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化虽历尽沦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时代的隔阂,古今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于现代高中学生而言,要学好文言文绝非易事;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要教好文言文更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迫于高考的需要,不少语文教师将文言文逐字逐句的翻译、背诵、特殊文言句式的分析及文言文知识点的积累等作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以致把学生一步步地牵向了窒息的死胡同。多少年来,笔者曾经费尽心力地在文言文阅读这块园地里艰难地耕作,然而收获的却只有枯涩的蒿莱。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董一菲老师在《语文:千帆过后都是你》一文中曾如是说:语文又应该是“开心”的,开心扉,开心智,开心境。语文可以开启人的心扉,使人从蒙昧走向智慧,使人生有了厚度、宽度和广度,拥有了大的人生境界,大的人生怀抱。语文课堂既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又是培养人格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的篇目大多是经典名篇。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开心”,在阅读中收获幸福。
如何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过去,初踏讲坛,为了应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全方位的角色:操办一切,把自己所知道的,尽自己所能毫不吝啬地灌给学生,他们就如同一个容器,被动地接纳着。然而,这种灌的方式浇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扼杀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痛定思痛,笔者决定从这教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笔者曾做以下尝试:
1.创设背景情景,让学生有参与文本的基础。
经典文化源远流长,但由于时代久远,导致现代中学生对古文化背景了解很少。如果有了背景知识的铺垫,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从而产生参与的欲望,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课前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我们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等,从多种渠道去收集背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展示收集成果。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开放情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心态处于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状态;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自身的知识视野,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广泛听取学生不同的观点、看法,不轻率否定学生的探索;对于教学结果,不满足于课本、权威、名师的所谓参考答案,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
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笔者在引导学生概括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时不经意说了一句:“刘兰芝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执著精神,值得我们当代的那些朝三暮四的青年男女学习……”话还没说完,谁知有一位学生即刻站起来反驳道:“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成人,为了爱情,我们自私地‘逃脱了,那我们的父母该怎么办呢?”笔者即刻陷于尴尬的境地,但也意识到,如果此时笔者毫无气度地强力压制学生的观点,势必打破讨论的宽松气氛,甚至会打击到该生的积极性、自尊心。因此,笔者心平气和地微笑道:“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啊!对于刘兰芝,我是从女性的角度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执著,为爱而殉情的可贵精神,我们要肯定的是她对爱情的态度,绝非殉情的行动。而这个同学则是从思考生命的角度看到了刘兰芝性格中不足的方面(即为爱而盲从的举动),真是难能可贵。从这个同学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听了这番评价,这个同学脸上洋溢着一种成就感。于是,课堂上一度出现的紧张气氛荡然无存,小小的波澜促使下一个教学片断的讨论越发活跃、出彩。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幸福呢?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情感参与
当今教育界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为评价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因为人是一个整体,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生成的。现代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他们是家中的宝贝,亲人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意之中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而感情世界却脆弱得不堪一击。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处于一种情感的迷惘状态,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然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智商的机器,还应是一个知识广博、心理情感健康的完人。爱因斯坦也曾说:“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是不够的,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好与亲。”美的情感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陶冶。因而,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从而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他们的情绪得到感染,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笔者在教学《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借助“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等这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并形成文字表述。
学生感悟文字展示:
生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挑战和挫折。面对挫折,有的人会从此消沉;而有的人则越战越勇,因为他有了毅力和志气,就像茫茫黑夜中有了一座灯塔,就像迷途中有了指南针。毅力和志气不断,信心不乏,力量不缺,奋斗不止,我们的生活就会多姿多彩,就如那灿烂的阳光永恒的照射大地。
生2:成功的彼岸有许多美得让人心醉的风景,有了志气,我们就可以领略那绝美风光。
生3:美好的事物总是要经过一番艰辛的劳动才能得到。但是,我们许多人都无法坚持到最后,总是在遇到挫折之后动摇决心,怀疑自己,甚至放弃奋斗。
生4: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如果无法勇于面对挫折,抗争困难,凭什么去收获心中那美好的事物?因此,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永不言弃,坚持到底。因为黑暗之后,将会是黎明。
……
从学生的字里行间我们可知:通过反复品读,仔细揣摩之后,学生领悟到了人生如登山,也许一路充满诱惑、坎坷、挫折,但只要有志气,勇于攀登,我们就有可能领略到人生险峰之巅那绝美的风景。这对于求学路上的学子们,这种探索不息的精神将鼓舞他们在求知途中踏下坚实的每一步。
2.思维参与
阅读思维是指学生在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心智因素理解读物。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首先,加强思维引导;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次,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习惯。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参与是分析文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领悟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从而解除国难的深明大义、机智善辨的形象,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1.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
2.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这段文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3.国难当头,烛之武面对郑文公的请求,他作何选择?
4.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5.结合前面的分析,本文塑造了烛之武怎么样的形象?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笔者采用学生自行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整合等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收获阅读的幸福。
语文是一座百花园,文言文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让我们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拨开急功近利的迷雾,带领学生走向课本深处,去寻微探幽,啜饮滋润心灵的甘露:让学生在《游褒禅山记》中体会那种探索不息的治学态度和“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理;在《伶官传序》中聆听“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人生路上的警钟;在《项脊轩志》中的枇杷树下品悟那温暖人心的亲情……让学生曾经干枯的心灵得以滋润,让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开始孕育。
总而言之,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让我们摆脱简单的文言知识、语法讲解的枷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收获阅读的幸福。
黄良星,语文教师,现居广西大化。责任编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