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的政策性“饥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也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十年在年初的一号文件中关注
“三农问题”。“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出现。一时间,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广受关注。
有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家庭农场”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发生变革,而变革遇到问题和挑战,则亟待地方作出探讨及创新。
土地流转的制度性困扰
自1982年开始养鸡,姜桂学的种鸡场目前已达到占地40余亩、种鸡存栏4万只的规模,55岁的他,对农业政策仍然专注。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刚刚发布,姜桂学就将文件全文下载至手机,而“家庭农场”的首次提出,让姜桂学对这一文件更加专注。除了劳动模范的名头,姜桂学还是河北承德县富农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目前,该合作社有35个成员。
“你说我这个是不是‘家庭农场呢?”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对于自己的种鸡场是否属于“家庭农场”范畴,姜桂学仍心存疑问。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郑风田看来,我国目前2亿多小农户也是实行家庭经营,可以称之为“微型家庭农场”,但因为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太大,究竟什么规模才算是“家庭农场”,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据统计,农业部目前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其中,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培育的“家庭农场”成为范本。但因地域等因素,这些“家庭农场”标准并不统一。
在姜桂学看来,上世纪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政策后,农业用地使用权分散到各个农户手中,而随后承包期限的延长变更,都增加了“家庭农场”在用地上的难度。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我国有2亿多农民外出打工,但他们家乡的土地大部分并没有闲置。
姜桂学认为,在非农就业工作、户籍、社保、住房等都还没有解决之前,这些农民不会贸然把土地长久流转出去。
郑风田则表示,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承包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需要慎重对待。
资金政策亟待地方创新
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前提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前提是“建立严格的准入和监管机制”。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家庭农场”主从别的农户租种土地,承包费如何消解是个大问题。姜桂学表示,目前农民自种粮食一亩地一年能够赚千元已算不错,那些“家庭农场”还要支付额外的租金。付少了,原来的出租农户不愿意;付多了,“家庭农场”承担不了。
此外,记者获悉,目前,北京周边一亩农地的流转年租金已达两千元,而东北不少地区的农地年租金也近千元。
华创证券发表报告认为,发展“家庭农场”前期投入较大,因为其需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农资费用及人工费用等等。
此外,“家庭农场”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亟待完善,比如一些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却遭遇了融资难题,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在姜桂学看来,从农户角度而言,资金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重大障碍,因为土地的流转承包性质,农民都苦于没有担保贷款的东西。
姜桂学以自己占40多亩的种鸡场为例,向记者表示:“我承包了23年,一次就把钱都给老百姓了,可不可以用我现在23年的承包期限,产值也好,算出一个东西,进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村土地的租赁性质,不能从银行抵押贷款,一般农户普遍面临这个问题,原因在于国家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没有发展起来。
而在山东聊城,已经拥有5000亩土地的刘延廷也遇到很多问题,因为种植的中药材是经济作物,但他至今找不到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接受他的投保,“到现在我们已经投入3000多万元,但没有任何保障,这让我心里非常不踏实”。
在姜桂学看来,国家一直在提加强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政府也年年在提,“但是银行和政府的想法却很难融合在一块”。
对此,李国祥认为,一些具体事宜,国家虽没有具体规定,但地方完全可以去自己探索。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则表示,农民为了获得资金,国家有必要坚持鼓励工商资本进入的政策,给农业生产带来人才、资金、技术等稀缺要素。
(每经网)
河北保定帮3.7万农村劳动者就业
河北省保定市为期两个月的“春风行动”于日前结束,其间共召开各种规模招聘洽谈会55场次,37599名求职应聘人员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据了解,今年“春风行动”的服务对象包括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等。活动期间,保定市免费发放了157100份“春风卡”、《农民工进城就业指南》和《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先后举办55场招聘洽谈会,实现有组织跨地区劳务输出12790人;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57400人,37599名求职应聘人员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并组织2271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为686人办理了创业补贴。
(人民日报)
上海协调养殖户与定点企业对接 出栏家禽及时屠宰
从上海市农委获悉,上海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掌握家禽养殖场(户)的销售情况,协调做好家禽养殖场(户)与定点禽类屠宰企业对接工作,确保出栏家禽能及时屠宰。
4月13日,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认真落实检疫人员,加强了对定点家禽屠宰场的检查,重点检查凭证收购、防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落实情况,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做好巡查记录,确保地产家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4月13日,市、区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继续加强各类场所动物防疫检查,共检查家禽养殖场(户)112个、批发市场3家、冷库大卖场15家、其他相关单位98家。指定公路道口检查中,没有发现活禽运输车辆。非指定道口巡查时,劝退入沪活禽2车。
在做好疫情监测工作的同时,市、区两级动物疫控机构每日组织开展各类养殖场的禽流感疫情排查。4月14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912份样品进行了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东方早报)
小岗村民大唱公民道德歌
“你道一声好,我说一声行,公民道德记在心。你捧一份爱,我献一片情,公民道德要遵循。爱国守法扬正气,明礼诚信得人心,团结友善送温暖,勤俭自强传美名。中华文明要传承,与时俱进万事兴。”近日,一曲琅琅上口、易记易唱的“公民道德歌”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唱响。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小岗村利用村里21个无线广播早中晚三个时段向村民播放《公民道德歌》,教唱《公民道德歌》,现在不少村民都会在家里或亲友间传唱这首歌,并下载到手机播放。“公民道德歌”用歌曲的形式,集中反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具体要求,是引导群众修身律己、净化心灵、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载体。
