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从儿时的写作开始,我就记得语文老师是多么辛苦地批改作文,可是我们得到作文后只关心分数,对于老师的评语我们认为都是千篇一律的,几乎不看。现在我也改作文,一改就是几年,同样的问题也在我的身上出现了。我沿袭传统的方法:即老师命题,学生做,做完之后,由老师逐一批改、点评。我觉得:我辛辛苦苦评价完几十篇作文后发还学生,学生则是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最多看一下后面的批语和分数就丢到一边去了。到了下次写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上一次“复制后的粘贴”,学生原来出现在写作上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连可以改正的错别字都“一如既往”地错。学生一次次地作文,我一次次地批改,学生进步却微乎其微。这样的作文训练,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提升。尽管我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是效果总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于是,我就开始自己摸索,为什么我班的作文在我精心辅导和批阅下没有进步?一次同事谈笑中不经意的话让我有所启发:“干脆让学生自己改。”学生相互改,一定会很认真地找错字、找病句。果真如此,请了四五个作文好的孩子来,认真教了批改方法,孩子们很认真地改,时不时地提问,“我觉得这个字写得不规范,是不对的”,“我觉得这个句子这样说会更好”,“他这篇作文写得很好,我想抄下来可以吗”?更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得到了自己的作文后,很认真地看,错别字也订正了,还和我讨论同学改得好不好,把同学改的评语读了一遍又一遍。哇!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学习场面,一次作文批改后,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这次作文什么地方没表达清楚,还虚心向别人请教,共同进步。真没想到,这么好的效果会是在学生批改后才有。起初,我还不敢和同事说,总觉得我是不是偷懒了。当教师问起你的作文怎么就改完了,我总是笑笑。
直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臆说》,我才明白,这并不是偷懒,而是告别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修改能力,而且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接着我还进行了改良,先写作文后学生批改再教师指导,学生再写,我再批改,写个总评。当然,我的方法也是循序渐进的,在老师几次面批、辅导后要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分两步走:1.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2.学生间互相修改。我认为学生作文自己批改是一种阅读的训练,是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必要途径,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更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另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在互相批改中逐渐形成浓厚的兴趣,悟出写作之法,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两天,在班上全班批改了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作文:写导游词。这种类型的作文,学生第一次写,虽然学生有过游览的经历,但怎样把所见、所感、所听、所想和搜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是这次作文的难点,我在批改完草稿后发现,大部分作文空洞,有的只有资料,有的只有所想。于是我让全班学生重新誊写后再互相批改,发现他们扬长避短,把其中的问题修改得很具体,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不断修改,我看得心里美滋滋的。
作文教学的教与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让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素材、有内容、生动、独特,是现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一次作文课上的课堂插曲,又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乐趣。
一次作文课,我正在头痛如何启发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事物,善于捕捉事物特点来记叙一件事情。课堂上,我选了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范读,供学生借鉴。可大半节课下来,他们连一个新颖构思都没有。正在我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问题时,全班几乎大叫起来,原来是一只小麻雀飞进教室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班的喧闹。靠近小麻雀的学生已经站起来要伸手抓它。其他学生更是着急,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六十多双眼睛盯着这个只麻雀,热闹场面持续了近五分钟,直到小麻雀被吓跑,学生们才安静下来。
我很快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放弃原来预设的教学内容,设想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把课堂上生成的偶发事件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
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看”字,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观察入微的回答令我吃惊。“我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我看到刚才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麻雀身上了,这在平时是没有的。”“它太可爱了,走路时一跳一跳的。”“从它的眼神中,我觉得它很喜欢这儿。”我又写下“听”字,追问学生:“你们是先听到声音,还是先看到小麻雀?”学生们马上说:“是先听到声音。”于是我马上把“听”字擦掉,重新写到“看”字前面,并直夸学生们观察仔细,有的学生甚至模仿起小麻雀的叫声。
趁着学生高涨的积极性,我又写了个“想”字,有的学生说:“我想如果我家有一只小麻雀天天陪我该多好呀!”有的说:“我想这只受伤的小麻雀一定在找妈妈吧!真可怜。”还有的说:“小麻雀真可爱,我以后再也不用弹弓打它们了。”每个学生都乐于说,敢于说,课后很多学生主动提出把这件事作为今天的作文,这是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教学看不到学习场面。
在这节语文课被意外“搅乱”时,我确实很生气,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却打乱了我正常的教学程序,但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指责学生。因为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问题是我们要能够顺应他们的兴趣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上来。平时,我们总苦于学生不会写作文,学生也怕写作文,苦于没东西写,其根源在于他们不会观察生活,当时我就突然想到,这意外的“捣乱”恰好给我创造了一次训练学生去看、去听、去想的机会。果然,学生们此次的记事作文,仔细抓住了小麻雀当时的神态及同学的反应,把作文写得充实而生动。
我将继续摸索作文教学的教与改,让孩子轻松地学,快乐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