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书房

2013-04-29 00:44周一贯
新教师 2013年7期
关键词:书架书房教师

周一贯

教师与书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俗称教师为“教书先生”不无道理。做教师的教书、爱书、买书、读书、藏书,有的还写书,便有了对书房的情有独钟。现代优秀散文学家、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原是多年执教艺术学科的教师,对书房的钟情是颇有代表性的。他早年在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时,在寓所的墙边种下一棵杨柳树,那长在白马湖周边最普通不过的树,他却十分用情地把居所书房起名为“小杨柳屋”。他赞赏杨柳“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这段文字,竟赋予杨柳以不一般的人格特征。以后,他寓居上海时,又将其时的书房,起名为“日月楼”。马一浮先生为此特书赠一联:“星河界里星汉转,日月楼中日月长。”原因是丰先生的书房在二楼,楼内既有室内阳台,又有南窗、东窗、西南窗,还有一个天窗,白天可以看到日出日落,晚上也能瞅见皓月当空或月暗星明。称其日月楼,也是实至名归。他在故土浙江桐乡的定居之地,当然也设有书房,这便是著名的“缘缘堂”。这个室名的由来,竟是他在释迦牟尼像前的供桌上,摸了两次阄得来的。他用了一些小纸团,每个纸团上都写有一字,但两次摸阄,得到的竟都是一个“缘”字,便成了:“缘缘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得好:“一个文人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皿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教师自然也是文人,所以在钟情书房这一点上,就难免心有灵犀。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的书房叫“二月庐”,其得名的缘由是早在清华读书的年代,他每年暑假回家,必用两个月时间闭门苦读。所以,“二月”便成了他的一段难忘记忆。大画家齐白石的儿子齐良迟,曾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书。齐良迟希望自己的书房有一个名号、便请教父亲。不料,齐白石对儿子说,你太爱玩了,许多该读的书都没有去读,就叫“补读斋”吧。当时齐良迟还不服气,就不挂父亲题的这几个字,直到父亲过世后,才渐渐体悟到父亲的苦心,便挂上了“补读斋”,开始在书房里补读了。叶圣陶先生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大师,也是多年的语文教师出身。他的书房名曰“未厌居”,以表示他对教育、对写作都还要“多多修炼”“未能餍足”,反映了这位语文大家的谦虚进取精神,怎不令人倍生敬意。

教师有书房,并不一定要居所有三进六院,或小楼别墅,其主要的决定条件还是教师的生活品位。“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即使是僻巷蜗居、简室平屋,都可以辟出数尺之地,或称“斋”或名“堂”,或叫“居”或曰“轩”。所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即是此理。有斗室可寄寓抱负、寄托情怀、寄存喜好,那书房便是教师的精神巢穴、生活禅床。夏丏尊在上虞春晖中学当教师时,在山坡下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住所,取名“平屋”,含有“平民”“平凡”“平淡”“平房”的意思。于是,就称书房为“平屋”,还为书房挂上了一副风趣诙谐的自拟对联:“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做先生。”

教师有书房也并非只是名师大家的雅好。即使是普通教师,也一样会有书房情结。我于1950年在部队当文化教员,转业后一直在农村小学教语文,却一直有个书房梦。记得那时,宿舍就在学校里,校舍又多是祠堂庵庙,能有一个铺位就相当不错了。在无法奢求书房的生存环境里,我便在床前的破桌上,以包上纸的砖头作柱,上搁一块木板,便是我心仪的书架。1962年我结婚了,有了一个单人寝室和一个四层书架,能把所有的书都排列在一起,颇感有点书房的味道了,真有说不出的欣喜。1983年,我调到县教研室任副主任,终于分到了40平方米左右的一处住房,但一家五口挤在一起,自然不可能有独立的书房。所幸这住宅有一个向北的后阳台,我便将窗封闭,勉强放下了一个书架和一张小小的写字台,只好找个窄窄的包装箱,竖起来作座椅,才可以把双膝勉强塞到写字台下。我为终于有了可以独处的书房而欣喜万分!出于文人的积习,便想给书房起个名。坐在包装箱上,我忽然想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话:“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室小仅能容膝易于安身足矣,便欣然命名“容膝斋”,自己书写后刻在一方木板上,挂在书架上方,真有说不出的爽。在步入市场经济不免世事纷扰、人心浮躁的岁月里,人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不在大小而在有无,有“容膝斋”可供目耕心织、起早熬夜,于愿已足,夫复何求。……以后,子女长大立业,家居人口越来越少,而住房却越来越大。独立的、真正的书房不仅有了,而且越来越像样。我的好几本专著都以“容膝斋”为封面背景,引起了一位远方朋友的质疑:如此气派的书房,为什么还称“容膝斋”?于是我回答:物态的“容膝斋”已成过去,但心灵的“容膝斋”却不可抛弃。确实,室仅容膝而足以安贫乐业的精神,应当便是我的生命定格。这便是“容膝斋”的书房名一直未予改动的理由。

教师与书房的相亲相融是有理由的。这不仅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书房文化是一支很有意思的细脉,而且还因为书房的许多好。我想一是书房的“静”。这是教师备课改作、读书著述必不可少的条件。所谓“独坐窗前静听雨,孤灯影单也醉人”。只有“醉”在“静”里,方能思如风发、事半功倍。二是书房的“全”。研究教学精益求精,离不开认识的积累和资料的齐全,书房正是可以为集聚信息、参阅考证的齐全和方便创造条件。三是书房的“雅”。教师的专业修炼需要书香的熏染和翰墨的陶冶。“雅”是一种审美境界,“雅”能养“性”,自然也就成了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气质。而书房正能给予这种气质。记得读过梁实秋写的一篇散文,题目就是《书房》,开头便说:“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所以,有几位校长问我,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文涵养,我给予的第一条往往就是鼓励教师设书房,书房可以因劣就简,可以不拘一格,但教师家里应当有书房。这项“书房工程”在相互交流和推进下,到一定火候就不妨出个集子《××小学教师书房大观》,由教师为自家的书房摄下三五张照片,写好几段说明文字,既极具个性又极有情调。全校的教师书房,林林总总地集聚一起,肯定会蔚为壮观。值得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书房实在很重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方沃土,家庭文化建设的一处甘泉。

(本专题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书架书房教师
把自己关进书房
最美教师
童年的小书房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