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满 雄伟 高赫鑫
摘 要:近年来,在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引用了朋辈心理辅导,选拔、培养了一支学生组成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利用多种媒介,开展了个别朋辈心理辅导、团体朋辈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结果表明:对大学新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不仅是促进大学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的好方法,而且还养锻炼了一支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当前心理辅导教师短缺的矛盾。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大学新生;适应能力
1 何谓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类似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活动,从而使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健康的积极方向发展。这里的“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其中“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就高校而言,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主要是指同学之间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形式。
朋辈心理辅导按照来访者的求助和咨询员给予帮助的主动性来划分,分为主动朋辈心理辅导和被动朋辈心理辅导;按照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来划分,分为一般性朋辈心理辅导和障碍性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具有简便、即时、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它不仅最大地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同时,朋辈心理辅导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获得可靠的学生心理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
2 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
2.1 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
朋辈辅导员的选拔,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环节。其基本条件: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朋辈辅导员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给予新生正面的引导。第二,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朋辈辅导员学习成绩必须优秀,才能在引导新生学习方面有说服力,第三,朋辈辅导员要有相对健康稳定的人格和亲和力,要善于倾听和表达;第四,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般是从二、三、四年级学生中选拔。通常一个大学新生班配备1~2名朋辈心理辅导员。
2.2 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关键和保障。因此对朋辈辅导员要进行心理咨询基本知识、朋辈心理辅导技术等心理知识的培训。还要有一定量的模拟心理辅导的实践。要在专业老师的定期指导下,能积极清理和理清自身面临的问题,并能对自身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有效整合。
2.3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并辅以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个别辅导时朋辈辅导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轮流值班,这样,当大学新生有问题或困惑需要排解时,很容易找到朋辈辅导员,消除烦恼。团体辅导影响面较大,它不但能辅导大学新生中共性的心理问题,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场景模拟,让大学新生释放内心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如针对有的同学在交往中面对他人提出的使自己不满、不快的要求不敢拒绝。
3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分析
3.1 有助于大学新生完成角色转变和树立新的目标
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人际交往关系,许多新生对自己从一个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的角色变化认识不清,在角色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利用“朋辈”的年龄相同、有较强的认同感等优势和特点,来解答困扰大学新生的问题,并给他们一些有关学习、生活和感情上的具体建议,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新生能很快放下思想包袱,调整角色。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都是大学新生身边的师哥师姐,他们在进行朋辈心理辅导时,往往融进了同辈之间奋发进取、自立自强的精神,并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3.2 有助于形成新生班集体和谐的人际氛围
大學新生入学后,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如给大学新生班开展“自我介绍接力赛”、“接纳自己”等团体辅导,使得大学新生之间很快彼此相识,互相接纳,增加交往的主动性,形成新的班集体合力,为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优良班风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发现,配备了“朋辈辅导员”的班级,学生间关系和谐,参与活动热情高,班级凝聚力强。
3.3 有助于及早发现新生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在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如果不是经过培训的同学是很难发现他的变化的,而心理辅导教师由于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个体,因而也很难发现,但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却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能比较及时地了解大学新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旦学生有心理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给予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因此,朋辈心理辅导能为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真正起到监督防范作用,有效地防止校园内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蔡秀娟,等.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8):63—67.
[2]崔彬.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