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兵
摘 要:本文建议让浮躁功利的语文课堂慢下来,并从备课、上课、评价三个层面对如何慢下来进行了具体分析:备课时慢下来,学会取舍,多元解读,强化学案;上课时慢下来,给学生多一点读的时间、说的机会、写的天地;评价时慢下来,成长性、个体性、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元解读;学案;成长性;个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21-2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上强调预设,重视生成,但是预设容易生成难,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一厢情愿根据自己“教的目标”,设定学生“学的节奏”。网上课件资源鱼龙混杂,很多老师下载几个课件后杂交重组,上课时只能紧跟课件的按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往下走,不能也不敢变通。为了赶时间完成预设,在探究交流文本的关键处,看不到学生精彩的展示;在疑难点处,听不到学生质疑的声音。一节课下来学生如同囫囵吞枣,不知其滋,也不知其味。
所以,让语文课堂慢下来,以“慢”的心态来对待语文教育,慢慢地备课,慢慢地上课,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等待孩子长大,慢慢地欣赏孩子和自己成长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一种超越?
一、让语文课堂慢下来——备课要慢,慢工出细活
1.备课时我们要学会取舍。
现在的备课早已不是原来的一本教参唯我独尊走天下的时代了,网络上的资源浩如烟海,现成的教案、课件唾手可得。我们的老师很多时候是在做复制粘贴的工作,只是重组而不是建构,只是拿来就用而不是为我所用,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备课时我们应该要真正理解“书本是科学的世界”和“世界是科学的书本”的内涵,要真正树立“重要的不是怎么教,重要的是教什么的”观点。不要刻意抓取浓缩文本精要,要学会“扩写”而非“缩写”,尤其是新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直接接触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和发展学习内容。
2.备课时我们要多元解读。
课程标准修改稿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备课中对文本的解读要慢慢来,有所用心,有所发现,慢慢地去读。从作品出发,走进来、走出去再走进去,既需要体现我们教师个性的多元解读,也需要尊重和还原作者创作主旨的最根本解读。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新的意义,不断地逼近和再现作品本来意义。
3.备课时我们要强化学案。
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我们要备的不是教,要备的是让学生怎么学,怎么学得进,怎么学得好,怎么学得乐。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紧贴学情,目中有人,多准备几个预案,多问几个学生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想,把自己的身份降下来,降到班级中最差的那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上,从最后一名出发,备学习的过程。
二、让语文课堂慢下来——上课要慢,慢课出精品
课堂的慢节奏需要营造恰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融于其中,自觉的探究,体验其中的曲折与乐趣,体验语文的魅力,让课堂行进似文火炖肉,使课堂的“色香味”都能自然地渗透进学生的心智中,使我们的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1.上课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可谓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深入地去读,才能领悟得更深刻,理解得才能更准确到位。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主观限定学生的朗读时间,而是要放慢课堂节奏,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因为慢读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慢读能使他们想得更多、更周密。慢读的语文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参与者。
2.上课慢一点,多给学生一次说的机会。
对话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情感交融的最佳方式,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击起思维的火花,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达到“柳暗花明”的绝妙境界!而对话的前提是倾听。佐藤老师认为: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不论教师的倾听方式和讲话方式要怎样地改进,也不可能马上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倾听的融洽关系。期待学生发生改变不能过于心急。学生的变化是缓慢的,历时越久越见成效。至少得有10个月的思想准备,并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去建立这种关系。就这10个月的重要性而言,要说是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教学发展的保障也不为过。10个月,是一个慢慢酝酿发酵的过程,是一个倾听思考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对话到互相对话的过程。10个月,我们怎么能不慢下来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与欣赏学生的动态形成,多给学生倾听的时间,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正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潜在的能量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3.上课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片写的天地。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任务,不过很多老师重听读轻说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和阅读能力培养脱节。其实,语文课本上有很多意犹未尽的文段,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作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而且也可大大丰富课文内容,优化学习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设写作机会,以读导写以读促写,多给学生一片写的天地,鼓励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倾一倾真情,吐一吐真感,体验写的快乐,品尝写的乐趣,从而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我会写。
三、让语文课堂慢下来——评价要慢,慢评出人才
1.评价慢一点,注重个体性。
语文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评价应该是个体性的,将学生和他自身纵比的多,和他生横比的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孩子们的成长因环境、家庭、年龄、性别、生理、心理、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会产生差异,这十分正常。教师眼中应该只有“有差异的学生”,而没有“差生”,明白“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是好的”,相互尊重每个人内心的声音。这样才会去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施教。在慢的课堂里,让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教师温情的照顾、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让每个孩子都跟上节奏,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蕴含着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才能绽放如花的笑脸。
2.评价慢一点,注重成长性。
我们要真诚地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成功(尽管他们成功的时间、方式会有不同),野百合也有春天。知道学生的学习、发展,会有快有慢,教育者要学会等待,积极为“慢”的学生创条件、“竖梯子”、建“平台”,促进他们的发展。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在少儿时期的所谓“发展慢”的学生,后来却成为了“大家”。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延时判断,学会放手,给孩子们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们在过程中完成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知识和方法的传递,更是思想和精神的浸染、心灵的唤醒。
3.评价慢一点,注重激励性。
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万一学生犯错了,我们也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语文课堂上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
其实,慢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上,而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张文质先生在谈到生命教育的“关键词”时,提及了“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从这样一个意义来讲,老师真的需要处处留心教育资源,关注教育对象,以一个等待的姿态倾情投入教育,时刻关注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