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贲 刘潇涵
[摘 要]游泳是一项老少皆宜且日渐流行的体育运用,也成为当今时代很多家长朋友加强少儿身体训练的最佳选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对6-8岁少儿的蛙泳学习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实验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不同的蛙泳教学方式对少儿生理、心理、游泳技能以及生长规律等方面的影响,由此探究对少儿初学者的游泳学习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可以对日后的少儿游泳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少儿;游泳;初学者;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50 — 02
1. 前言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日新月异,体育竞技也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游泳作为强身健体且运动性强的体育活动,不仅为广大的成人所喜爱,也是身心尚不完备的少儿们最为热衷的运动。经过一定时期内对少儿蛙泳学习中不同教学方法的实践观察和研究,少儿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不同教学方式下两组少儿的蛙泳学习技能和学习成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心理、生理层面分析他们各自的游泳特点并有效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游泳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人结合教学观察、实践和文献资料及对试验中两组少儿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从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因素出发并结合蛙泳游戏教学和常规教学两种方法的优劣,分析他们在游泳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并由其游泳学习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2.研究对象
同一批次招收的20名少儿,他们都是同样经过15堂课游泳训练的学生,少儿的年龄分布在6-8岁。研究从蛙泳教学入手,进行了连续十五天的学习,考虑到少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游泳训练为每天一堂课,时间为一个小时。具体情况如下:
2.1实验组包括10名少儿,在蛙泳学习进程中主要利用蛙泳学习游戏并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教学进行游泳教学学习,这些游戏详见于表1.
2.2对照组亦包括10名少儿,在蛙泳训练中使用常规教法,即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少儿游泳教学训练的相关文章,通过仔细阅读研究探究其特点,为文章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2 观察法
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少儿各自的游泳学习状况,总结他们各自的训练特点,从而得出结论。
3.3 比较分析法
研究采用两组组间对比法及少儿自身前后对比两种方法,既分析比较了两组各自不同的学习特点,又捕捉到了他们各自学习前后及学习中的成绩和表现,从而有利于通过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3.4实验法
本研究将20名游泳学习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置于实验和常规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蛙泳学习中教学方法的不同运用,考察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技术水平,为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4.结果与分析
蛙泳是以腿部动作为主并要求呼吸、手臂等技术因素加以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游泳技术训练,其中腿部动作的掌握是蛙泳的一个难点,三要素的协调也是影响初学者技术水平的一个关键。因而,对初学者而言,首先应当掌握的就是熟悉水下环境以及腿部、手臂和水中呼吸技术,这也是能否快速学会蛙泳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游泳专家为了辅助游泳教学创编了很多教学小游戏,这些游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习者学习水平、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蛙泳学习结果,少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技术水平对其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具体来看:
4.1初学者怕水心理——熟悉水性的学习
对初学者而言,首先应当使他们尽快熟悉水下环境,少儿因年龄所限、经验不足,初学游泳很容易有怕水心理。在熟悉水性教学中,对实验组采取的是游戏教学法,即教师利用一些水下游戏如放水中寻宝、吹泡泡、水中走路等游戏动作帮助学习者逐渐消除怕水心理,同时掌握蹬腿、呼吸和划臂等蛙泳基础性动作。对照组采取的则是以往蛙泳教学中的常规教学法,即在教师讲解和示范下指导学生熟悉水下环境和基本动作训练。根据实验观察所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8次水中呼吸、5秒浮体及蹬边滑行等项目测试中存在差异显。结果表明,实验组少儿对于这些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这些游戏对于学习者们有效的学习水中呼吸、保持身体平衡、消除心理紧张等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效果良好。对照组儿童虽然初学游泳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习效果明显不如实验组。因而,对于初学游泳的少儿来讲,有趣的小游戏比单纯的示范性教学更容易使他们保持轻松心态,克服怕水心理。
4.2 少儿常见错误动作——少儿的生理状况