村民们表示,学唱、传唱《公民道德歌》有助群众加深对重情重义、真诚待人等传统道德观念的认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听听、唱唱这首歌,一起为小岗“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出一分力。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沈浩精神的诞生地。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凤阳县把小岗村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全力支持小岗“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各项事业。目前,小岗村已成为全国十大名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中国乡村红色遗产村、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国家4A级景区,还在积极争取创建“全国干部教育基地”,并将在今年10月迎来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
《慈善公益报》
15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备耕获帮扶
从中国残联获悉:今年,全国1500多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将获得来自各地残联和农业部门提供的生产技术、优惠补贴等方面的帮扶。
根据农业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业行业助残扶贫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的通知》,各地残联和农业部门将在春耕秋收时节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农村技术人才集中下乡为残疾人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广大残疾人在田间地头就能享受到实用性强、易学易懂的技术培训。种养殖技术人员还将与残疾人结对子,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给予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帮扶作业,引导促进农村贫困残疾人使用农业机械。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通知还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改善农村残疾人家庭生活燃气环境,并提高特色农业生产优惠补贴的幅度。目前中国有农村贫困残疾人1500万人以上,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2%以上。中国残联负责人介绍,农村残疾人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不仅表现为资金不足、生产能力弱,还突出表现在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通知的制定出台,将为残疾人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持。
(经济日报)
江西“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
4月10日记者从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获悉,从今年开始,江西省对“雨露计划”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实施改革试点,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和现有劳动力素质,从而更快地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兴国县等9个县被列为改革试点县。
江西省将侧重抓好两类培训,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类是支持贫困户子女职业教育学历培训,在教育部门对特困片区每人免除2000元学费和提供1500元助学金补助基础上,再给予1500元左右补助。江西省将把支持这类培训首先扩大到全省3400个村,然后逐步扩大到所有重点县,包括特困片区县、重点县和原中央苏区县。
另一类为短期技能培训,把过去依靠培训基地进行转移就业培训,改为贫困劳动力按照“自愿培训、自主选择”的原则参加转移技能培训,并以其获取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作为领取培训补助资金的唯一凭证,以满足群众在培训内容、地点、时间上的多样化需求。
(江西日报)
江西于都县帮助2万贫困户安居乐业
和煦的春风拂过,漫步在于都县龙湖脑社区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不久前搬进社区新居的曾金福满脸幸福:“一年前,我们可没有这么好的环境。过去住的是土坯房,猪栏、牛栏、厕所就在旁边。一下雨,污水就从家门口流过。”
沿着新修的通村公路走进龙湖脑社区,绿树环绕,鹅卵石小道和各类健身器材有序分布,一幢幢小洋房错落有致。仙下乡党委书记赖晓强告诉记者,通过农民建房,干部帮忙,原先这里的55户土坯房,全部“土房变洋房”。
于都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加快扶贫步伐,帮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该县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抓手,按照单位联系帮扶村,干部联系帮扶户的形式,每个县直单位联系帮扶1至3个村,每名机关干部联系帮扶10至30户贫困户,通过移民搬迁、产业扶助、技能培训、公益救济等,帮助贫困户自主创业就业,改善生活条件。据于都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县已帮助2万余名贫困户安居乐业。
(江西省扶贫移民办公室网站)
江西余干县:围绕“水”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特种水产
余干县近年来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紧紧围绕“水”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特种水产。目前,余干生态泥鳅、生态乌鱼、芡实、余干甲鱼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精品。
余干是鄱阳湖银鱼、甲鱼、鳜鱼、河蟹、珍珠等珍稀水产品的集中产地。特种水产养殖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为了水产养殖产业化的“新引擎”。目前,全县已发展现代水产养殖龙头企业14家,其中江西益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晨阳水产实业有限公司、上饶市鄱阳湖原地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江西省尚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余干江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为市级龙头企业;全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37家,涵盖鳜鱼、乌鱼、黄鳝、甲鱼、泥鳅、龙虾等专业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营销等领域,共有成员2400余人,养殖水面11.8万余亩,辐射带动养殖基地14万亩。年生产经营水产品总量5万余吨,产值近5亿元。余干县渔池湖水产养殖场、上饶市鄱阳湖原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8家已成为部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养殖面积20余万亩。“鄱浪”牌乌鱼、“益人”牌河蟹与鳙鱼、“兴鄱”牌鳜鱼等6家特色水产品获得了绿色或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认证。
近日,总投资约10亿元的余干县大明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签约,该项目计划运用现代旅游发展理念和经营机制,把大明湖打造成国内独特的湖泊休闲度假目的地,建成水上古战场实景演艺、影视拍摄基地和游艇基地等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康健疗养、娱乐购物功能为一体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从而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
(江西省余干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