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支持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研究

2013-04-29 23:34张波
理论观察 2013年7期
关键词:黑龙江

张波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同样不能缺少现代农业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就工商银行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承担大行的历史责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工商银行;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60 — 02

近年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以水利、科技、农机、合作、产业、市场、城镇、生态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

一、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标志

(一)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内涵

农业是一个具体的产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现代化大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而进行的社会化农业。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现代化大农业首先是“现代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引进,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逐渐丰富了,它包括如何建立和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扶持和保障体系、农业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

农业现代化有四个特点:首先,更加注重利用工业化的成果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如化肥、农药、农机具的应用;其次,更加注重从生产关系层面,研究解决农业发展障碍问题,如合作组织、产业化的问题;第三,更加注重从可持续发展层面,研究生产方式问题,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提出;第四,更加注重从集约经营层面,研究生产效率问题,如科技的应用、精准农业的发展。

二是现代化大农业突出的是“大”。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农业资源拥有量大,经营范围大,生产的增值空间大,这些都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现代化大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现代工业提供的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以及现代社会提供的一切文明进步成果,装备、武装、经营、管理农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使种、养、加工有机结合,产、加、销一条龙,达到土地高产出、资源高利用、劳动高效率、产品高效益、农民高收入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统一。

(二)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标志。

具体而言,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标志有七个“高”:

一是土地规模化水平高。现代化大农业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即使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也要走合作化之路,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土地要高度集中,将涌现出众多种田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制农场,形成大地块、大农田。同一作物、同一品种种植面积大,在区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一些品种、一些作物成为一个村、一个乡、甚至一个县的主栽作物。农场的现代化经营是大型机械耕旋作业、播种作业、收获作业。美国是“三台机械”搞农业,即大型播种机、大型收获机、大型喷灌机,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样板,做出了示范。

二是生产标准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畅通,喷灌、节水设施应用广泛,田间渠系衬砌,旱能灌、涝能排。未来的农业是有标准的,不能是农民想怎么种就怎么种,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标准也就没有产量,没有标准就没有品质,没有标准就没有高产出。

三是生产专业化水平高。现代化大农业应是产业布局合理。依据资源、地缘等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专业区域,产业分工明确。原料基地、龙头企业、销售市场各具功能,产、加、销分工协作,联结紧密。农民分工分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广大农民进入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事专一生产,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最大化。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农业产品具备规模,主导产业规模大、标准高,优势明显,效益突出,农村真正成为工厂的“第一车间”,把农业、农民从产业上分离出来。龙头企业牵动突出。加工能力强、产品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集聚,资金、技术、加工等方面服务完善,基地农产品升值幅度大。

五是农民组织化水平高。合作组织覆盖广泛,种植、养殖、加工、经销等行业合作组织全覆盖,合作内容丰富,服务功能完善,农民群众充分享受资金、技术、信息、销售、保险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在参与经营中收益丰厚,农民群众的在市场上有话语权,在竞争中有主动权,规避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获得生产最大利益。

六是服务社会化水平高。社会服务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服务机构健全完善,服务能力全面高效,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民不出村、不出屯、不出门,就能解决问题,就能满足所需,就能获得服务。

七是产出效益化水平高。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在社会效益方面,能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保持良好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标志,我们有的方面正向这个方向发展,有的方面还有很远的距离。

二、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潜力巨大

潜力之一是土地合理利用。通过土地合理整治,可整理出许多复垦宜农耕地,加上全省还有1亿亩中低产田没有改造,这些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将会释放出巨大的粮食生产能力。

潜力之二是水利工程建设。全省水利资源丰富,但调蓄工程还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还不高,现有水库库容仅占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的13%,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界江界湖的过境水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建设大水利,全省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将会超过1亿亩以上,粮食持续高产稳产就有了坚实可靠基础。

潜力之三是大型农机装备。全省通过广泛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对土壤实施有效深耕,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潜力之四是科技成果推广。全省农业需要进行科技创新的领域还很多,新技术推广速度还不快、到位率还不高,通过农业大科技建设,粮食单产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潜力之五是农垦示范带动。省内地方与垦区农业发展的差距是很大的,随着垦区示范带动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地方与垦区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提高。

潜力之六是合作组织发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但发展还不够规范,通过规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进一步调动农民自愿参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水平。

潜力之七是产业项目开发。全省农产品丰富,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很多农产品仍以原字号输出为主,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潜力之八是名优产品打造。全省绿色、特色农产品丰富,但由于市场开发不够,很多农产品质优价不优,市场占有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好,只要我们在农产品市场开发特别是在品牌建设上加大力度,就一定能够让更多的龙江优质优价农产品销往全国、走向世界。

潜力之九是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扩大玉米和水稻生产,全省玉米可以发展到9000万亩、水稻可以发展到6000万亩,如果按正常年景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仅两大作物即可实现粮食产量1500亿斤。

潜力之十是深化改革创新。目前全省农村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农村经营制度、产权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如能在垦地合作共建及各项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就一定能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这些潜力是龙江蕴藏的,只要把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好、释放好,龙江农业发展大有希望,也一定能大有希望。

三、工商银行支持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策略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现代化绿色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推出加快农业发展的宏伟规划,为金融介入农业生产提供了机遇。

首先,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重点是支持特色种养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种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增加对农业装备设施、农机具、农药、化肥、农膜等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贷款投放,推动农业装备水平的现代化;支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上规模、有特色、科技型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大对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具备先进生产技术的优质农业企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为农业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等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转移的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二,要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农民创业、就业的主要依托。为此,工行今后要积极扶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民营经济的“造血”功能。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工行信贷政策和管理要求,有信誉、有市场、有实力、有效益的民营企业均是我们的信贷服务对象;招商引资新建的民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民营化改制而成立的民营企业、依靠原始积累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以门店为依托的个体工商户均是我们扶持的范围。同时,对民营企业还可采取相应的优惠信贷政策。

其三,要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广大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条件。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加大支持力度。

其四,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为农业产业化开通“绿色通道”。农村一向是金融服务的“盲区”,工行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延伸服务领域。对工行来说,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走村串户开展农村金融“扫盲”运动,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近几年,工行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充分利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化服务网络平台,积极整合科技、网点、结算、现金、产品、服务等优势,推出了一些适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如银行卡、集团理财、银企互联、支付结算代理、转账汇款、投资银行、个人贷款、理财金账户等,使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优势互补,推动了金融产品创新。但这些产品在广大农村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工行的金融服务便利。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练好“内功”,推进改革和服务创新。

为此,工行要实行更加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体制,培养全员经营的理念,造就一批一岗多能、一人多职的全能型员工,以适应农村金融市场伸缩多变的需要。

〔责任编辑:杜 宇〕

猜你喜欢
黑龙江
黑龙江嘉辉集团简介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黑龙江工业学院简介
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科学》简介
黑龙江人民政府令 第1号
黑龙江弃风博弈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