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课程理念下劳动与技术教学方式变革

2013-04-29 00:44何铁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活动教师

何铁勇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劳动与技术》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其中一个活动领域。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直接体验的方式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兴趣。

而传统的劳技教学虽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更多的是基于教师“范式”下的操作实践,自主性和创新度不足。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首先改变了以往劳技教学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问题生成,和学生民主、平等地相处,带领学生开展具有操作性和体验性的综合实践。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少数特长生的专有领域,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取向,不囿于课本。现有《劳动与技术》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手工艺制作、畜牧养殖技术等,学生全部学会是不可能的,选择哪些内容来学呢?当他们看到老师展柜中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展板上的作品,一个个惊叹不已,“老师,买的吧?哪里买的?”听老师说是自己动手做的,学生兴趣高涨,嚷嚷着自己要做。学生从教师这里耳濡目染,对手工艺制作异常喜爱。根据学生的喜好、需求,我们教研组编写了适合学生的内容《手工艺制作》。教材中内容不够详尽的,我就从课外找资料来补充。半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编一个小手链,戴在胳膊上能欣赏半天;刻一张剪纸放进自己的艺术成长记录夹,在劳技教室里展出,能让他们流连忘返,在展室流连忘返。从他们难以抑制的创作热情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们是在尽情享受、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小组合作和探索性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无论你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有些淘气的学生就是不愿动手,由此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自主地探求发展。

1.互助合作的小组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有了,但有的学生还是说:“老师,您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可惜我心不灵手不巧,什么都不会。”对于他们我并不气恼,而是指导他们分组合作学习,每组两个人:其中一个勤于动手,另一个可能对什么都无所谓。毕竟是孩子,课上当一个剪纸剪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另一个坐不住了,“我来剪两下,就两下。”“瞧,我哪里比你剪得差啊”“你看这里你应该这样就比现在的好,不信你试试……”时间久了,这种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不爱动手的孩子也变了!从走廊展板上今昔作品的对比展,就能看出他们的进步!

从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中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往往使学生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使大部分学生,包括平时沉默和害羞的同学都能积极活跃地参与。学生互为对手,互为目标,互相校正,也互受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教的效果还要好。而在此基础上,小组化的学习评价,对小组各成员学习的情况、自我的成长发展情况以及平时学习态度、小组活动的参与态度进行的自评与互评活动,则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教学与评价的参与性,增强学生成绩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因此,实施小组化的学习、实践、评价的学习方式,完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调查走访的探索性学习

如:开展的红红火火的“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走访、上网查询,亲自实践、市场调查、向爷爷奶奶咨询以及以小记者的身份实地采访农村大妈纳鞋底的制作工艺及种类,来了解民间手工艺制作的商业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最后还给市文化馆写了一封信,信中畅想今后农村大妈们的手工艺制作,在诸暨这个旅游名胜之地巨大的商业市场。他们告诉我:“现在农村有这么多的剩余劳动力,浪费掉了多可惜,不如让他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艺制作劳动,这样既能赚钱养家,又能让自己活得更充实,一举两得,岂不美哉。”亲自体验参与社会活动的感受,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承担起作为一名“社会人”的义务和责任有多重要。

这次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活动和实践,可是两个星期下来,这个主题活动收效甚微。教研组的同事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指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能弱化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旁观者,应该共同参与主题活动的探究实践过程,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助手和协调者。教师的指导贯穿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以及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和总结交流阶段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会获取知识、搜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三、在问题生成和活动实践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过程,不必太看重学生活动实践后的“作品”是否精美、“成果”是否丰富,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充分实践了没有、主动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生成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学会与人交流了吗?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个性化的创新表现吗?

问题的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质。实践探究中,学生会碰到哪些困难,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获得怎样的帮助,需要得到怎样的引导……我们在活动方案设计中必须有充分的预设,适时给予信息、知识、方法、线索的支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不是简单地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的,也可能是暂时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我们的劳技课中,几乎每节课的延伸活动都需要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设计操作,自己创造活动,自己体验成功。我们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系列染色剪纸图案,名称自己定,色彩自己选择。设计中无论哪方面都要有审美、劳动、绘画、动手等活动,这无疑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实践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比如:色彩怎样搭配才更有民间特色;剪纸纸张如何选择;设计的图案是否有民族特色等。我们没有制定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而是告诉他们,有问题找相关的老师解决,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自己探索、体会。当这一系列的课结束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织了全校性的“个性”剪纸展览,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通过评价,学生正确看待别人,正确看待自己,通过评价,学生品到了成功之乐,增强了探求创新的乐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向教师提出了更大挑战。让它真正成为服务学生、让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师具有正确的课程观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要变革教学方式,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实践。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