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弱水:淡定人生起落

2013-04-29 00:44薛金萍
今日印刷 2013年7期
关键词:弱水印中印制

薛金萍

叶弱水,一个低调的人,在互联网上几乎找不到他的任何信息。想要了解他,唯一的方法就是面对面地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其实,从第一次在“2013中国数字印刷联盟高峰年会”上见到叶弱水,从言谈之中便猜测他是一个台湾人,而这第二次的拜访也证实的确如此。

然而,除了知道他来自台湾,以及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设备有限公司(或称“中版数字设备有限公司”)运营和发展执行官兼技术总监之外,其他一无所知。

也正因如此,越发让人好奇,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才能站在跨行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白手起家创业

2006年来到内地之前,在台湾的叶弱水有着一帆风顺的事业。

1997年,还在大学期间的叶弱水便开始接触印刷行业,他称之为半工半读的勤工俭学。事实上,他当时投资6万元的小型图文快印店,已经迈出了白手起家创业的第一步。那是在学校旁边的一家规模很小的快印店,叶弱水投资的6万元也分配得很简单,其中5万元跟朋友买了一台打印机,剩下的1万元买了一台同品牌的报废机。叶弱水说,买报废机的原因是他自己当时不会修打印机,所以当打印机出问题时可以当成“备件机”。

服完兵役后的叶弱水选择了进入台湾震旦集团,当时这家公司主要是做夏普SHARP的复印机,由于专业不对口,原本想做技术的他最终做了销售。对于刚进入公司的新人,都必须经历3个月的考核期,只有完成规定的业绩才能转正。当时叶弱水仅用2个月就提前完成业绩转正了,但是却在刚刚转正之后就提出了辞职。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要开一家设备公司。显然,他这个理由被所有人当成是开玩笑,大家也都说他疯了,甚至说他是神经病。

令人意外的是,叶弱水真的在不久之后开了一家设备公司,这着实让人刮目相看。最初,他所有的客户源都是之前做销售时的积累,然后再从这些客户去延伸。那时候公司维护客户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叶弱水巧妙地采用了“外包制”方式,与其他较具规模公司的技术人员私下合作,即在卖出设备之后便把服务交给他们,双方互惠互利。而他自己主要负责业务和印制服务,大概仅用一年多时间,客户就多达200余家。

历经事业起落

客户资源的日渐丰富并没有让叶弱水继续这项工作,而是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这些客户资源,然后利用这笔足够的资金,开了一家数码印刷厂。他先后引进了施乐、奥西等设备,同时还做起了高考辅导用书的印制,并与几家传统印刷厂展开了固定的合作,事业做得越来越有起色。

叶弱水说,当时年轻乐此不疲,但随着业务的增长他也发现,公司的管理和骨干力量都跟不上,每天的工作也非常琐碎,没有系统,令人焦躁。他认为,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内容,只能停留在印制服务阶段的模式不过是“代工”。尤其是,没有稳定的活源,自己也便没有真正的主动权。这样一来,即使活多的时候也不敢贸然采购设备,因为担心会陷入为了“喂饱”设备的产能,而不得不“为设备打工”的境地,从而背离经营法则。

可再次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这个比较迷茫的时候,叶弱水又因缘际会开了一家出版社。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竟然在很短时间内,就基本上垄断了台湾高考家教班的教辅书,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这时他把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可谓达到了事业的第一次高峰。

但是紧接着,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贸然投资了一家台湾老牌的科普类型的出版公司,由于对出版行业授权不熟悉以及对所投公司的情况不够了解,叶弱水就像是被卷入了漩涡,一发不可收拾地亏了几千万元。

说到这里的时候,叶弱水没有丝毫情绪上的起伏,好像只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切都显得那么风轻云淡。他说,很快公司的资金链断了,设备养不起了,客户也崩盘了,弄得“兵荒马乱”。那时候是2005年,叶弱水面临着事业的低谷。

淡定从头再来

尽管事业遭遇不顺,使得叶弱水不得不结束曾经的辉煌,但紧接着他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2006年,知识产权出版社董事长董铁鹰找到叶弱水,以引进人才的方式邀请他做顾问。人生就是这样有起有落,叶弱水将这一切看得十分淡定,他想,来内地发展也不失为事业上的“柳暗花明”。于是,就这样他加入了知识产权出版社的队伍,主要负责亦庄生产基地的总体运营规划和现场流程优化。

时光流转,4年之后,叶弱水又成了中版数字设备有限公司的“空降兵”。

2010年4月,在中宣部、财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中版数字设备有限公司,直到6月公司开始正式运营。但整整过了半年时间,公司依然没有太大进展,亟待找一个合适的人推动这个项目。

