨论活动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讨论对优化英语教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有效课堂讨论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合理分工;民主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37-2
交际语言教学法认为,语言教学中,老师应该创设条件,促使学生利用可获得的语言信息和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而课堂的讨论活动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课程改革理念。
一、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1.课堂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讨论使得课堂信息多向交流成为可能。如果整节课都是老师一言堂,很难想象学生的专注力仍然集中在老师身上。一个合适的话题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想要深究,从而让他们的关注点与课堂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讨论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状态转变成积极参与的主动状态,让学生的思路得以外显而具体。而且通过讨论,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一些反馈。对老师来说,从学生的讨论和解释,他能够判断出学生理解的程度,发现学生词汇表达和语法运用中的薄弱环节和常见错误,从而在后面的教学中做调整或补充,加深学生记忆。对学生来说,通过合作性、建设性地参与讨论,检测和发现新的思路,他们学会了专注,礼貌地倾听和合作学习,他们的思想会更加开放和包容。
2.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时有一种误区,以为给学生提供几个写作模板,背上一些高级句型,就能串成一篇作文了。文章没有自己观点,靠借鉴来的作文框架和句型来凑数,只会显得突兀而且不自然,有生搬硬套之嫌,最多只能得个基本分。而学生真正写作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写作能力也没有提高。
近几年各地高考的英语作文题目越来越开放,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到漫画分析,题材保罗万象,许多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文字、图标或漫画等揭示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比、判断,然后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对学生的观察力、逻辑分析、推理能力、想象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图片上作描述,达不到分析图画所揭示的问题的能力。例如某一年北京卷的看图作文,画面是一把圆规和一把直尺跑步,分别跑出的轨迹是圆形和方形。许多学生根本无法挖掘这幅图画所蕴藏的含义。
英语课堂的讨论不仅能避免老师在指导作文时的单一和思维定势,而且也帮助学生在写作上开拓思路,同时也能为写作打下语言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表达时使用的词汇句型会不一样,基础好的学生所用的语言必然会给基础弱的学生一定的冲击,从而激发后者学习的动力。老师在讨论之前将要求说明清楚,并将相关的词汇展示给学生。
3.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课堂上的讨论就是一种合作性的学习。学生在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一方面要听取对方观点,判断对方论据是否充分,有理由,从而有选择地接受并理解对方观点。另一方面,要通过分析对方观点,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路。这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一个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人,并不只是对问题质疑和批判,他运用积极地思维方式,对有分歧的观点是持开放的态度,也愿意审视和改进自己的观点,能够做公正的评价。讨论的过程是学生不同个性相互展示的过程,他们在讨论中通过各自的观点、交流方式进一步了解彼此的性格。因此课堂中的讨论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思想开放的意识。而良性的思维方式会逐渐内化成个人的基本素质,将来当学生不管在学习或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实际问题时,他都能够理性地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像关联,帮助学生表达反思自己生活的世界。对于一天中有二分之一时间在校园的高中生而言,个人的思想往往受到自身生活经历、知识面、个性等的局限,对各种社会问题缺乏认识,不容易考虑全面,思路打不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找到生活和所讨论话题的交汇点,挖掘素材,抓住每一个契机,来促进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深入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或被灌输的对象。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上要提倡理性思考,提倡不同思想、不同声音的交流,而不是听从老师或是某个权威的见解。
二、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
1.有效的课堂讨论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掌握以及课前的精心准备
讨论的话题不能太随意。为了避免讨论流于形式,陷入僵局,老师应该事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和真实生活设计学生有兴趣的话题。不脱离实际生活的话题才能给学生真实感。一方面,在讨论中学生语言得以真正的应用;另一方面,借助讨论,学生有可能解决了自身正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例如:牛津高中第二模块中谈到“amazing people”,我结合莫言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提供一些有关莫言写作生涯的背景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因素促成了莫言的成功。由于结合了课文和当前热点话题,学生讨论很热烈。
英语在讨论过程中,虽然讨论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要适时引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发现学生讨论偏离了主题,就要及时予以提醒。对于英语词汇表达欠缺的学生,老师及时提示。对于讨论开展不活跃的小组,老师要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提供一些讨论的思路和素材作为参考,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理论提出,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词汇句型支架,使学生的领会型词汇逐步转化为表达型词汇,这样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受到词汇、句型、语法的干扰就会减少,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规范性(胡洁元)。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的严谨,思维的逻辑性,用语言规范为写作作铺垫,在讨论时我会提供一些必要的句式:
1. There are different ideas around the issue of... 或 An issue about ...has aroused public concern among... 或To help you make up you mind about..., I like to present both sets of views...
2. Those who agree with (the issue) say that... 或In support of....I believe... In addition...
3. However there are strong arguments against this point of view... 或Despite the arguments there are people who believe otherwise...
由于讨论的开放性、自由度、难度的提高而使得课堂情形变得复杂,对于老师教学的掌控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课堂的讨论不但有益于学生,也对老师的专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分工合作,合理组织,让人人都参与讨论
小型的讨论一般由二至三人组成,一般可以以这种模式帮助学生开展他们的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图示,选择各自的角色参与讨论。
如果讨论小组有更多人,为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在讨论前每位成员要做明确分工。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彩色纸条来代表不同的分工。例如:持红色纸条的学生负责提出所讨论话题的背景信息,作为导入,持粉色纸条学生的学生负责提出话题的正方观点,持黄色纸条的学生发表反方观点,持绿色纸条学生的学生负责提出有创意的思路或解决办法,持黄色纸条学生的学生负责作讨论记录,并最后权衡各方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每一次讨论,手中的纸条颜色相互交换,各自体验不同的角色。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个性有差距,小组讨论时老师应当把人员作一些调整,让水平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激发内向性格的学生,讨论不以部分活跃的学生为中心,而是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让课堂资源(话语时间和话语机会)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每位学生,最终平衡每组的英语能力,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讨论效果。
3.营造轻松民主的气氛,让学生勇于讨论
“课堂气氛是促进或抑制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皮连生),很难想象在一种老师严厉苛刻,气氛压抑凝重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畅所欲言。讨论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创设的英语环境中学以致用,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说,通过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讨论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观点不严密、论据不充分的情况,如果老师以宽容平和的心境来对待这些问题,学生就不会恐惧自己的观点会遭到嘲笑或批评,从而有了愿意表达的信心。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表现的太过强势,势必导致学历较弱的学生失去课堂发言的自信。老师只有努力创建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轻松、民主的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三、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在高考写作时开阔思路,提升口语表达,检查基础语法知识,词汇的综合运用,加强听与说的互动。
在外语课堂讨论之前,授课教师须做好有关准备工作。结合学生年龄层次及其认知能力,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进行认真筛选。背景知识的介绍和给力句型词汇的提供,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起到学以致用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