蛙泳的手臂动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划、收、抱”三个字,在划水时胳膊的张开要略比肩宽,屈腕抓水,用手和小臂向后向外向下划水,同时应当注意“肘不动,手不过肘,肘不过肩。”这一原则。收水和抱水时要做到连续性,同时夹肘要迅速。在蛙泳划臂教学中,对实验组采取的是边讲解边游戏的方式,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讲解示范的方式,实验结果(表二)表明游戏的趣味性更容易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尤其对少儿而言,他们对游戏这一直接兴趣比对游泳这一间接兴趣有更大的学习动力。从两组的划臂错误率基本上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少儿由于在划臂游戏栩栩如生的练习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和学习热情,因而其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幼儿,结果较为显著,这也深刻反映了蛙泳游戏教学更加适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少儿的错误划臂动作来看,划臂时沉肘是少儿划臂错误率最高的动作,实验组错误率为0.2,对照组为0.4。毫无疑问,造成这一高错误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少儿的臂力不够,举臂的体力超出了其接受能力,致使少儿在划臂时肘关节无力支撑而下沉。
另外,蹬腿作为腿部最为关键的动作,学习者在15堂课的学习之后,经过测试表明两组的教学结果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在蛙泳蹬腿常见错误动作中,实验组少儿学习效果高于对照组少儿的幅度更为明显。其中,蹬腿时脚的位置过低是两组中错误率最高的,实验组少儿的错误率为0.2,对照组少儿的错误率为0.4,。之所以出现如此高的错误率与儿童的腿部发育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儿童腿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腿部力量较差,而且在蹬腿时往往“使不对力”,所以很多少儿在蹬腿中脚的位置不合要求。但由于我们在实验组安排了很多趣味横生的小游戏如水母飘、寻宝等,更易激起少儿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欲望,因而其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教学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着学习者成绩的好坏。
表2.蛙泳蹬腿常见错误动作错误率
4.3蛙泳完整动作——少儿的游泳技术特点
经过15堂课的蛙泳学习,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学员,其蛙泳技术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但由于两组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成绩水平又有所差异。根据表5对两组少儿蛙泳25米成绩的统计显示,实验组少儿的平均成绩为32.03秒,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34.08秒,说明实验组少儿在蛙泳游戏教学法的学习中进步更快更明显,而对照组儿童虽然也有显著进步,但略差于实验组。另外,同表4对两组少儿蛙泳全套完整动作错误率的统计中可知,两组儿童多数都已经掌握了蛙泳的游泳技术,但因其年龄以及肌肉发育所限,少儿的体力、协调能力等尚不完善,在蹬腿和划臂动作中做的尚不规范,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协调性不足,因而时有出错。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实验组少儿的错误率要低于对照组,依旧可以说明游戏教学法在少儿学习蛙泳中的优势地位。
事实上对于少儿而言,其身心发展情况决定了他们更适宜于模仿,长期的模仿能使他们熟练的做好蛙泳动作,但简单的示范性模仿是一项非常枯燥的活动,对照组少儿在长期枯燥的游泳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少儿天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种恐惧心理,专门性的蛙泳游戏教学根据少儿的怕水心理和身体年龄特征,在趣味性的引导下带动少儿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其学习成绩更为优秀。而且,游戏的趣味性也使得少儿们更加乐于对相关动作多加练习,学习频率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身体肌肉和体力对蛙泳学习的限制,从而在教学中收到较为良好的反馈。
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蛙泳25米成绩统计表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由于少儿身体各项功能都处于正在或者发育尚不成熟的阶段,因而在游泳训练中虽然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技术水平尚待提高。事实上,鉴于游泳对身体体力、技术训练、身体协调能力等均有较高要求,因而更适宜于成人。但游泳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强身健体和协调能力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资料也表明,加强游泳训练可以使少儿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更为健康,因而加强少儿游泳训练是必要的。从实验可以看出,少儿天性好玩儿、对陌生事物会恐惧心理,身体肌肉、协调能力略显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枯燥性的常规教学不适宜少儿的身心特点。相较于成人,游戏教学更加适宜于少儿蛙泳教学,而常规示范性教学更加适宜于成人。
5.2 建议
5.2.1少儿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不适宜枯燥、单调的蛙泳学习方法,因而在教学中使用一些蛙泳学习小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快其学习的步伐。
5.2.2游泳对学习者体力、协调能力等均有较高要求,因而在日常的蛙泳学习中应当首先练习少儿体力、协调能力等基本技能,以便少儿的蛙泳动作更加合乎规范。
5.2.3鉴于少儿学习者对抽象概念的领悟力较差、模仿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应当对游泳动作耐心示范,并通过游戏、儿歌等形式向其灌输游泳原理,增强其练习频率,使他们在多次的练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