机缘巧合下,2010年12月,叶弱水来了。

空降后忙着陆

2010年12月,作为“空降兵”的叶弱水刚到公司时,所有情况都不容乐观。尽管“空降”一词听起来好听,但是“着陆”并非那么容易。因为,在任何具体工作都没有开展的前提下,叶弱水要按照合同要求,在4个月内做出设备样机,并且确保样机的正常运转。

据了解,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国外书展时看到了一种“咖啡印书机”(因为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印好一本书),认为非常好,于是批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将这种设备实现国产化。

可是对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来说,发展技术装备是十足的“门外汉”,虽然与国外有合作,但12月恰逢国外过圣诞节,来年又赶上了国内1月的元旦和2月的春节,会严重影响研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叶弱水名义上的4个月期限其实所剩无几,仅相当于2个月左右。

闪印王终上市

接下来,叶弱水先是用两周时间摸清脉络,并撰写报告提出自己的规划,然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后续工作中。经过不断努力,果然不负众望研发出了“一书一印中版闪印王”,并于2011年4月正式宣布这款集成式数字出版印刷设备硬件安装完毕、系统软件调试完成,且成功推向了市场。

“一书一印中版闪印王”是新型数字按需印刷出版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在几分钟内完成自动打印、装订、裁切、成书等一键式操作,形成彩色印刷的胶装书。该设备可以满足客户多样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印刷需求,主要用于图书馆、出版社和政府办公等。

叶弱水说,“一书一印中版闪印王”作为一种小型高度集成化的印书设备,在创意点和未来性上都有其特色。在国外的使用模式是放在书店或大学图书馆印书,就像“图书的ATM机”。但国内与国外不同,因为“一书一印中版闪印王”在国内不是印刷工艺上的变革,而是出版发行上的变革。

在采访过程中,当我们拿到“一书一印中版闪印王”刚刚印制出来的新书时,仿佛手心里依然留有印刷过程中产生的余温。因为整个出书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不过一杯咖啡或一盏茶的功夫。

印制四库全书

那么,“一书一印中版闪印王”到底有哪些成功应用案例?

谈及这个问题时,叶弱水从资料柜里拿出许多还未装订的《四库全书》印样。他说,这些都来自于去年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与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之后,原大、原色、原样复制的文津阁《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有3646种典籍善本任意选定,是240年来第一次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原貌全套仿制。从叶弱水提供的印样和宣传册可以看到,仿制版不仅采用纯手工宣纸、皇家包背装、纯手工装订和纯天然蚕丝绢面,而且印刷、纸张和色彩都非常精美,跟原版相比,毫不逊色。

或许当大家看到真假难辨的仿制版《四库全书》时,早已被其精美的再现所折服,却不知背后的技术团队都作出了哪些努力。一直以来,宣纸都没有一种好的模式可以实现小批量、多元化的印刷方式,这恰好是叶弱水一直思考要解决的问题,而他首先考虑的就是激光数码的方式。事实证明,“一书一印中版闪印王”搭配数码印刷设备,是目前全球采用激光数码彩色打印手工宣纸,实现产能规模化的唯一成功案例。

叶弱水表示,由于手工宣纸更加柔软,所以在工艺上更有难度,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走纸路径的问题,由于纸张太过柔软而走纸不畅;二是宣纸纤维比较丰富,容易掉毛屑,普通激光数码打印机通常打印几百张就要大修,无法大规模生产。但是经过半年的努力,叶弱水终于克服了这些难题,最终取得突破的这项技术是全球首创。目前按照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现在的生产能力,3个月就可以印制出一整套《四库全书》。

在宣纸印刷方面,历朝历代的古籍仍有收藏、学术研究、保护母本等大量印制需求,叶弱水表示他将继续专注于数码印刷在宣纸上的应用。

采访临近结束时,叶弱水淡然地说,我过去的故事,跳来跳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他那种泰然处之的样子,让你几乎无法将这段非常“故事”的故事与之联系在一起。而他那种从容淡定的神情,也让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历经大风大浪后从头再来的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种“淡定人生起落 无惧从头再来”的精神。

猜你喜欢
弱水印中印制
隐秘的弱水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荣誉与商机共存 第八届口华印制大奖
池中荷
莫迪:印中边界40年没开过一枪
图书印制时效保障探析
编辑们的脱线思维
厚膜导电细线印制的研究
“合文”在甲骨文印创作中的应用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