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节目“康熙来了”叙事模式分析

2013-04-29 05:40:13陈陆欢
无线互联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话题人物场域

陈陆欢

摘 要:“康熙来了”是台湾的访谈节目,它凭借主持人鲜明的个人特色和高超的主持功力以及丰富的节目话题稳稳占据同时段谈话节目第一名的宝座。本文从人物、场域、话题三方面分析了该节目的叙事模式,探索节目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康熙来了;人物;场域;话题;谈话节目

1 “康熙来了”简介

“康熙来了”于2004年1月5日开播,迄今为止共播放了2000多集,原名“奇怪十点钟”。现在节目名称中的“康熙”二字是分别取自两位主持人:蔡康永和徐熙娣姓名中的第二个字。“康熙来了”一开始就将节目定位为名人类访谈节目。谈话内容围绕节目嘉宾展开,没有明显的新闻性。主持人拥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两个人之间取长补短,控制节目内容紧凑有序。在录制前,节目组会将节目流程与嘉宾做交流和协商,让其可以提前准备回答内容。与故事类谈话节目的紧凑结构相比,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相对“脆弱”,但是”康熙来了”等节目在台湾电视圈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娱乐谈话类节目也将故事性作为了吸引观众的法宝。可以说,强调谈话节目的戏剧性,充分挖掘和展现故事冲突,突出谈话节目的情感张力,从而激起观众自己的“人生故事”,是娱乐类谈话节目叙事的最显著特点。[1]

2 “康熙来了”叙事模式

2.1 节目的人物符号

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所在。“个性化是电视主持人事业产生的根本需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主持人的生命和灵魂。”(2)蔡康永和徐熙娣一个饱读诗书,一个幽默风趣,再加上助理主持陈汉典不计形象的演出,“康熙来了”才能在娱乐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成为台湾访谈节目的一枝独秀。节目中,蔡康永先将问题抛出,接着小S再逐步逼问,当嘉宾无言以对时,蔡康永就会打圆场给嘉宾以台阶下,缓解嘉宾情绪。两个人之间相得益彰,配合的天衣无缝。蔡康永于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电影电视研究所拿到编导制作硕士学位。他利用他丰富的知识和学术背景,在节目中把握节目的主轴,擅长迂回提问,旁敲侧击。小S古灵精怪,在娱乐圈工作19年,拥有众多好友,懂得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挖掘嘉宾不为人知的一面,主持风格直截了当,泼辣大胆。陈汉典是“康熙”节目的新秀,擅长跳舞模仿,自2007年进入节目当助理主持后,不断创新模仿表演,将模仿对象的特点夸大展现。虽然采访功力欠缺,但是,陈汉典凭借出色的模仿技能,为节目制造了一个个的笑点。

除了主持人之外,嘉宾也是人物符号的另一方面。康熙来了的嘉宾基本上由大牌明星和通告艺人组成。节目形式分为人物采访和话题讨论。当有大牌明星参与时,节目基本上采取一对一的人物采访形式,早期的“康熙”采用的就是这个模式,像是对林心如、林志玲、五月天等的采访。这样的采访利用“明星效应”引起受众注意。但随着“康熙来了”观众面的越来越广,问题越来越辛辣,大牌明星们只有在宣传期内才会愿意上“康熙来了”。所以现在的节目通常采取话题讨论式。由6个左右的通告艺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通告艺人虽然不比大明星有广泛的粉丝追捧,但是他们大都多才多艺,口才好,搞怪没有包袱,因此,通告艺人才广受谈话节目的青睐。当然,“康熙来了”的来宾不只有艺人,还有一些作家和政客,譬如说:李敖。李敖是出了名的特立独行,桀骜不驯。快人快语的李敖碰上泼辣大胆的小S,两人间的唇枪舌戰,明枪暗箭自然也是收视率的一大保障。另外,李敖状告小S诽谤,并要求上“康熙来了”辩护三场的事件也为节目创造了“吸睛点”。

2.2 谈话节目语体的特殊场域

谈话节目中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种人际交流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氛围去支持对话的正常进行。而语言交流是制造一个特定场域的交流符号。对谈话节目而言,“场域”指的是在谈话节目演播过程中,不同的谈话主体相互作用所营造出来的谈话的场景氛围和语言交流的物理空间。谈话节目的各方,不管是主持人、嘉宾还是参与观众,首要的就是要善于共同为谈话节目营造出一个适合相互谈话的现场氛围,也就是“谈话场”。[2]

