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平
近年来,乐安县扶贫和移民工作紧紧围绕“改善条件、强化素质、增加收入”的目标,坚守主战场、瞄准硬骨头,打好攻坚战,以整村推进为抓手,以片区开发为平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扶贫和移民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群众和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2012年,全县贫困人口降幅达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尤其喜人的是,2012年该县荣获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荣获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厅授予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先进单位A类奖,获得项目奖励资金150万元,给乐安的扶贫和移民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乐安县扶贫和移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饱含了他们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的气魄与智慧。
整村推进夯实发展基础
为了让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能早日摘掉“穷帽子”,近年来,该县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通过积极向上级争项目争资金,帮助贫困村和移民安置区修公路、兴水利、整治村庄环境、实施饮水工程、兴建学校、兴建文化卫生设施等,致力于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兴旺,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进入“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扶贫和移民项目,已新建水泥路146处长182公里,新建桥梁16处168米,改善了20余万村民行路难;兴建教学楼和附属设施10处,面积5600平方米,改善了1000多名儿童读书环境;兴建卫生所3处,面积1350平方米,为3000多农民提供看病方便;兴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0处,面积8420平方米,丰富了3万农民的文化生活,解决了20个行政村办公场所;兴建水利设施70处,改善有效灌溉面积9600亩,新增灌溉面积3100亩;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处,解决了5000余人安全饮水难;实施环境整治3处,改善了3000名农民人居环境。同时,该县着力在整合资源、集成资金上下功夫,争取交通、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和移民安置区倾斜,2012年共争取8000余万元部门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比上年翻了一番,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点占全县新农村建设点总数达55%。2012年,该县有10个贫困村列为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试点村,每个试点村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150万元;还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苏宁溪桥工程项目资金54万元,有10贫困村兴建了10座“苏宁”便民桥,方便了村民出行和耕作,尤其方便了学生上学。
搬迁移民实现和谐发展
该县原有3万人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发展十分滞后。而单靠就地常规扶贫不仅成本高、时间长、难度大,且很难取得实效。自2004年开始,移民搬迁扶贫在该县全面启动。截止目前,全县已成功搬迁安置了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17784人,移民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经济收入较搬迁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实施移民扶贫后,移民人均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00多元。该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不仅给贫困地区带来了村美、山绿、人富三大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还为扶贫开发闯出了一条新路。所摸索出的“五个结合”(把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困难户危房改造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县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得到了省、市扶贫和移民部门的充分肯定,还吸引了媒体和兄弟县市的广泛关注。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发展产业是让贫困群众和移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该县坚持“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思路,按照“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方式,通过发放扶贫贷款贴息、争取科技推广资金、产业扶贫资金、扶贫互助资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能人经济等措施,大力发展油茶、烤烟、蚕桑、食用菌、毛竹、蔬菜、花卉苗木等扶贫产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特别是2012年,在1000万元产业化扶贫资金“药引”带动下,该县扶贫主导产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4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45家,已建立了高产优质油茶基地6万亩,烤烟基地3.3万亩,蚕桑基地1.7万亩,蘑菇基地43.5万平方米,毛竹基地28.5万亩,贫困户从扶贫主导产业中每年人均获得收入800元以上,各地基本形成了“一村一产业,一乡一特色”产业扶贫新格局。
科技扶贫培育新型农民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在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该县从科技扶贫入手,不断加强贫困群众的自身能力建设,培育了一大批的新型农民。为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决战贫困的勇气和信心,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典型示范和组织异地观摩等方式,引导他们从传统的小农思想束缚中摆脱出来,放开眼界看世界,走出山门闯市场。同时,结合群众发展需求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新知识、新技术进村入户”活动等,2011年以来,共在贫困地区举办各类培训班上百期,培育新型农民上万人,组织贫困青年到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3000余人次。科技扶贫的实施,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谋生技能,全县87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科技带头人,户户有技术明白人,家家有致富增收业”,达到“一次培训,改变命运;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良好效果。
后期扶持推进移民事业
乐安县自2006年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来,共核定登记大中型水库移民16249人,其中能够核定到人的移民人数为10684人,无法核定到人的移民5565人,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场),114个村委会,335个村小组。近来年,共投入项目扶持资金3500余万元,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已新建风景秀美的库区移民示范点10个,移民居住地基本现实了“五通”(硬化路、安全饮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农网改造)。
求实创新狠抓自身建设
乐安县扶贫和移民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着手,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扶贫攻坚会议精神,在扶贫和移民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为贫困和移民户说话,替贫困和移民户办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干部职工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思想境界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该办还制订了《乐安县扶贫移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做到“专户、专帐、专人”管理,资金封闭运行,并创造性地把扶贫移民工作的努力程度与扶贫移民资金的支持力度结合起来,不搞平均分配,使有限的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近年来,该局还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引进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和新途径。一是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该县是江西省第一批在贫困村中建立互助资金试点的三个县之一,已在15个贫困村中建立村级发展互助组织,注入财政扶贫资金295万元,缓解了贫困群众生产资金紧缺。二是开展“连片开发”试点。该县已列为全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两个试点县之一,已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较好地推进了片区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三是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该县已列为全国100个全省4个“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之一,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继续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创造了条件,提升“雨露计划”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全县有693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得到扶持,补助标准是每学年每人2000元。四是开展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该县已列入江西省201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2个试点县之一,已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整村推进资金1500万元,10个贫困村已列为试点村,每个村安排试点资金1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将得到突破性发展;五是开展了旅游扶贫试点。该县已列为全省4个旅游扶贫试点县之一,获得试点资金1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将把扶贫开发与旅游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贫困村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变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优势。
责任编辑:刘忠林