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阅读教学中低段读写结合的“六味偏方”

2013-04-29 00:44张利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词句文本课文

张利君

读写并重、读写互促这一读写观在语文教学中源远流长。唐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的基础性。近代姚恩铭认为“读法和作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 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和运用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二年级的学生,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是小学习作教学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更应善于抓准时机,打好基础,以便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段的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为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留足了发挥的空间。

一、以朗读为基点,积累语言文字

低年级的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文本中许多精彩片段,尽管学生理解得不透彻,没有能力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熟读成诵难不倒他们。若能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待到用时涌上笔端,这也同样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二、以字词为切点,侧重“四素”俱全的训练

充分挖掘教材中说话、写话的素材,与看图识字学文相结合进行说话训练,为“写”铺垫。在此基础上有梯度地先设计“两素句”(人物、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四素句”(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为学习写出完整的句子作铺垫。如一年级下册的《操场上》:小朋友在哪里?小朋友在操场上干什么?什么时候,小朋友在操场上……再如一年级《胖乎乎的小手》一课,这胖乎乎的小手帮(谁)(干什么)。这(怎样)的小手帮(谁)(干什么)。我们总是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而写一句完整的话更是习作的良好起步。

三、以词句为重点,强化各种句式的训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长,佳句则成。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充满灵性的佳句,就会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而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句子。低年级学生,我们要指导写简单的比喻句、拟人句、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排比句等。如二年级上册的《北京》:北京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就要使学生读有所悟,尽得其妙。

四、以典型为范点,注重优美词句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形成写话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要重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写法,进行相关的仿写训练。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低年级主要以词句为主。句式的仿写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模仿文中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也可以是对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积累。在内化这些词句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句进行“组合式”“填空式”仿写训练。如《菜园里》,文中运用了大量描写蔬菜的词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这些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积累内化,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这些词句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蔬菜。

五、以想象为拓点,开展填补文本空白的训练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往往会在某些环节中有留白之处,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生进行写话的“小天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文本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写话训练。如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抓住“悄悄地”进行拓展,白天,( )。到了晚上,( )。有时,看见猎狗来了,他( );有时,远远地看见野鸭游过来,他急忙( )。

此外,低年级教材中还有不少抒情性的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高明的教师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六、以角度为转点,体验改写换位的训练

换角度改写文本是简单又比较容易操作的事情。课文的改写方式有很多种: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分,所以经常的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挥想象力。

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以图文转换和人物转换为重点。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是个图与文交织的大花园。把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变为抽象的文字,或者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无限丰富的内心图画,这样进行直观图画与书面或口头语言转换的思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窗前的气球》,对比科利亚躺在病床上与看到窗前气球上的笑脸后截然不同的表情,看着这两幅与之呼应的插图,走进科利亚的内心。在教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设身处地的想象,与人物进行对话,然后进行写话练笔。在人物转换时,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转换为第一人称或反之。我们阅读课文时,习惯了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循着作者的思路去考察、理解课文的人和事,换位训练让学生换一个位置去审视和表现课文的内容。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 要善于捕捉机会,品新析异, 科学施练,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文章新颖之魅力,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通过迁移、模仿、创新,谋新写异,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猜你喜欢
词句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