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古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思考

2013-04-29 10:31冯路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思考

冯路

摘 要:古典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教育青少年的很好材料。因此,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古典文化名言警句的诵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要让古典文化的精华逐渐深入校园,让莘莘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把古典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古典诵读;校本课程;思考

根深叶才壮,水活流更长。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化和青春勃发的莘莘学子,我们曾反复思量,要怎样才能让下一代茁壮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森林,成为一溪活水源远流长呢?开设关于古典文化诵读的校本课程,无疑会是一个有力的举措。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还要让他们“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的道理,让“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的思想融入每个学生的灵魂。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其博大精深、璀璨瑰丽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传统古典文学是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魏晋文赋、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兼容美德、美智、美育三大范畴;唐诗宋词更是集语言美、思想美、艺术美为一体,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则浓缩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常理、常道,朗朗上口、音韵和谐,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文化瑰宝曾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和千古风流人物,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这笔财富呢?

正如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教授颜炳罡所说:“德育教育贵在养成。人的优秀品德恰恰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涵养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而古典文化的精华是熏染、陶冶青少年时代的最好材料。通过对这些古典文化名言警句的诵读,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让《三字经》的声音响彻校园,让《大学》的名言回旋于每个孩子的耳边,让《孝经》指导莘莘学子的行动,让《论语》引导着青春少年行动的方向,让《国学》的精髓逐渐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这已经是当务之急。

笔者一直认为,校园里最美的音乐,便是朗朗的读书声;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是学生脸上春风拂面的微笑。经过古代典籍精华的熏陶,学生的内心像是经过春风的洗礼、春雨的滋润,自会多了一份古典文化的厚重与明理守信的璀璨。

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而这些璀璨的文化典籍,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守住这种精神,才有我们的后续发展。

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吃着“洋快餐”,喝着“洋酒”,心安理得地过着“洋节”,甚至看着“洋漫画”,玩着“洋游戏”,却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知之甚少,远离了影响深远的经典文学。

笔者常常想起波普尔的一句话:“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警钟长鸣,红灯闪亮,我们只有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用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在这个飞速旋转的星球上,我们才不至于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迷失方向。

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具有前瞻性,让古典文化的精华尽快深入校园。对联、对句、对诗,不只是一种写作训练,更是一种人生训练。今日年少,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深远的眼光解读世界,他日长大成人,心胸必定可以宽广得容纳万物。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素质。”就是说“忘不掉的才是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唯有习惯。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古典文化成为一种习惯,让这种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广大教师要行动起来,以校本课程为载体,让学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知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格言,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

参考文献:

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思考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