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问题

2013-04-29 00:13王聪
理论观察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王聪

[摘 要]胡锦涛在2005年9月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对于我们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慢慢进入到了较快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路,深刻揭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质。中国城镇化进程既要遵循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适应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中国特色;道路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21 — 02

在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后,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与“自主创新道路”、“新兴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政治发展道路”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城镇化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战略之一。

城镇化即城市化,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城乡关系转型的过程。城镇化道路是指实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原则和方式,解决怎样实现城镇化的问题。城镇化不仅可以带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而且创造出了包括农村人口转移和生活方式变革产生的巨大消费需求,也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在未来的一个时期,中国逐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战略方向,并以体制创新为战略保障,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

一、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阶段

从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这是我国城镇化的短暂发展和停滞阶段。这一阶段有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50—1957年为短暂发展时期,1958—1960年为城镇化的过渡时期,1961—1978年是城镇化的停滞时期。总体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局面。尽管在很多认为的政策因素极大的降低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的低下和现代工业、服务业发展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直接的和重要的原因。这个阶段我国的城镇化总体是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特征是徘徊、萧条和低速。

第二阶段(1978—至今),这是我国迅速推进城镇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我国的城镇化呈现出了稳步推进和加速多元的特征。这一阶段以1990年代中期为界限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到1990年代中期,政策意向是限制大中城市发展,主张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取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在不离开乡土的基础上实现就业。这样一方面,农村的改革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剩余,这就需要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其他部门或者行业;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城镇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有了更多的新的要求。后期是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这是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外资企业的快速进入,我国的产业化结构迅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业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非农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1990年代末期国家就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从2000年以来,我国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部分重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2001年提出《关于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发展的通知》,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开展乡镇撤并工作,这使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得到改善。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世界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是基本相同的,这就有力地吸引了更多的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重要的途径;城市接收了大量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土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是大致适应的。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发展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而且城市群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城镇化也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经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比较长的建城历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城镇化起步很晚,并且近代的城镇化发展还很缓慢。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更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现代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开始了。中国城镇化将近60年的进程是十分曲折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但是,中国城镇化的历程表明,中国城镇化既与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相一致,同时又具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特殊性,中国也已经逐步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经验,由此来判定中国特色城镇化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这也应该是以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理论问题。不断探求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的特殊规律,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理论,以此来指导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具体实践,这也应该是我们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西方的城镇化理论是对世界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总结,而且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的研究依据,所以能否放映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规律,为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所应用,这还需要研究和分析。现在更多的学者也认为世界关于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只是部分适用于中国,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学说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既有的相关理论,并不断研究出新的理论信息,这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愿意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此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的新的理论。

(三)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问题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使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并不断追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建设的过程中,具体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与城镇布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一些问题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以后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四) 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大部分国家的城镇化主要依靠市场推动,但是中国的城镇化的特色是“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的力量和政府行动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国家的制度和政府的政策都是影响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使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消除不利因素和扫清所有障碍,同时建立健全与中国城镇化道路相适应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政策,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等级制度。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城镇化的影响,制度和政策中存在的缺陷,如何建立正确地制度和政策适应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考察这些制度和政策的现状,还要了解这些制度和政策的效果,使我们更加明确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制度和政策问题的背景,探求更加明确的制度变革和政策优化的方向,以便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政策。

(五)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前途问题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其中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给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推动带来了机遇,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挑战,这也对城镇化道路带来了挑战。在这些机遇和挑战到来的时候,要走好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前景,正确处理在城镇化道路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克服这些困难,创造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美好前景,这都需要我们更加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更加稳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着眼点

在研究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把重心放在大城市,有的主张把重点放在发展中等城市。我们不能否认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不能取代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历史变革。这使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面貌。由此,我们必须把小城镇建设放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视野中来研究和考虑。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时间表明,长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农村经济社会领域来发展,这样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的。我国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核心又在于城镇化落后。在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逐渐优化城乡人口分布的总体布局,为建设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最终建设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逐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性,深化对其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道路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城镇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党的十六大作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深入认识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作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目前我们存在的矛盾和理论问题,纠正我们各种片面地认识,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城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基本途径和主要战略。

〔参 考 文 献〕

〔1〕费孝通,等.小城镇、大问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 京:人民出版社, 2002.

〔责任编辑:张平凡〕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