一个轻松、平等的谈话氛围是谈话节目首要的场域氛围。有些刚出道的新人在上“康熙”的时候会显得生涩、紧张,这时候,蔡康永和小S就会主动将话题抛给他,并用一些玩笑话缓和嘉宾紧张的情绪。另外,“康熙来了”节目采用录播的形式,所以嘉宾在节目中可以畅所欲言。谈话节目和新闻节目不同,在后期制作时不会加入旁白、画外音等声音语言。所以,主持人在现场的即兴串词、提问、嘉宾们的回答以及键盘老师的音效之类的直播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节目中增加声音效果可以营造、渲染气氛还可以增加收听的吸引力。当嘉宾说出的话让人产生疑惑时,keyboard老师会发出“真的吗”的音效。当小S和康永在调侃汉典,红了可以离开“康熙”了的时候,老师会配合弹出“千里之外”的音乐。这不经意的一句话,一段音乐,会成为节目中意外的笑点。

另外,在后期制作特效时,制作人员会给主持人和嘉宾加上一些旁白,例如说“糗”“尴尬”等字,或在脸上加上一些颜色,表明脸色的变化。又或用巨大的粗体字和标点符号将主持人和嘉宾有议论点的突出语言打在屏幕上制造喜剧效果,吸引受众注意力,让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可以很方便的抓住节目重点。

2.3 节目话题的选择

访谈节目是以主持人和嘉宾间对话为主的节目。话题的选择直接影响节目质量的好坏,为此“康熙”设计了很多节目主题,并能依据收视情况,将好的主题办成一个系列。像是“康熙宠物诊疗室”、搜查明星的随身包、明星礼物交换、拯救音痴等。在访谈节目中,明星本身就是吸引收视人群的法宝,但是随着明星们参加的访谈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故事已经不能再给予观众新鲜感,所以节目组就选择了能呈献给观众全新信息的主题。比如卸妆的专题。明星的卸妆节目恰好的利用了受众对明星们的好奇心,褪下明星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伪装,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心理。再比如说探访明星家的专题。“康熙”的工作人员进入到艺人的家里,拍摄他们的居住情况,让观众能更加了解明星们的点点滴滴。平民化视角下的“猎奇”主题外,“康熙”还组织了一系列体现冲突性的专题。例如“康熙明星调查局”。“康熙明星调查局”是一个将十位艺人集合起来,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比赛,根据投票来决定最后名次。投票分为三种方式,微博投票,艺人投票和参与者互相投票。比赛的话题有诸如“谁是婆婆眼里的好媳妇”、“看到哪位艺人不会转台”等。在揭晓结果的时候,主持人往往从最中间开始揭晓,将首位和末尾留到最后。为了增加节目的冲突性,在揭晓的过程中,主持人会询问来宾对于名次的自我感觉。这时候,来宾往往会因为不想得到较低的名次而互相言语攻击、爆料。而当排名全部揭晓后,嘉宾们有的哭,有的闹,观众们就被这些戏剧化的效果牢牢吸引。还有“康熙”舞蹈大赛,艺人们为了节目练习舞蹈,让普通的大学生或者专业的舞蹈老师做评委,选出比赛的冠军。这样的选题让谈话节目也能展现冲突性,具有悬念的结果,让人有所期待。

3 总结

蔡康永所说:“电视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赏心悦目人家就是愿意看。看名人在电视上出现,也是观众在建立自己跟社会的关系,原来这个人我认识,知道谁谁谁原来也跟我看同样的电视剧、谁谁谁原来也喜欢打麻将。”“康熙来了”利用它特有的电视语言,为观众奉上一道道的视觉盛宴,让人们在观看节目时得到身心的放松。从叙事模式的角度上看,主持人的个性、节目话题的丰富、谈话内容的冲突性才是使“康熙来了”迈向成功的制胜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洁.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特点[J].青年记者.2011年3月:46.

[2]蔡长虹.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53.

[3]李建秋,夏光富.论电视谈话节目语体的叙事特点[J].新闻界.2006年4月:68~69.

猜你喜欢
话题人物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幼儿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话题与主语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3:34:14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晓松奇谈》话题选择及启示意义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15:24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