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艳
这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依然记忆犹新。
我的班级45位学生,29位女生。
有人说:“女孩多的班级是非多,尤其是初中。”
早晨我的课代表就哭着来找我,认真端详了她,雪白的裤子上被抹上了不知道什么乱七八糟的颜色。陪伴着她的女生告诉我“昨晚,值日生在她的凳子上故意抹上了颜料,要整她一下。已经有两次了。”我安慰她,问她可不可以忍受裤子上这么脏上一早晨课,她委屈地点了点头。
循例问了值日班长,昨晚是谁值日,翻了班级日志,核对了名单。早读之前把这几个女孩子找来问话。对学生的工作,我喜欢速战速决,因为小姑娘们心眼多,只要有时间给她们交流,互通信息,她们总是闹出一些无法预料的局面。
学生很奇怪,承认了自己的行为。
我觉得很奇怪,不审就有人认了罪,有些莫名其妙,心中却有了更多的疑惑。
接下来,我简单地批评了恶作剧的学生,并要求她道歉就去上早读了。
在事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教育切口越小,班级越容易稳定,我一直本着这种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这件事情上突然行不通了。
中午快放学,受害者的妈妈来了,她哭诉了最近一段时间孩子在班级的遭遇,尤其提到这个裤子事件已经出现了两次。
情理之中,意料之中,我找来了那位肇事者,她直言不讳的确是她做的,但是这其中另有内情。我先安抚了家长,让肇事者保证下不为例,认真进入了调查事件的初级阶段。
肇事者是这样说的:“课代表在地理会考的考场上考了满分,是作弊的,别看她平时装成好学生的样子,其实在考场上一直都是剽窃别人的。”
“好,无论她是否作弊,你都不该弄脏别人的裤子,这是两件事情。”我觉得这孩子的逻辑太奇怪了。
“我就是想让她知道,别那么假惺惺的,给她个教训。”她振振有词,小脸通红。
其实这个肇事者也不是班上的捣乱分子,她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一脑袋主意。
“原来你从事的是世界警察的职业,到处伸张正义哦。”我有意调侃了她一下。
“第一,你是不是亲眼见到Z同学将别人的答案抄在自己的卷子上;第二,你觉得你这样做能不能达到惩恶扬善的效果;第三,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第四,你觉得你的所作所为符合你自己理想中自己的形象吗。你是个聪明的姑娘,你考虑好了,回答我。”
她认真地想了想,回答了我的问题:“没有亲眼看见,是一个自己特别信任的好朋友告诉她的,她相信自己的好朋友;不能;态度不对,但是她太假了;不符合,以后不这样做了。老师,那你觉得她会不会作弊,要说实话。”她皱着眉头认真地看着我。
“对于我没有亲眼看见的东西我不会做出判断。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他人的很多行为是会被误读的,也许她在考场上是看个时间,拿个草稿纸什么的;别人做错事要用正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不能用错误的方式对付别人。我不相信她会作弊。”我很果断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可能是最后一句话刺激了她,她憋着委屈的泪水走出了门口。
第二天,关于我偏心的评判就大肆地宣传开了。大概的言论是:我明明知道自己的课代表作弊,还包庇她。
下午,课代表的妈妈来了。她不断地澄清她的女儿如何认真复习,不会作弊,等等。我随声附和了。
傍晚,肇事者的妈妈也来了,一是就女儿的行为道歉,二是觉得我有些偏心。说孩子可能的确是看到她作弊了。
“谢谢你表明你的态度,不管你们对我的意见如何,我选择相信我的学生,当然我也相信你的孩子。作弊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如果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只是凭可能而断送掉一个好孩子的品质,我办不到。我们现在想这件事情有两种处理方法:选择相信她作弊,对她进行处理,追究责任,是或者不是她做的,都为她的成长蒙上了阴影。事情已经闹到众人皆知,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不能承受这种或者有或者不存在的罪名还很难说;选择信任她,你的女儿可能认为我偏心,但是她会觉得至少还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相信她,信任她,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她,如果真是她作弊,她一定已经在内心深深地谴责过自己了。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已经接受教训了,又何必给她一个更深刻可能毁掉她前程的界定呢?您是一位母亲,希望您能理解作为老师的良苦用心。”肇事者的家长是非常通情达理的,在听完我的一番话后,认真地点点头,并表示支持我的处理方式。
第二天,这件事情似乎告一段落,肇事者仿佛还是不服气,找我说:“老师,本来说她作弊的同学说她有可能看错了,也许没有作弊,她怎么能出尔反尔呢?”我和那位同学相视一笑,我想这个孩子也在这件事情里成长起来,真正知道应该怎样对自己说过的话,对自己的同学负责任了。
我的课代表也来找我“老师,你是不是真的相信我没有作弊。”
“当然,我从来都相信你,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你的成绩都是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绝不可能作弊。”小姑娘开心地笑了,一蹦一跳地走出了办公室。
我也笑了。
这件事情过去几年,我依然印象深刻的原因是——
首先,我发现,信任是老师真爱学生的法宝,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会更好地成长起来。
其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这个策略,原则的问题把握清晰,顺应着事情发展的规律,事情会在你的糊涂下有些新的转机。如果我在最初就一定要让肇事者服从我的判断,那么事情状况可能会恶化,矛盾冲突会更加激烈。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都没有任何帮助。装装糊涂,孩子可以正常地发泄自己的情感,淡化了她对针对者的情绪,反而有利于我们寻找恰当的教育时机进行舒缓的教育。
另外,很多时候事件本身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已经给孩子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不需要老师再用明确的结论给他们双重教育了。
最后,教师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等待,等待其实是为了更好更充足的准备,它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它可以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缓冲自己的情绪,它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更容易沟通。
我想在这件事情中,我,家长,孩子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启示,它会对我们处理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