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容方
摘 要:打造新课改模式下全新的化学课堂是所有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改革;化学学习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原创力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课堂,今天的课和明天的课,一班的课和二班的课应该每一节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充满创造力的。古人云:文无定法。我想,教育更应该没有固定的方法,因材施教就好。面对一个个独特个性充满创造力的学生,我们不应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抹杀他们的创造力,更不能以任何形式,任何框架把课堂量化、格式化。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教育重在结果,不在过程和形式。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某一次考试某一个分数,我们要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充满创造力的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做法,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就是思考从“原点”出发的教学。“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最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有创造力的问题。那种只重视学生得出知识结论的教学是很难培养出学生创造力的。
二、让学生大胆质疑
没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就不会有万有引力,没有“鸟儿为什么能飞上天空”就不会有飞机。质疑是思维之树开出的绚烂花朵,质疑是科学道路上走向成功的敲门砖。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谁能打破沙锅问到底,谁就能收获新知。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要鼓励学生问,大胆问。在我的课堂上,我总是让我的学生互相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然后互相点评,在这种你争我驳的来回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一个敢于质疑的人,才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在我们的高效课堂上,往往能看到学生精彩的展示,他们点评、讲解、出题、质疑,甚至自己出导学案,自己安排课堂情景剧,自己完成某些小发明,小制作。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我的学生去做,害怕他们讲不好冷场;害怕他们做砸,坏了事;害怕很多,就像母亲在孩子蹒跚学步时总是舍不得放手怕孩子摔着一样。可是后来我发现,我远远低估了我们学生的能动性。在我的化学课上,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的思维能力,他们的板书能力,他们制作的明矾晶体,他们制作的净水器等都总是能让我出乎意料。中国有句老话:“欺老莫欺少”,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四、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从来我都认为,教育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艺术。如果你想在你的课堂上当好你的主持人,主持好课堂,就要让你的学生成为你的“支持者”“崇拜者”,让他们每个都是你的“粉丝”。
1.苦练内功,让学生喜欢上你
学生只有喜欢上你,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感性的未成年人,他们不够理性,他们意气用事,他们跟着感觉走,所以你得让他们永远对你的课有感觉。除了提升自己全面的修养打造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外,我们还得有永远鲜活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走,紧跟潮流走,不要让学生觉得你难亲近,不好沟通,甚至有代沟。
2.把学生的“学会”变成学生的“会学”
只有学生会学了,有自学能力了,能自行处理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了,他们才会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快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了成就感,再加上教师的肯定,他们就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向远方去探究那一片神奇的知识乐土。
3.语言要有科学性、启发性、艺术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语言饱满有激情,与课堂生成的语言融洽、默契,而且要恰到好处地体现语言的时代性、科学性、启发性、艺术性。
4.教学形态要有亲和力
注意上课的时候视线要能环顾四周,均匀地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注意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与传递。脸部的表情要丰富,语调的高低抑扬顿挫要把握,并适当地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手部动作等,让你的课神采飞扬、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想不喜欢上你的课都难,学生想不被你的课吸引都难。
5.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配合者、引导者。是良师,更是益友。所以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堂高效的重要元素。
要拉近师生关系,首先就得让学生了解你。只有让学生了解你,学生才有可能向你敞开心扉,你才有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另外,适时地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改进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我们要有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心态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鼓励安慰他们。
五、杜绝高效课堂中的“无效”
要讲究高效,就要杜绝课堂中的一些“无效”发生。如:
1.靠拖堂讲完的课是无效的
2.不经启发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教学过程是无效的
3.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无效的
4.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教学是无效的
5.反复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的教学是无效的
高效课堂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喜的是我们已经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有创造性的人,而不是生产同一类型听从指挥的机器。所以传统教学仅以“教会学生知识”为目标的教育是一种“把种子磨成面粉”的教育,用“知识面粉”教育出的学生必然是“高分低能”的,“把种子磨成面粉”的教育必然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让我们像蜡烛一样点燃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