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基层新闻工作刍议

2013-04-29 20:46李武
理论观察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全球化基层

李武

[摘 要]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不可逆转,全球新闻事业呈现出高度垄断化、资本化、政治化的倾向。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版图日蹙、生态恶化、源动力不足。基层新闻工作具有安邦兴国的重要作用。基层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疏导群众情绪的重任,职责光荣,使命重大。

[关键词]全球化;基层;新闻工作者;职责与使命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09 — 02

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不可逆转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最近几年被“热炒”的概念,关于全球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全球化肇始于何时也莫衷一是。严格意义上说,自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诞生在这个星球上,全球化即拉开序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各种群、地域间人类的交流逐渐增大。公元前一世纪丝绸之路的开辟,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无疑是人类全球化之路的重大事件。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作为人类生产力飞跃的节点,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是个不断加速不可逆转的过程。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的信息革命,人类的活动范围、改造自然的能力、信息交流的速度都呈几何级数发展,全球化也必然随之不断加速。关于全球化带来的利与弊的讨论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不论人们是否喜欢全球化,也不论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全球化这种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

二、全球化背景下新闻事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全球化,商品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在新闻事业方面则表现为新闻的全球化。新闻的全球化有如下三个特点。

1.高度垄断化。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垄断的新阶段,新闻事业也不可避免地高度垄断化。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几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通讯社垄断了全球大部分的新闻报道,其影响力几乎深入到全球各个角落。几家国际通讯社成为全球媒体的主流,成为全球大部分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来源。

2.高度资本化。私有制基础上的体型巨大的垄断性国际通讯社、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必然依附于大资本运作。当今世界,新闻业正呈现出高度资本化的态势。国际资本巨头默多克王国的传奇故事及其一系列的丑闻,无不说明了新闻的高度资本化。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从它一出生开始,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资本的客观属性决定了资本化下新闻业也具有了资本的固有特征。

3.高度政治化。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高度垄断化、资本化下的全球新闻事业必然带有相应的政治属性。维护私有制及其私有制下所谓的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全球化下主流新闻的必然政治态度。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阶级斗争的加剧,这种政治倾向性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三、全球化趋势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挑战

全球化趋势加剧和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重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新闻空间受到高度垄断化、资本化的国际传媒大鳄的严重挤压,呈现出版图日蹙的窘态。当前全球新闻来源被几大传媒公司垄断,我国民众无论在电视、互联网还是报纸上看到的国际新闻大都来自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几家大通讯社。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热点事件、热点地区,我们自己的声音仍然很微弱,甚至于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朝鲜半岛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于国际传媒巨头。同样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全球新闻版图中,我们的空间日蹙是很严重的问题。

2.新闻生态在内外配合四面夹攻下逐渐恶化,呈现出日益沙化的现象。当前世界,全球新闻的资本化、娱乐化倾向日益明显。新闻的资本化,必然带来以吸引眼球为唯一目的的倾向。当今全球媒体中,影视歌舞等各种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所谓的文化名人、名商大贾的花边新闻充斥其中,追名逐利、铜臭肤浅、纸醉金迷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闻受众。

3.新闻源动力在高度政治化的国际传媒的威逼下,呈现出能量不足的疲态。正如某位著名记者所说的,不讲政治也是一种政治。铺天盖地充斥全球传媒的貌似不讲政治的娱乐新闻的背后传达着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少数新闻工作者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信仰动摇,呈现出源动力下降,能量不足的现象,值得新闻管理部门和全体新闻工作者警醒。

四、基层新闻工作具有兴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适时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走转改”活动。这一活动意义重大,效果良好。

基层新闻工作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新闻工作可以调动群众生产实践的积极性,促进改革开放,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树立劳动致富诚信经营的榜样,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秀的新闻工作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基层的新闻工作联系着千千万万的广大群众,联系着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层新闻工作在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基层新闻工作有所松懈,致使各种谣言甚嚣尘上,各种负能量肆意传播,各种不利于和谐的因素不断滋生,给党和政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前不久发生的哄抢食盐、地震谣言、汕尾事件等一系列不该发生的事件,无不与基层新闻工作不到位,正能量没有有效传播有关。

基层新闻工作在组织动员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官无封建,吏有封建”,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认为基层动员能力弱正是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症结所在。中国共产党与几千年来统治中国的力量比起来,在组织管理方面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即其拥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能够深入基层,能够组织动员最广大的基层群众。与“中国梦”相对应的“美国梦”,是一种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梦想。“中国梦”则是强国梦,是一种集体主义的具有民族荣誉感的群体式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把十三亿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层新闻工作在这方面能发挥也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我国基层新闻工作者职责与使命

我国基层新闻工作者职责光荣使命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基层新闻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广大基层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诉求、引导社会思潮、鞭挞丑恶现象的重要任务,使命光荣,职责重大。长期以来,我国基层新闻工作者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基层新闻工作者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了蓬勃向上的舆论氛围,齐心协力促进科学发展,同心同德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振兴、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社会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的限度。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差异性、独立性更加凸显,迫切需要基层新闻工作者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基层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使命。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正确导向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扬教化融入到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之中。我们与西方国家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所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视角,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阐释党的方针政策,要善于运用生动化的报道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善于运用具体化的范例树立明辨荣辱的标杆,努力让每一页报纸、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时段都成为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化的重要载体,让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都成为日积月累弘扬主流意识的生动过程,基层的党报党刊党台和报纸杂志共同组成多声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合唱”,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抵制低俗之风的强大主流声音,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宣扬真善美的优秀精神食粮。

广大基层新闻工作者应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疏导公众情绪的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频发,这种现象与当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外政治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情绪变化等密切相关,短期内还不能根本改变。基层新闻媒体、基层新闻工作者肩负的维护社会稳定、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更艰巨。基层新闻媒体和广大基层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负面现象,已经不是要不要反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反映的问题。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真实报道,坚持全面而不片面的新闻视角,坚决反对“机械反映”、“片面报道”的不良倾向,反对“只见问题不见成绩、只见支流不见主流”的报道立场。基层新闻媒体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宏伟进程中,用历史的宽广视野去界定新闻的真实性,正确区分主流与支流、成绩与问题的关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调,努力在揭露问题中彰显光明,在针砭时弊中昭示希望,给社会以进步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事故、案件、事件的报道中,要慎重把握,避免引起不良社会反应。

〔参 考 文 献〕

〔1〕 陈森浩.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02).

〔2〕 孙雪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04).

〔3〕彭广林.马克思新闻思想的逻辑起点刍论〔J〕.当代传播;2009,(06).

〔4〕王曙光.刘少奇新闻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0,(21).

〔5〕冯广圣,张前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6〕陈力丹.马克思的新闻思想与市场经济〔J〕.新闻记者,1993,(03).

〔责任编辑:郭梅东〕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全球化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新旧全球化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